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秋季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5 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 新人教版.doc
5页2022年(秋季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5 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教师板画一座小山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给下列汉字注音掰()扔()摘()捧()蹦()追三、学习第1自然段(掰玉米)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
他看见,非常高兴,就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3.指导表情朗读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2)指名上台表演读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3.小猴子非常高兴非常”一词可以用来替换填序号)A.时常B.十分C.经常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4.照样子,说一说又大又多的)玉米()苹果()葡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课文第1~4自然段结构类似,下面,四人小组选择第2~4自然段中你们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尝试用老师刚才使用的方法进行学习二、利用学法学习第2~4自然段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选择一段学习。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向导:①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争取读明白②想一想: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小猴子是怎样做的?③议一议: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着做一做④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板书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小猴子后来去了和摘到了和桃树下(扔摘捧)西瓜地里(扔摘抱)回家路上(扔追)三、学习第5自然段同学们,小猴子下山来,它掰到过又大又多的玉米,摘到过又大又红的桃子,摘到过又大又圆的西瓜,追过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这次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这是为什么呢?1.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出示:喜新厌旧)喜新厌旧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一无所获)2.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说自己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呢如果有,今后你准备怎样做?6.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四、复习生字、学习词语1.出示生字,指导书写2.学习量词1)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课本中的量词填入括号里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2)指名学生读句子,学习量词的使用3.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2)出示图片,让学生将上面“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三个词语贴在对应的图片处3)拓展运用①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知道的“又()又()”的词语②老师提示: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③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4.说话练习用今天所学的动词说一句话7.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量词一()玉米地一()玉米一()桃树一()瓜地一()小兔子8.选择几个词各说一句话掰扛扔摘捧抱[教学板书]小猴子下山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桃子——又大又红——摘捧扔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回家 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教学反思]《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文章全文配有五幅图,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执教这一课时,我首先示范讲解一个自然段,教学生总结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支配课堂,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很高在学生自主学习,读懂课文后,我抓住文本特点,让学生自主积累课本中的好词,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起到良好效果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善于发现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
附送:2022年(秋季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5 第18课《陈毅探母》教案 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 能通过朗读来知道陈毅探母的故事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1.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2.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3. 通过陈毅探母的故事说说自己和母亲之间发生的事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 引导学生通过陈毅探母的故事,说说自己为父母做过哪些事情2.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着重指导都好生字“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2. 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1) 分部分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2)让学生选读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掌握陈毅探母的这个故事,教师相机点拨三﹑细读课文,遂文识字 1.看图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词语 (1)出示“母亲”图片,指明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认读词语“母亲” (3)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母亲 (4) 指导识记“母”“亲”二字,并口头比赛组词 (5)指导书写“母”“亲”2. 引导总结“母亲”一词的学习方法3. 出示学习导航,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陈毅”“衣服”“元帅”等词。
(1)小组看图自学以上三个生词 (2)指导学生朗读三个生词 (3)指导书写生字“陈”“帅”并展示交流4. 指导整体诵读三个词 (1)“衣服”“家常”“探母”等词. (2)用连线题形式学习新词:做衣服 谈家常 去探母3) 齐读,指明读,小组读4) 识读新词:做﹑谈﹑去四﹑归类观察,评价书写 1.指导学生朗读生字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组织展示评价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 出示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学习生字,字词2. 板书课题,引入新课3. 读词:做衣服 谈家常 去探母再次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二﹑指导书写1.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陈毅探母的故事,哪些同学能够告诉老师,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陈毅很尊敬自己的母亲?2. 指明说,教师相机板书比如: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的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的询问母亲的病情,他看见母亲的衣服没洗,就打来一盆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谈家常3. 让学生齐读以上句子,并让学生说说自己从文中找到的句子,给同学们朗读4. 识读生字:“细”“询”“床”“家”5. 通过学习这些生字学习组词 比如:详细 细心 询问 咨询 起床 卧床 家庭 家门6. 通过学习这些生字造出完整的句子。
比如:妈妈生病了,我总是细心的照顾她 我到律师所向律师咨询一些法律知识三﹑掌握方法,积累背诵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2.引导回顾每部分词语的内容3.组织学生展示背诵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1.出示词语引导学生抄写2.老师读词语,学生默写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七﹑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