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小说(一)问题小说ppt课件.ppt
28页第三章二十年代小说 一 1917 1927年 本章主要内容简介 新文学第一个十年 1917 1927年 小说创作发展的两种潮流 问题小说 以冰心 王统照 叶圣陶等作家为代表 乡土小说 以彭家煌 王鲁彦 许杰 蹇先艾等作家为代表 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 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为人生 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 浪漫主义小说创作 自序传 抒情小说 以郁达夫 庐隐 冯沅君 陈翔鹤 许地山等为作家为代表 小说创作强调主观性和抒情性 抒发个人苦闷和感伤的情绪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梁启超等文学改良主张的影响现代小说赖以生存发展的外部条件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促动西方文学的引入对古典文学向白话小说转型的促动 为人生 的现实主义理论 在文学怎样反映现实的问题上 认为现实主义要求真实地反映生活 作家应当客观的反应被压迫者的生活和命运 文学也要表现生活的理想 应当一方面描摹现实 另一方面又要隐隐指出未来的希望 把新的理想信念灌输到人的心中 强调作家对于所描写和表现的对象应当经过体验和调研之后 才能表现的深刻 也就是说创作文学必不可少的是观察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二者缺一不可 第一节从 问题小说 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一 问题小说 的兴起及其原因 1 问题小说的出现 新潮 作家群的作品初露端倪1921年文学研究会将 问题小说 创作引向高潮 一些作家的看法周作人说 问题小说 是近代平民文学的出产物 这种著作 照名目所表示 就是论及人生诸问题的小说 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 陈望道 沈雁冰等认为 问题小说就是 以劳工问题 子女问题以及伦理 宗教等等问题中或一问题为中心的小说 问题小说 鲁迅从 狂人日记 开始的短篇小说 如他自己所说 原意其实只不过想将这示给读者 提出一些问题而已 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 2 问题小说形成的原因 A 五四 特定时代气氛的感染五四启蒙运动造就了 思考的一代 重估一切价值 对新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探索与追寻 我做小说的目的 只是要感化社会 所以极力描写那旧家庭的不良现状 好叫人看了有所警觉 才想去改良 冰心 爱情婚姻问题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问题 妇女问题 儿童问题 家庭问题 劳动者命运问题 教育问题 战争问题等等都有涉及 其中最为作家关注的 是对人生意义这一根本问题的苦苦思索和探究 B 外国文化思潮的冲击受到欧洲 俄国等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文学的深刻影响 易卜生的问题剧 娜拉 所提出的个性解放与妇女解放问题 托尔斯泰的 为人生 写实主义 俄国文学是 提出问题的文学 高尔基 定义 问题小说就是对于某一社会现实或人生现象 有意识地提出问题 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 问题小说 的创作主题 1 表现下层人民受压迫的悲惨境遇 提出要求改变劳动者命运的问题 杨振声 渔家 冰心的 三儿 等 2 提出妇女问题的小说 叶圣陶的 这也是一个人 冰心 两个家庭 3 提出青年恋爱婚姻问题 其中包括反对包办婚姻 提倡自由恋爱以及探讨对待爱情的态度 4 探讨人生的目的 意义的问题 冰心 超人 许地山 缀网劳蛛 等 一 冰心冰心 1900 10 5 1999 2 28 原名谢婉莹 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 著名诗人 作家 翻译家 儿童文学家 冰心 这个笔名 是她1919年9月在 晨报副刊 上发表第一篇小说 两个家庭 时首次使用的 取 一片冰心在玉壶 之意 二 问题小说的创作 冰心的主要作品小说 两个家庭 超人 斯人独憔悴 去国 庄鸿的姐姐 最后的安息 陶奇的暑假日记 秋风秋雨愁煞人 散文 往事 难归 平绥沿线旅行记 关于女人 还乡杂记 归来以后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小桔灯 樱花赞 拾穗小札 晚晴集 山中杂记 诗集 繁星 春水 闲情 通讯 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 三寄小读者 其他 记事珠 只捡儿童多处行 忆读书 两个家庭 1919年 处女作 陈太太 亚茜通过对否定封建家庭培养出来的女子 而肯定资产阶级教育成人的贤良女性 提出当时家庭 教育乃至社会人生的普遍问题 斯人独憔悴 颖铭 颖石父亲 出门搔白首 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 提出了青年走出家庭参加社会运动受到父亲禁锢这样的具有时代意义的父与子的冲突 超人 1921年 何彬 爱和怜悯都是恶 禄儿的母亲使他悟到 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 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 都互相牵连 不是互相遗弃 爱的哲学 是冰心 问题小说 治疗青年精神危机 苦闷心灵的 备急千金药方 小说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但小说形象苍白 说教太重 损害了艺术感染力 冰心小说的结构比较单一 不事情节的铺张 但是她的语言非常的清丽婉约 略微带有一点文白杂糅 抒情的意味比较浓 是当时的新文艺腔 形成了所谓的 冰心体 也被称为是女性作家中的 婉约派 二 王统照王统照 1897 1957 字剑三 笔名息庐 容庐 山东诸城人 文学研究会创始人之一 长篇小说 一叶 1922 短篇小说集 春雨之夜 1919年 1923年 七幕话剧 死后之胜利 1924 诗集 童心 1925 等 初期致力于 问题小说 的创作 更突出 爱 与 美 的观点 探讨人生的 烦闷与混扰 主要作品 沉思 1920 琼逸 画家韩叔云 亦强调 爱 和 美 的 交相融而交相成 方可改造社会 微笑 1922 犯人阿根 他也有些变幻了 直到出了那个可怕的 如张开妖怪之口的铁门之后 他到了现在 居然成了个有些知识的工人 三 叶圣陶叶圣陶 1894 1988 原名叶绍钧 江苏苏州人 现代著名作家 教育家 编辑家 他是文学研究会创作最有成绩的作家 五四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 短篇小说集 隔膜 火灾 城中 未厌集 四三集 代表作品 潘先生在难中 校长 抗争 夜 多收了三五斗 长篇小说 倪焕之 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童话 稻草人 与稍后的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生 隔膜 苦菜 一个朋友 表现小市民的灰色人生 潘先生在难中 三个片段 一是战乱中潘先生带领全家逃难到沪 二是因教育局长统治而只身返回县城 三是战后欢迎得胜军阀 潘先生是上海附近让里县的一位小学校长 作者通过三个主要情节 突出描写了潘先生自私而精明投机 胆怯而疑惧 苟安而卑琐的性格以及其思想性格中明显的 奴性 特征 塑造了一个城市小市民知识分子 灰色人生 的典型代表 1 独特的讽刺艺术 同情与讽刺兼备 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1 一方面在生活的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 作者看不惯他们的怯弱 空虚 玩忽职守 自私自利 时不时的要刺他们一下 期望他们有所改变 2 另一方面作者也深知他们的甘苦 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 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因此 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的把笔锋穿过这些人而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 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2 叶圣陶小说的艺术特点 1 叶圣陶初期小说较为散文化 有的被视为随笔体的 即兴小说 后来情节有所加强 如 潘先生在难中 在结构上主要截取生活的片断 顺序连接 简明朴素 情节生动 既有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又使作品紧密而不拘谨 2 坚持以冷静 客观的态度 对 灰色人生 作冷静的观察和客观的描写 表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 如 潘先生在难中 第一段写逃难 用十来个细节从多侧面把潘先生的心理刻画了出来 但作者没有将评价直接表达出来 而是隐藏在作品之中 3 语言非常朴实 严谨 叙事时语言平正 明净 清爽 流畅 和他冷静客观的创作态度一致 在讽刺时也不露声色 几乎全部用夸张 只抓取其一二言行 用平静的口吻加以表述 讽刺效果反而更加强烈 四 许地山许地山 1894 1941 名赞堃 字地山 笔名落花生 籍贯广东揭阳 出生于台湾台南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 散文家 五四 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著有 空山新雨 缀网劳蛛 等 缀网劳蛛 尚洁说 我像蜘蛛 命运就是我的网 蜘蛛把一切有毒无毒的昆虫吃入肚里 回头把网组织起来 它第一次放出来的游丝 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么远 可是等到粘着别的东西的时候 它的网便成了 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 和怎样破法 一旦破了 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 等有机会再结一个好的 人和他的命运 又何尝不是这样 所有的网都是自己组织得来 或完或缺 只能听其自然罢了 三 问题小说的衰落 只提出问题而不能正确的回答问题 解决问题 艺术上 思想胜过形象 造成问题小说的概念化 存在着文笔空疏 人物成为作者某种 主义 的传声筒等弊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