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联理论视域下浅析《西游记》W.J.F.詹纳尔译本中的文化翻译.doc
13页关联理论视域下浅析《西游记》W.J.F.詹纳尔译本中的 文化翻译摘要: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站在原文作 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进行跨文化交际译者在源语认知 环境中寻求关联并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作出动态适应 关联理论在W.J.F.詹纳尔的《西游记》译本中得到了很 好的体现,詹纳尔为翻译《西游记》中的文化内容, 采取了多种手法,主要有直译法、意译法、替代法及 注释法本文通过评析具体例句指出,在翻译涉及文 化内涵的文本时,译者应灵活采用翻译方法,在忠于 原文作者和忠于译语读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实现最 佳关联关键词:关联翻译理论《西游记》文化翻译一、引言关联理论于1986年由法国语言学家兼哲学家Dan 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Dei rd re Wilson提出来,是从 认知角度作出的关于语言交际的解释性理论作为认 知语用学的支撑理论,关联理论在提出后短短几年内 的影响就远远超出了语用学领域,特别是Gutt在1991 年发表了 "Tra nslati on an d Releva nee: Cog nition and Context”的博士论文后,翻译成为了受其影响最大的 学科之一Gutt运用关联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翻 译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
关联翻译理 论可以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指导翻译活动英国汉学研究学者W.J.F澹纳尔(W.J.F.Jenner)翻 译《西游记》的译本Journey to West就可以从关联翻 译理论的角度很好地加以分析解释他的译本是第一 部由母语为英语的译者全译木2000年《大中华文库》 出版,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向国内外发行,其中《西 游记》就选择了詹纳尔的译本《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它无论思想性或是艺术性都堪称一流,是我国古代长篇浪漫主 义小说的高峰《西游记》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 道、儒三家思想,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 世界不言而喻,《西游记》的翻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书中富含文化的内容俯拾皆是,如何处理是译者首要 解决的问题木文正是通过此译木中部分翻译,管中 窥豹,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归纳出詹纳尔对书中文化 内涵所采用的主耍翻译手段二、关联翻译理论简介关联理论认为,翻译的本质可以理解为一种跨文 化的“示意一推理”过程翻译的全过程包含两个“示 意一推理”过程,涉及三个交际者,即原文作者、译 者和译文读者在第一个“示意一推理”过程中,原 文作者向译者示意其交际意图,而译者则根据原文的 语境信息及关联原则对其交际意图进行推理理解。
此 时,译者是听话人而后,译者进入第二个“示意一 推理”交际过程这时译者的身份是发话人/交际者, 他根据自己对作者交际意图的理解和对译文读者期待 的估计,向译文读者示意信息,而译文读者则据此进 行推理解释因此,翻译活动涉及两个交际者和两个 接受者,其中译者既是交际者又是接受者总之,翻 译活动是一种三元关系,是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 这三个交际者之间通过原作和译作之间进行的交流活 动在关联理论视域下,翻译时译者应充分考虑到原 文作者与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与文化背景的不同,依 据最佳关联原则,认真分析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 的认知语境差异,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灵活变通的 手法,或直译、或意译、或直意译相结合、或加注、 或借用译入语形象,也可通过适当增添或省略对译文 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既传递了原文的内涵,又能 满足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三、关联理论下詹纳尔译本的翻译方法1. 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在合乎译文语言规范的情况下,译文刻意求真, 通过保留原作形貌来保持其内容与风格,这种翻译方 法叫直译这种方法通过直接翻译字面信息,就将源 语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一并传达到位,既保存了信 息意图,又直接融合传递了作者的交际意图。
直译是此译木用得最多的一种译法在《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中,有众多神仙妖怪,除主人公唐僧师 徒外,还有佛教中、道教中的各色人物所有这些在 西方文化中并无对应之物,对此,詹纳尔大多采用直 译,此译法可以保留原文浓厚鲜明的民族色彩,再现 原文的形象除了这些特殊名词外,对于含有丰富的 本土文化典故和具备特有内涵的翻译对象,也只有采 取直译,才能更好地传达出原文独特的文化内涵,从 而尽量尊重原著特殊名词直译的例子如:玉帝 The Jade Emperor镇元大仙 the Great Immortal Zhen Yuan牛魔王 Bull Demon King金蝉脱壳计 “Golden cicada shedding its skin ” trick 例如:(1) 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撵走时,对唐僧道 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 到两界山救我岀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 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 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叫我回去:这才叫鸟尽弓藏, 兔死狗烹!一一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 咒》第二十七回)"That s a terrible thing to hear, master," he said. “Whe n yo u left Cha ng an Liu Bo qin helped you on your way, and when you reached the Double Boundary Mountain you saved me and I took you as my master.l ve gone into ancient caves and deep forests capturing monsters and demons」won Pig and Friar Sand over, and T ve had a very hard time of it.But today you? ve turned stupid and you re sending me back.4 When the birds have all been shot the bow is put away, and when the rabbits are all killed the hounds are stewed/ Oh well! If only you hadnt got thatBand-tightening Spell/译文中保留了典故的翻译,将其直译出来,在保证目的语读者顺利读懂的基础上,保留了原文的形象 生动,实现最大程度的关联。
2)那呆子走得辛苦,内心沉吟道:“当年行者 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轮到我的身上,诚所谓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子方晓父娘恩公道没去化处第二十八回)He muttered to himself, “When Monkey was with us the old priest could have anything he wan ted, but now I have to do it all.How true it is that you have to keep house to realize how expensive rice and firewood are, and raise sons to understand parental love .There is no where at all to beg on this road/同样,此处直译了源语中的谚语,在作者与译文 读者间实现最佳关联性2. 意译法(free translation)使用译文语言中功能与原文相同或相似的表达方 式,以代替原作中因两种语言不同而无法保留的内容 与形式做到虽失原作形貌,但从不同范围的上下文 看,仍不失原作的内容与风格。
这种翻译方法叫意译并不是所有蕴含文化内涵的语句都适合用直译, 译文的语言与原文的语言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拥有同样 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所以当原文的表达形 式在译语中难以再现时,詹纳尔采取了意译意译法 是从意义出发,将原文大意用译入语表达出来,不拘 泥于原文形式,包括句法结构、用词、比喻及其它修 辞手段等此译法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保证译文内容正 确、顺畅、易懂,并传达原作品中的交际意图,从而 实现最佳关联1)处世须得心上刃,修身切记寸逢而第二 十六回)When living in the world you must be forbeari ng; patie nee is esse ntial whe n training on eself.显然,詹纳尔采取的是意译,作者的小字谜,“忍” 乃心上刃的意义省掉了,这样更能通俗易懂地传达岀 原文传达的含义,这种字谜式的文字游戏的味道已经 被完全过滤掉了2)福星道:“你倒是个夯货,反敢骂人是奴才!” 八戒又笑道:“既不是人家奴才,好道叫做添福’? ”(第二十六回)“You re certainly a moron, ” the star of Blessing replied, “So how dare you call us slaves?” "If you are not slave then, ” Pig retorted, Why do people always ask you to bring us blessings?"采取意译直接传达出作者的交际意图。
3) 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第二十三回)Sanzang does not forget the basic; the four Holy Ones have their piety tested(4) 禅师惊问道:“你……怎么有此大缘,得与 圣僧同行? ”(第十九回)其中“大缘”译作“the great good fortune"3. 替代法(substitution)替代是译文为适应和照顾目地语的文化习惯,使 用目的语文化中功能与源语相似的表达方式,以代替 原作中因两种文化不同而无法译出的内容使他们尽 可能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认知效果,理解原文作者 的交际意图《西游记》讲的是一个取经故事,书中与佛教相 关的词语比比皆是,这给翻译造成了很大困难很多 佛教词汇在英语里并无对等词汇,对此,詹纳尔用了 一些基督教词汇来翻译,将原文中佛教的概念转化为 基督教概念这样做无非是为迎合读者的宗教背景, 便于读者理解以达到“交际翻译”的目的从翻译效 果来看,此种译法合乎译入语表达习惯,但它容易给 译文读者造成中国古代人也信奉基督教的假象例如:(1) “阎王” “King of Hell”“阎王”是佛教用语,指掌管冥界(underworld) 的人,而地狱(hell)属基督教用语。
2) 第十六回观音院里的“师祖”被译作“ Patriarch ” (基督教会的主教)3) “袈裟”被译作“cassock”(牧师穿的黑色 或红色袍子)4)第十八回捉妖的“法师”被译作“priest” (牧师)显而易见,这些词语都采用了替代的翻译方法, 虽方便了目的语读者阅读,但词义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当然,将一种语言译成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语言绝非易 事,而将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不同的文化渊源的名 词恰到好处地翻译出来更是难上加难,译者不可避免 地会有顾此失彼的时候虽说在此不能对译者责备求 全,这一翻译的困难是英语和汉语不同的文化底蕴所 造成的,但是“cassock”的译法的确有待商榷,整个 第十六回都是围绕这件宝袈裟展开的,先是观音禅院 的老僧起了贪心,想谋财害命,未果自尽,后袈裟又 被黑熊怪偷了去之所以引起这些,皆因这件袈裟“彩 气盈庭,霞光满室”,的确是个宝贝,但“cassock”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