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农垦-普阳农场40年的变化.pdf
2页家乡——普阳农场的变换走在美丽的休闲广场上,看着远处鳞次栉比的彩色楼群,轻钢结构的欧式别墅;闻着近处沁人心脾的花香,绿树成荫, 风光旖旎, 空气清新, 景色宜人 仿佛使人置身于桃源仙境这不是城市, 却有着城市的繁华;这里不是南国, 却有着南国的美景这里,孩子幸福快乐,茁壮成长;百姓生活殷实,安居乐业;老人颐养天年,身体安康这里社会和谐发展,群众富裕奔小康这里是国家级农业生产标准示范区——普阳农场我的家乡普阳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以东,松花江下游北岸的三江平原上总占地面积 77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0.7 万亩普阳,以蒲鸭河的“蒲鸭”谐音命名“普阳农场”原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第十七团1976 年 2 月,撤销生产建设兵团,改为普阳农场,隶属宝泉岭管理局最初这里是沼泽地如果不是在进入普阳农场时路口的一个表现早期开发的雕塑,提醒过去这儿曾经有过悲壮的开荒运动的话,单凭眼前已经初具规模的城镇建设,以及一路上平坦的水泥路和路两旁平整肥沃的土地,任何人都不会相信,这里曾经是大片的沼泽地和荒草滩在开垦前, 每到春秋两季,这四条河就泛滥成灾,大片的沼泽地里全是水,一人多高的荒草在水面上摇曳,除了一些水鸟,就连野兽都很少进去。
茫茫荒原,薄雾缭绕,无边无际”的景象往里走了一百多步,一人多高的密密层层的草丛,像一堵严实的墙,将每个人隔了开来,每前进一步,都需要用手将草拨开,然后用脚踩倒,才能挤出一道草丛的缝隙如果相隔几米远,相互之间就看不到人了 ” 《普阳农场史》 这样描述官兵知情当年的勘查情形他们一边往沼泽腹地走一边吆喝,凭着声音相互联系,这样艰难地前进一段时间后,再踏平一片草地,摊开地图对照方位, 采集植被和土壤样品走走停停一直探索到有沙土的附近,也就是沼泽的边缘他们用了三天时间勘查完了这片沼泽当时的气温在零下三十多度,土地都冻了,他们刨开冻土垒灶, 化开冰雪做饭, 这第一顿饭前后花了5 个小时才做成 ” 普阳农场成立后,每年基本上以2000 公顷的速度开发,一直到1981 年,这片沼泽被全部开发了出来艰难的发展让这些开荒者意想不到的是,普阳农场建立不久,就接连经受了三次灾害的考验第一次考验是“火” 1971 年 3 月 31 日,普阳农场建场只有两个多月就失火了,700多人才将火扑灭当年4 月 2 日,普阳农场再次失火,并烧到了储存电器物资的简易仓库,在救火中 1 人被烧死, 5 人被烧伤,仓库物资被烧毁,并烧毁附近的林木300 多公顷。
第二次考验是“虫” 1972 年 6 月,地里的小麦长势喜人,人们都在为即将到来的丰收高兴时,却在低洼的还没有开垦的草塘地发现了大批叫“粘虫”的害虫,虫灾迅速蔓延向麦地,有的一平方米多达900 多条,平均每平方米在200 条以上,虽然经过2000 多人的捕捉和洒虫药治住了虫害,但有一半的麦苗被虫给吃光了第三次考验是“水” 1973 年 4 月 18 日,松花江解冻,凌洪暴涨,涌进了普阳农场,房屋、油库都进了水 “人们坐在房子的床铺上就可以捞到鱼 《普阳农场史》这样描述当时的水灾这场水灾使得种子、化肥被淹,前两年刚刚盖起的房子被冲垮好多,100 多头牲畜被淹死 5 月 8 日,洪水才退去 本来就是在沼泽地上开垦出来的耕地,水灾后都成了泥,无法耕作当年基本上完全靠从其他农场调粮来维持生活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专门组织了两支水利队伍,配了 33 台推土机, 建设堤坝, 到 1976年沿松花江的大堤建成这道堤坝发挥了很大作用,后来普阳农场再没有发生过水灾,就连1998 年引起全国重视的松花江特大洪灾都没有影响到普阳农场1977 年普阳农场开始发展大规模的机械化农业从1977 年到 2000 年十几年的时间,普阳农场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引进300 台农业耕作、播种、收割机械,加上国内购买的,农业机械达到了1500 多台,农业生产完全实现了机械化。
2005 年普阳农场又从美国引进 540 台具有卫星定位、 数字遥控功能的智能化大马力拖拉机,使得机械化能力有了更大提高 2006 年普阳农场又投入700 多万元用于更新农机具1985 年普阳农场还修建了自己的飞机场,发展航化作业对农作物的除草、灭虫、施肥以及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监控全部用飞机来进行农业上的大丰收机械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使得普阳农场的粮食产量翻了好几倍刚建场时的那几年,普阳农场每公顷水稻只能产2000 多斤,大豆每公顷只能产1500 多斤,而现在,每公顷水稻的产量超过了15000 斤,大豆每公顷产量达到了6500 多斤 2006 年普阳农场共生产粮食19.3 万吨,占到了整个北大荒粮食产量的近1/10在这短短的39 年,通过两代人付出生命,付出青春的无私贡献,使普阳农场从原来成为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全国创新文明小城镇示范点2008 年,全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6亿元,粮豆总产值25 万吨,平均收入14600 元均创历史新高,取得了连续三十年盈利的骄人业绩推进小城镇建设农场每年投入500 万至 1000 万元,用于城镇建设共建各类楼房30 余栋,面积11万平方米如今,全场自来水入户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100%,入户率80%。
场部修建水泥路共11 条总长 10 公里,营区绿化面积4330 亩,人均绿地面积28.8 平方米,建成占地面积 11 万平方米的“普阳” 、 “水城”两座公园,占地3 万平方米的“升华” 、 “世纪”、“阳光”三个广场,为职工群众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美丽、舒适的人居环境祝福时光荏苒, 斗转星移 30 多年来, 广大复职官兵, 知识青年, 支边青年靠着充满活力,青春洋溢的蓬勃朝气,不避艰难,勇于探索,敢于胜利的昂扬锐气,将昔日的亘古荒原,变成今日的万顷良田在广袤的三江平原上崛起一座美丽的小城,踏入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镶嵌在无垠的黑土地上岁月沧桑不但没有使她黯淡,相反却历久弥新,“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省先列企业文明单位” “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省文明单位标兵”等令其更加璀璨夺目!弹指一挥间,相信在未来的30 年,普阳的发展会更大,普阳人民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