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漳浦林姓源流及分布.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56677508
  • 上传时间:2022-02-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94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漳浦林姓源流及分布 漳浦林姓源流及分布 林智诗 漳浦县政协文史探究室 史载,林姓受姓于商,赐名坚,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福建林姓源于北方,入闽始于秦汉,盛于晋代,继于唐宋四个时期分两大世系一、西晋黄门侍郎林颖的次子招远将军合浦郡牧林禄永嘉初从元帝南渡入闽,东晋三年〔325年〕任晋安郡太守,卒于官,追封晋安郡王,其后裔的世系称晋安世系或称晋安林二、唐初总章二年〔669年〕随陈政父子从固始入闽,进漳平“獠乱”的军谋祭酒林孔著及其将校的开漳林〔也称浦南林〕三、唐末光启三年〔885年〕随王潮、王审知兄弟从河南光州固始南下福建,主要有林穆的陶江林〔亦称尚干林〕,林延皓的控鹤林,林阳泰的阳泰林,林淘的潭口林,林十二的七都前林,林硕德的六桥林,林延甲的福全后安林,林元祯的元祯林,计8支濂江林却在五代年间由光州自行入闽居林浦四、宋初由房州辗转进入闽西的柴林由光州固始入闽的各支派那么称固始世系西晋和南北朝时,北方战乱,中原板荡,林姓随中原居民向四周迁移,渡长江、越过武夷山进入福建,后来又经过唐末两次由河南启程南下福建大批林姓定居闽南,林姓的聚集中心起先在福建形成。

      宋代林姓大约有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101%,排在第19位,福建为林姓第一大省,占全国林姓总人口的58%明朝林姓大约79万,占全国人口的0.85%,排在第20位,福建仍为林姓第一大省,占全国林姓总人口的38%宋、元、明、清期间,福建林主要向华中、华北、西南、两广和东南台湾及南洋一带迁移,福建始终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当代林姓人口1416万人,排在第16位,约占全国人口的1.18%,集中分布在福建、广东两省,约占林姓总人口的58%2004年《林氏探究》21期刊载福建林姓人口为512万〔今为530多万〕,占林姓总人口的33%,为林姓第一大省占福建总人口的14.8%为第一大姓,有“闽林遍天下”之称晋安林是闽林主流派,闽中族姓推为第一,称冠族,称昌宗唐有长乐的林慎思五兄弟皆进士,称“五桂联芳”莆田有九牧之誉、双阙之荣,集荣耀与富贵于一家宋代泉州的林景渊九兄弟俱任知州,再创辉煌,使闽林更增光芒语曰“唐代兄弟九刺史,宋朝父子十知州”侍御史林悦行孝获御题宋嘉佑六年〔1061年〕,仁宗皇帝御笔大书“忠孝”二字于悦家谱上首,钤以御宝,又赐诗二章,赞林姓“古今多数子孙贤”,是吾林姓的殊荣天后圣母,林氏女,其生也,神通克孝,其殁也,护国佑民,慈爱赞复载,功德遍华夷。

      清代雾峰林文察、林朝栋、林祖密、林正亨祖孙四代抗法、抗日称英雄,一门四世忠烈清帝赐建林文察父子专祠,并赐昭穆,得到朝廷至高无上的恩宠濂江林明代高官名士云集,林瀚更是显赫,一家四代七科八进士,三世五尚书林瀚、林庭机、林燫祖孙三代为祭酒,不仅人正官显,时至今日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单是濂江林氏引以为荣,也是闽林的光耀淘江林有它的光芒族史,义姑抚侄,族裔益昌,八闽望族,科第蝉联,以官命乡为尚干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诞生了近代工人运动领袖林祥谦,1923年被军阀杀害,坚贞不屈,英勇就义,英名载入史册事隔8年〔1931年〕再次出现了一位显赫人物——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值得提及的是新加坡总统王鼎昌的夫人林秀梅也是尚干人,为淘江林氏增加光荣在林氏开展的历史长河中,闽林开族1600多年,子孙绵延,乔木百丈,枝叶万千,开创了东南沿海一带大开展的历史漳浦林姓宗支及其分布漳浦林姓绝大局部为晋代林禄的后裔,有莆田游洋林昌后裔的“路下林”、长乐后市林慎思后裔的“乌石林”、林披九牧林后裔的“港头林”、徐坎“打山林”、东罗“浦北林”、友爱“芦卿林”、甘棠“柴桥林”,开漳林孔著后裔的“新路林”,还有祖源未详的杜浔“湖里林”、六鳌“龙美林”。

      迁徙浦邑多在宋末元初,继于明代,历经700余年,宗支颇多,族裔分布各个乡镇场,分述如下:路下林,以林大用为总祖祠的林氏家庙在路下,故称路下林唐澧州司马、中宪大夫林昌的后裔和义〔闽林34世〕,字鸿虞,宋末由莆郡迁徙漳浦卜居东庵路下社,生子大用,孺人杨氏生7子:子亨、子贵、子贤、子慕、子华、子德、子渊元季兵乱,兄弟散居各地:子亨居七都桔林、苦竹〔今赤土乡〕,分衍灶山东平、大水堀,九都园头,支分沙西五社、古雷五社子贵居路下守祖,传东庵、庵下梧、车鳌、绥安麦园埔、长桥春光龟湖、溪内田厝等地子贤居七都桥头,传衍赤土下宫、分支海澄普贤、港尾世林马坪仙都、后焙、东山浯垄、港西,九都后姚、下堀子慕居平和五寨埔坪,支分龙峰头、侯门,传衍深土后戴、旧镇东厝、盘陀上洞、南浦乡、中西林场、石榴崎溪子华居石榴攀龙,传衍成功、温斗、六鳌、台湾台中、台北等地子德居赤湖,传衍田墘、湖西尾山、西丹,清初“迁界”时返居山尾子渊居霞美,支分东山康美、漳州康山、传衍北江、溪仔墟等族中人才辈出,古代名人有明甘肃巡抚林日瑞,父子双进士,清林亮、林朝翼父子总兵,林文察一门四代忠烈,抗法抗日称英雄,名载国史林成祖台湾大垦首名传载入台湾通史,路下林枝繁叶茂,后裔众多,号称人丁“一斗麻”。

      分布本县有90000人,芗城1800人、龙海4318人,云霄2375人、诏安140人、东山10157人、平和35811人,共144301人,占全市林氏人口26%,为漳州市林氏最大支派乌石林、唐水部郎中林慎思的十二世孙林安〔晋安28世〕于南宋景定年间由长乐后市迁徙漳浦七都浯江西径〔今岩埭社〕妻蔡氏传四子,长子林进〔居浯江〕、孙惠英生7子:仙隐、仁益、义益、道益、德成、文组、文杰仙隐居苑上,其裔称苑上宗,传衍万安、霞美下周五社〔局部乌石宗〕仁益居乌石称乌石宗,传衍浯江、山兜、潭仔头、后垄、下坂、浯源、赤土、锦东、东埔、绥安古厝、北叶义益居檺林〔大林〕其裔称大林宗文祖居运头称运头宗,传衍运头、甲仔俗称“四世开四宗”,还有多人传衍省内外及台湾南投、台中等县、市闻名名人有明嘉靖年间林一初、一阳、一新三兄俱登科甲,世称“三凤齐鸣”,合从兄弟林策、林成纲称“五桂联芳”,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林士章殿试第三名,探花及第,是漳浦县唯一鼎甲三及第明、清两朝乌石共有进士11人,举人25人,贡生、太学生40人,科举仕宦80多人,成为漳州府最显赫望族 之一港头林,亦称黛峰林,咸出九牧之裔,唐端州刺史林苇后裔林天孚〔晋安30世〕居龙溪东门外诗浦社,传五代林友清〔字泉〕明初迁徙漳浦佛昙,入赘十七都郑主簿家,后定居港头社为黛峰林开基祖。

      港头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四世林说明成化五年〔1469年〕进士、兵部郎中、官黄州知府,六世林敬嘉靖三十三年〔1553年〕进士、官长沙知府,七世林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兵部郎中、长沙知府、山东按察副使有文武进士4人,举人7人、贡生太学生30人,科举仕宦20多人港头四世三知府,二总兵更是声名远扬林绍奉旨敕阅山西三镇防务,恩宠有加,家庙灯号“三世进士”、“阀阅赐蟒”在漳浦享此殊荣仅黛峰林一家,成为佛昙地区的豪门望族,漳州府最显赫的望族之一新路林,开基祖林宗仁,系唐代随陈政进漳平“獠乱”的林孔著的后裔,总章二年〔669年〕为军咨祭酒,娶陈政之第九女为妻,佐妻弟陈元光讨平广寇诸蛮、开扩山林有功,及平置郡卜居西安社〔今角美吴宅〕,生有6子:承贵、承华、承美、承缨、承业、承基第3子承美生凤德、龙德、虎德,龙德生用和、祖发〔二十一世〕传至容德、生宗信、宗仁宗仁〔二十六世〕于明初移居漳浦新路尾为开基一世祖,新路林系漳浦林姓佼佼者,四世林梓、五世林宰父子进士,林梓官至通政使,位列九卿,林宰兵部左侍郎,林寀广西副使,父子三科甲,有举人、贡生、太学生17人,科举仕宦13人,誉称出“十八顶纱帽”为县城最为显赫名门望族。

      打山林,亦称璞山林,源出九牧,唐邵州刺史林蕴的后裔林栋〔晋安三十一世〕宋末移居南靖靖城,三十三世林琼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迁徙云霄为云林一世,林琼之四子林训移居火田高地,其孙林龙〔云林四世〕于明初移居漳浦九都徐坎打〔朴〕山为一世祖传三世至林乔生二子:长梧、次梅,梅为打山林氏四世于嘉靖八年〔1529年〕登进士,官南京礼部郎中嘉靖九年〔1530年〕,林梅应知县周仲之聘主编《漳浦县志》,是漳州府辖属第一部县志,林梅是漳浦县修志第一人林梅卒于任上,后裔及宗亲居塔岭埔上社,家庙曰“孝思堂”,灯号“父子科甲”、“三漕尚书”林梅生六子:长林焯任云南布政司经验,次林烜,输粟授散官,三子林烔,监生,四子林燧敕赐监军道,举漳州,五子林煜、举人,六子林炤后裔大局部移居弯溪、北旗、罗宛井、塘美后埔、云霄城关等地浦北林,开基祖林景谦,据族谱记载:当元季明初,九牧远裔景谦以军籍自莆田来浦邑北街,因家焉,创业垂统,成为开基初祖林景谦生2子,嫡知名寿康、庶知名侯丁寿康生4子次子瓒出居东罗,大、三、四俱居北街,传至五世林埙、官宁府长史,享寿92岁,忠孝、入祀乡贤祠,其家族在县城曾显赫一时现县城北街无其后裔,东罗林氏家庙灯号“乡贤”、“忠孝”。

      二世侯丁迁徙八都上洞后厅居晨雾,后裔于清中叶返居县城十九门内,今上洞林姓由平和五寨埔坪林迁入芦卿林、开基祖林祥永,系唐九牧雷州刺史林迈的后裔林绍祖〔晋安三十一世〕所传,绍祖于南宋年间移居漳浦玳瑁山隐居,祖居莆田之潘岭移来斯地,故曰潘岭,其孙林琼宗登宋咸淳四年〔1268年〕戊辰科进士,元初避乱携三子移居屿头灶炳社〔今龙海白水镇〕,长子天有居大埔、次子天用居浮宫、三子天福居港尾天用之子紫芝生6子:维德、维大、维俊、维原、维兴、维昌维昌生子祥清、祥永,祥永于明初移居漳浦二十八都庵前芦卿〔坑〕,生子业勤,孙那么明、那么忠在此开基立业,传衍官浔溪南社柴桥林,开基祖林汝亮、出自唐九牧福唐刺史林蔇的后裔仙游竹塔派下林勤劳于南宋末迁徙长泰县钦化里塘边社,传三代隐庵、晋庵隐庵于元时到龙溪县永宁乡海洋下里二十九都白石保莆山社〔今角美镇埔尾村〕当塾师,与陈氏联婚,遂居莆山为开基祖,隐庵生三子:长汝政居莆山,次汝信回居长泰塘边,三汝亮移漳浦青阳〔今龙海隆教乡〕后定居晏坑〔今龙海市东泗乡下浦村〕,传三房:长房守祖,二房迁居漳浦长桥柴桥开基,三房迁徙广东杜浔湖里林,湖里也称湖仔内、湖底湖里、城里、埭里同源共祖,现有927户、3541人,明代出有林有初、林应聚父子科甲,祖源不详,待考。

      六鳌龙美林,开基祖林启芝,妣李氏、蔡氏生四子,分四房:大房分南、北两支派;二房称庙后房;三房分东、西两支系;四房称巷仔内房,传衍龙美、新厝2村有1316户,3757人,上世出自何派系不详,待考漳浦林姓除上述宗支传衍外,还有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从外地迁入,据2022年统计,林姓人口139343人,约占全县人口16.2%,居全县各姓氏人口数第2位,分布21个乡镇和9个农林茶盐场,其中1万人以上的乡镇有:霞美镇19736人,旧镇镇18636人,古雷镇171101人,深土镇15773人,绥安镇14883人,沙西镇10135人,详细分布如下:霞美镇5194户,19736人,分布在11个村和居委会 霞美村1243户,4752人 中社村979户,3967人 北江村1177户,4241人五社村892户,3502人 运头村321户,1265人 溪仔村190户,739人 下蔡村101户,368人 塔岭村87户,358人 前梧村7户,40人 黄埔村7户,29人 过田村4户,20人 居委会156户,346人旧镇镇4632户,18636人,分布在13个村、2个镇办场和居委会 潭仔头1014户,4226人 东厝村658户,2800人 苑上村628户,2513人 桥头村626户,2564人 山兜村548户,1962人 后垄村421户,1759人 浯江村404户,1689人 甘林村73户,294人 城外村31户,27人 梅竹村11户,37人 后埭村4户,13人 旧城3户,10人 山仔1户,5人 青年场27户,7。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