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西北地区的人文区域特征教学提纲.ppt
44页2010届中国地理高考复习课件系列20西北地区的人文区域 特征 1、面积和人口:全区面积约占全国30,人口只占全国4,属于地广人稀之区2、民族:以汉族为主,占到23,内蒙古、宁夏、新疆分别是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的聚居区,新疆北部有哈萨克族居住 (2)农业农业 活动动特点: 重要的牧业业区种植业业以旱作为为主,灌溉农溉农业业突出(新疆为绿为绿 洲农业农业 )一年一熟,南疆(暖温带带)两年三熟 (3)全国重要的畜牧业业基地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业基地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防止沙漠化扩扩大和草场场退化,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场是本区的主要任务务 主要畜产产品:三河马马、伊犁马马、三河牛、骆驼骆驼 、内蒙古细细毛羊、新疆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宁夏滩滩羊西北地区草场场广布、草质优质优 良,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业基地本区出产产的肉、奶、毛、皮及其加工产产品,不仅满仅满 足当地人民的生活需要,还还大量输输送到国内其他地区或出口到国外 内蒙古的牧区:主要集中在贺兰贺兰 山以东东,这这里降水较较多,地表水资资源比较较丰富,草场质场质 量较较好,优优良的畜种有内蒙古的三河马马、三河牛等贺兰贺兰 山以西气候渐渐趋趋干旱,草原产产草量减少,限制了畜牧业业的发发展。
新疆山地牧场场:新疆主要形成山地牧场场,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夏季牧场场在林带带以上,冬季牧场场在山麓地带带优优良畜种有伊犁马马、新疆细细毛羊等4)灌溉农业溉农业灌溉溉水源: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溉主要分布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绿绿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本区天然降水少,难难以满满足农农作物生长长的需要但由于夏季气温高,在有河水、高山融雪、地下水灌溉溉的平原地区,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长长良好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自古以来被誉为为“塞外江南”,有“千里黄河富宁夏”之说说河西走廊:利用祁连连山雪水灌溉溉,是西北重要的粮、棉、瓜果之乡乡新疆有大小数千个绿绿洲,是最重要的农业农业 生产产基地这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农作物种植在水源丰富的地区,人们发们发 展种植业业,修建灌渠、坎儿井等水利设设施 坎儿井新疆绿绿洲地区:基于特有的光照条件,长绒长绒棉、甜菜和多种瓜果是新疆的特色农产农产 品绿绿洲地区,人们们集聚形成了城镇镇,绿绿洲不仅仅是交通的支撑点,同时时交通也促进进了绿绿洲的发发展和繁荣主要农产农产 品:小麦、甜菜、瓜果、棉花、胡麻(内蒙古)。
最著名农产: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长绒棉 瓜果特别甜的原因: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新疆、内蒙古),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新疆、宁夏、河套),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地(新疆),重要的糖料作物基地(内蒙古、新疆)4、工矿业 (1)工业发业发 展条件:农业农业 基础础: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新疆的绿洲地区通过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是我国重要的甜菜产区,新疆是著名的优质棉花产地 交通运输输:陆地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主要干线有兰新-北疆铁路、南疆铁路 资资源配置矿产资矿产资 源丰富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天然气储量丰富为代表的能源资源和以稀土和镍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极其丰富,进一步开发潜力很大,内陆湖泊盛产多种盐类 著名的矿产矿产 地:油田:克拉玛依、玉门、南疆稀土:白云鄂博有色金属:镍(金昌)在东天山又发现了超大型铜矿新疆塔里木盆地蕴藏丰富的油(塔中和塔北的石油)气(轮南天然气)资源,是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气源水能资源丰富,仅次于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居第三位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但是水资源不足地名主要矿产地名主要矿产霍林河(煤)白云鄂博(稀土、铁)石嘴山(煤)金 昌(镍)玉 门(石油)和 田(玉石)克拉玛依(石油)阿勒泰(金)西北地区主要矿产分布表西北地区主要矿产矿产 和城市的分布 (2)工业业部门门: 包头头的钢铁钢铁 工业业,伊敏河、霍林河、准格尔、元宝山、东胜东胜 的采煤工业业,白云鄂博的稀土工业业,克拉玛玛依的石油工业业,金昌的有色金属工业业,这这些都是在资资源开发发的基础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兴工业业城市。
酒泉的航天工业业西北地区主要矿产矿产 和城市的分布如下图图 (3)主要工业中心: 包头钢铁工业 玉门-石油工业克拉玛依-石油工业金昌有色金属工业 5、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交通:古代丝绸之路,现代的公路和兰新、包兰铁路干线,南疆铁路 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以来非常落后,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善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国家大力建设了西北地区的交通通信、水利电力设施,根本改变了该区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为该区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目前,本区的铁铁路、公路和民航事业发业发 展迅速(下图图);通信、广播、电视电视 网络络初具规规模;蒙中西和新疆火电电网初步形成但总总体来说说,西北地区的铁铁路、公路、航空运输还远输还远 未形成网络络,基础设础设 施建设还设还 明显显滞后于经济发经济发 展的需要在西部大开发战发战 略中,国家把基础设础设 施建设设放在首位,计计划建设设一大批交通通信、水利电电力工程,并通过实过实 施“西气东输东输 ”和“西电东电东 送”,促进进西部的经济发经济发 展和加快西部资资源的开发发西北地区铁路、公路的分布 生态环态环 境脆弱: 最主要是缺水沙漠化与风蚀 。
保护护: 三北防护林,退耕还草,沙漠化,流域内调水6、生态环境问题: (1)荒漠化成因与表现现:西北大部分地区于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是我国生态环态环 境最为为脆弱的地区目前,由于人口增长过长过 快,经营经营 管理粗放,超载载放牧和盲目开垦垦,导导致内蒙古草原已严严重退化,沙化和沙漠面积积不断扩扩大从东东到西,产产草量下降了4060,载载畜量随之下降,昔日的“风风吹草低见见牛羊”的景观观已不多见见新疆草场场的退化面积积和虫、鼠害面积积也在逐年扩扩大水土流失面积积占总总面积积的26,沙化面积积占总总面积积的49,沙漠面积积逐年扩扩大(见见下图图)西北地区不同发展程度荒漠化土地的分布据统计,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由此可见,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了荒漠化的加剧(见下图)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以风力作用为例)过度樵采在缺乏能源的地区,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主要来源在鄂尔多斯沙区,每年每户大约要挖67平方米的沙蒿作为烧柴在内蒙古东部库伦旗北部的额勒顺乡,1000多户居民每年需要的薪柴相当于破坏近100平方千米的灌木林。
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超载放牧,导致牧草生长能力和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地沙化、草场载畜量降低,从而形成新一轮的过牧,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过度开垦草原是干旱、半干旱水热条件下形成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比较脆弱20世纪60、70年代,牧区草原展开了空前规模的农垦活动,出现了“垦草一亩,沙化三亩”的现象2)荒漠化危害:荒漠化的发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产力日渐丧渐丧 失,进进而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经济 和社会的持续发续发 展,甚至严严重影响了其他地区的生态环态环 境,京津地区每年春季爆发发的沙尘尘暴就是典型例证证因此,重建和恢复西部生态环态环 境成为为加速西部经经济发济发 展的首要任务务3)荒漠化治理措施:目前,西北地区的人民正在通过过退耕还还林还还草,建设设生态态林,大力发发展人工草场场、推广栏栏养和封沙育草等措施和技术术,重建西部的生态环态环 境西北地区的人民在长长期与荒漠化斗争过过程中积积累了丰富的防沙、治沙经验经验 如宁夏中卫卫市沙坡头头,滔滔黄河在这这里横穿腾腾格里沙漠南缘缘(如图图)为为了防御流沙侵袭袭包兰铁兰铁 路,科研人员员利用麦草、稻草、芦苇苇等材料,在铁铁路沿线线 扎设设方格状的沙障。
这这种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消减风风力;另一方面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层含水量,草方格腐烂烂后成为为有机质质增加肥力,这样这样 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沙障固沙成本高、费费用大,但用于保护护交通干线线非常有效4)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技术术与模式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积较 大、危害严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积的279,并且以每年3436平方千米的速度递递增,造成的沙化年直接经济损经济损 失达540亿亿元我国政府历历来重视视荒漠化防治工作,我国荒漠化治理总总体上处处于国际领际领 先水平几十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员在实实践中研究总结总结 出一系列成功的经验经验 和技术术模式,在国内外产产生积积极影响有效遏制沙漠的五项项技术术植物固沙:这这是控制流沙最根本且经济经济 有效的措施固沙植物能为为沙区人畜提供燃料和饲饲料,同时时,又可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态环 境其内容主要包括:建立人工植被或恢复天然植被;营营造大型防沙阻沙林带带,以阻截流沙对绿对绿 洲、交通线线、城镇镇居民点的侵袭袭;营营造防护护林网,控制耕地风蚀风蚀 和牧场场退化;保护护封育天然植被,防止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沙质质的沙漠化危害。
工程治沙:治理流沙时时,采用柴草、粘土、卵石、网板等材料设设置障碍物或铺压铺压 遮蔽,借以阻沙固沙;利用地形地物设设置屏障,改变变大风风方向,输导输导 流沙定向吹移;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机械地进进行干扰扰控制,以固定阻挡挡、输导输导 搬运流沙,定向塑造风风沙地貌,改变变沙地条件,转转害为为利化学固沙:在流动动沙地上通过喷过喷 洒化学胶结结物质质,使其在沙地表面形成有一定强度的保护护壳,隔开气流对对沙面的直接作用,提高沙面抗风蚀风蚀 性能,达到固定流沙的目的 旱地节节水:水资资源匾乏,是制约约荒漠化地区土地综综合整治与开发发的主要难题难题 ,因此,引进进和开发节发节 水技术术,发发展灌溉农业溉农业 就显显得至关重要一般采取渠道防渗、低压压管道输输水、喷喷灌微灌、田间节间节 水等技术术 退化地开发发: 我国在防止荒漠化的同时时,适度进进行了开发发利用,形成和完善了不少农农牧业业开发发技术术在农业农业 上,主要有引水拉沙造田、老绿绿洲农农田改造、沙地衬衬膜水稻栽培、盐盐碱化土地改良,以及日光温室栽培与养殖、地膜覆盖栽培和无土栽培等技术术;在牧业业上,主要有合理轮轮牧、以草定畜、草场场改良和温室养殖技术术;农农牧综综合技术术主要有“小生物经济经济 圈”建设设,以及小流域综综合治理技术术。
我国四种治沙推广模式赤峰模式(半湿润润区模式):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东部,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历历史上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荒漠化土地达7万平方千米,占总总土地面积积的77,251万公顷顷草场场退化,全市70的人口、12个旗(县县)的148个乡镇乡镇 受沙漠化危害后采用固沙造林育草技术术、沙地衬衬膜水稻栽培技术术和“小生物经济经济 圈”整治技术进术进 行治理,全市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不足5,提高到212,区域性生态环态环 境得到明显显改善赤峰模式适用于半湿润润区的荒漠地区推广榆榆林模式(半干旱地区模式):榆榆林地区地处处毛乌乌素沙地南缘缘,沙化面积积达244万平方千米,有6座县县城陷于重重沙漠之中,412个村庄受风风沙的侵袭压袭压 埋;100年间间,已吞没农农田、牧场场14万公顷顷人们针对们针对 以风风力作用为为主的沙质质荒漠化土地,建立了以“带带、片、网”相结结合的防风风沙体系,使年沙尘尘日由20世纪纪50年代的70多天减少到现现在的20多天,呈现现出人进进沙退、林茂粮丰的“塞上江南”景象榆榆林模式适用于半干旱地区荒漠化治理临泽临泽 模式(干旱地区模式):临泽县临泽县 位于甘肃肃省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两岸,由于过过度樵采、放牧,植被破坏,沙化严严重,原来的绿绿洲向南退缩缩了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