
资本与剩余价值续政治经济学南开大学,张俊山.ppt
82页政治经济学原理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第三章,2,第三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续),,第三章,3,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第三章,4,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是人类物质生产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形式 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性目的不是向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产品,而是使资本的价值得到增殖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本章研究资本是怎样通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来实现价值增殖的第三章,5,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本节共分为五部分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二、资本价值的增殖过程 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资本的本质 四、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五、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第三章,6,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本节对资本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人类一般劳动过程分析; 第二步: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分析; 第三步:价值形成与价值增殖过程分析 1、价值形成过程 2、价值增殖过程,第三章,7,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第三章,8,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为什么要研究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价值增殖,即生产剩余价值但是,价值增殖需要借助物质产品的生产来实现,因此,从一般劳动过程的分析入手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作为价值增殖过程的资本主义生产与一般物质产品生产的本质区别。
第三章,9,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1、人类一般劳动过程: 所谓人类一般劳动过程是指抽象掉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劳动过程,它是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第三章,10,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劳动过程: 人类通过自己的活动作用于自然,使自然发生适合于自身需要变化的过程第三章,11,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劳动过程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由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组成 劳动过程 生产资料(劳动手段+劳动对象) 产品,,第三章,12,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劳动过程的结果是使劳动对象发生适合于人类需要的变化 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条件第三章,13,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第三章,14,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性质——雇佣劳动 雇佣劳动除具有一般劳动过程的各种规定性外,还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按照资本家的意志进行劳动; 第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第三章,15,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仅指出它在劳动过程上的特点并没有触及到它的最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劳动过程,更本质的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第三章,16,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劳动过程的结果是物质产品,而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物质产品决不是生产者(资本家)所需要的 资本主义条件下,物质产品只是作为价值的载体,更准确地说,是作为剩余价值的载体被生产出来的生产物质产品是为了借此生产剩余价值,占有剩余价值第三章,17,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虽然例如皮靴在某种意义上构成社会进步的基础,而我们的资本家也是一位坚决的进步派,但是他制造皮靴并不是为了皮靴本身在商品生产中使用价值绝不是本身受人喜爱的东西在这里,所以要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而且只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马克思,第三章,18,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第三章,19,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产品是作为商品生产出来的,因此,生产是为了获得价值但是,仅获得商品的价值是不够的,还必须获得比生产中投入的价值更多的价值,即获得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性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第三章,20,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分两步进行: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所以首先分析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价值增殖过程,所以分析资本如何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中增殖。
最终揭示价值增殖,即用资本来赚钱的秘密第三章,21,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1、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 商品生产也是由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进行生产的过程 商品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 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C); 劳动者劳动新创造的价值 商品价值,,新价值,C,第三章,22,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商品价值两个部分的来源: 第一、商品中所包含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部分:劳动者的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变成为产品,因而生产资料的价值也就构成了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虽然有些生产资料不构成商品的实体,但只要是为生产这一使用价值所消耗的,它们的价值同样构成商品价值的一部分第三章,23,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第二、商品价值中新创造的价值部分: 劳动者在生产中要耗费一定时间的抽象劳动,因而也就形成相应的新价值第三章,24,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将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同时,他们的抽象劳动又形成商品中的新价值 同一劳动过程既转移旧价值又创造新价值是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体现 图示: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过程 旧价值转移过程 抽象劳动过程 新价值创造过程,,,,,,,,,第三章,25,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举例说明: 假定:纺纱工人六个小时可纺纱5公斤。
棉花价格:2元/公斤 总价值为10元 机器消耗价值 2元 总价值为 2元 ——————————————————— 棉纱中的生产资料总价值=12元 假定:六小时新创造价值=3元 生产结果:棉纱的总价值=15元,第三章,26,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图示: 六小时具体劳动, 12元生产资料变为产品 六小时抽象劳动, 创造新价值3元 生产结果:棉纱价值=15元,,,,,,,第三章,27,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这一结果是否符合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取决于劳动力的日价值 如果劳动力的日价值大于或等于3元,即劳动力创造的新价值小于或等于劳动力的日价值,资本家虽然也可以拿到商品的价值,但这并不符合他们的目的 原因在于,这样的生产虽然形成价值,但没有生产出剩余价值,因而只是一般价值形成过程,还不是价值增殖过程第三章,28,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2、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要增殖,生产仅仅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是不够的,价值形成过程必须持续到一定的长度,使劳动者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超过他自身劳动力的价值 所谓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了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第三章,29,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举例:假定:纺纱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纺10公斤纱。
棉花价格:2元/公斤 消耗棉花10公斤,总价值为20元;机器消耗价值 4元 ——————————————————— 棉纱中的生产资料总价值 =24元 假定:12小时新创造价值 = 6元 棉纱的总价值 =30元 假定:纺纱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3元, 生产中投入的资本价值 =27元 剩余价值 = 3元,第三章,30,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图示: 12小时具体劳动,24元生产资料变为产品 12小时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6元 在新创造的价值中,3元支付劳动力价值,剩余的3元成为剩余价值 总投入:生产资料价值24元+劳动力价值3元=27元 生产结果:棉纱价值=30元,其中剩余价值3元,,,,,,,,,第三章,31,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体现着资本所有者阶级及其代表者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占有关系。
第三章,32,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讨论:剩余价值的来源: 1、资本家劳动的报酬 2、资本的产物 3、冒风险的报酬 4、节欲的报酬,第三章,33,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资本的本质,,第三章,34,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在上面的例子中,资本家投入的资本总量27元,分别是24元生产资料价值和3元的劳动力价值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资本的这两个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第三章,35,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1、用于购置生产资料的资本 ——不变资本 (c) 这部分资本随着具体劳动过程,变为商品的一部分,因而它们的价值也转移到商品中,或者说再现于商品中这部分资本转移的价值以它们原有的价值量为限,不会发生数量上的变化,所以,称为不变资本第三章,36,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不变资本价值转移的两种方式: 第一、表现为厂房、机器设备等的那部分资本,在每个生产过程中都不改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虽然它们整体参加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但却只磨损或消耗一部分,因而,它们的价值也只是随着磨损或消耗的程度而转移到商品中去第三章,37,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第二、用于购置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等的资本,在一个生产过程中全部被消耗掉,从而改变了自己的物质形态。
因而,它们的价值全部转移到商品之中去第三章,38,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不变资本转移的价值量也是按照社会标准决定的 “如果资本家异想天开,要用金锭代替铁锭,那末在棉纱的价值中仍然只计算社会必要劳动,即生产铁锭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第213页,第三章,39,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2、用于购置劳动力的资本—可变资本 (v) 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创造价值,而且可以创造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可变资本在生产中不仅再生产出自身价值,而且生产出一个额外的价值——剩余价值(m)因而可变资本发挥作用是资本价值增殖的原因,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第三章,40,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3、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 划分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 生产资料在商品生产中只转移自己的价值,不会发生价值的变化,所以投在生产资料上的称为不变资本;,第三章,41,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资本的本质,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创造新价值,这一价值可以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因而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可以使自已的价值增殖,被称为可变资本。
第三章,42,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资本的本质,4、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 第一、说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第二、为从量上说明工人总劳动中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比例奠定了基础; 第三、为下面进一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准备了理论工具第三章,43,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资本的本质,现实经济中,资本采取了各种物质形态:如货币、商品、生产手段(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等但是这些客观实体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们用来当用生产与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们才是资本 因此,资本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是资本的所有者凭借对生产条件的占有,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关系第三章,44,四、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第三章,45,四、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1、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如果用m’代表剩余价值,则 m’=m/v =剩余价值 /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还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剩余劳动 / 必要劳动 和 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第三章,46,四、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概念: 必要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工人再生产出相当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所需的时间为必要劳动时间,在这段时间耗费的劳动称为必要劳动;必要劳动是工人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变资本的价值的劳动。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