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地理 专题1.5 地球的圈层结构(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1980****057
  • 文档编号:274766873
  • 上传时间:2022-04-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5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中地理 专题1.5 地球的圈层结构(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5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核心要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不连续面:在地球内部,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是莫霍界面,在地面以下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一是古登堡界面,它在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2.地球内部结构: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图解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地壳的厚度不同,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3千米,大洋地壳薄,平均厚度为6千米,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②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图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组成特点 2.地壳“厚薄”歌 大陆厚,海洋薄——海陆差异; 山地厚,平原薄——地貌差异。

      海岭厚,海沟薄——海底差异; 高处厚,低处薄——海拔差异 3.数字法记忆地球的圈层结构 二:两种地震波,即纵波和横波 二:两个不连续面,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三:三大内部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三:三大外部圈层,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纵波与横波 纵波(P波)又称疏密波,其特征是振幅小,周期短,传播速度较快,在地壳中平均速度为5~6km/s纵波是沿着地震射线采取一推一拉的方式传播的,当它传播到某处时,该处物质振动方向和地震射线的方向相同或者相反 横波(S波)又称剪切波,其特征是质点振动方向和震波射线方向垂直,振幅较大、周期较长、传播速度较慢,在地壳中平均速度为3~4km/s由于纵波速度大于横波,因而发生地震时,总是纵波首先到达地震台,横波随后到达,而且随着震源距离和震中距离越大,横波到达的时间越晚,二者之间的时差也越大因此,反过来,如果从地震谱上知道了纵波、横波到达地震台的时差,便可知道这次地震的震源距离,或震中距离 地震发生时人的感觉:震中地面上的人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水中的潜水员只是上下颠簸。

      因为纵波传播的速度快于横波,故地面上的人感到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又因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故水中的潜水员只是上下颠簸 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地核不是固体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下降,表明这里物质性质发生了变化,弹性减小,但只能说明外核是液体而不是固体进一步研究发现,内核呈固体状态 详解地壳、地幔和地核 1.地壳:在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由岩石组成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33km,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5~8km,整个地壳平均厚度为17km地壳最厚的地方在青藏高原地壳又分为双层结构:上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在大陆地壳中,两个层次都有;在大洋地壳中,硅铝层变薄甚至缺失,所以大洋地壳比较薄 2.地幔:地幔的范围是从莫霍面到古登堡面,它位于地壳与地核之间,是三大圈层中的中间层,厚度为28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地幔圈占了地球大部分的质量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软流层物质仍是岩石,为硅酸盐类、氧化物等由于这层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生热,温度高,岩石处于塑性状态,局部地区呈融熔流动状态,犹如倾倒的浆糊。

      根据地震波变化情况推测,软流层物质的物理性状与上下层物质都不同,并构成一个圈层,在地质构造学中称软流圈软流圈层厚度范围并不是从莫霍面算起,约在地下60~250km,它属上地幔部分,但位置并不在地幔的顶部 3.地核: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外核,所以外核部分呈液态,主要成分是铁镍等重金属元素,而液态铁的运动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因为地震波速度在内核处加快,随着深度增加,压力和密度都增大,其熔点升高得比温度升得快,所以内核呈固态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图中①为大气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平流层(①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外核(④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③层横波能穿过 (1)C (2)B 北京时间2022年2月12日17时19分,位于昆仑山北麓的新疆于田县(36.1°N,82.5°E)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软流层 C.上地幔顶部 D.下地幔 (2)此次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 A.震级小 B.震源深 C.人口密度小 D.抗灾能力强 (3)此次地震发生一个月以来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广州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C.北京昼长时间越来越短 D.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越来越大 (1)A (2)C (3)B (3)此次地震发生一个月以来的时间内,地球公转由近日点往远日点移动,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往北移,广州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北京昼长时间越来越长,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越来越小 1.有关地震波的正确叙述是: 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纵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完全消失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小 D.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D 2.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说法正确的是() A.湿润地区大于干旱地区 B.南方大于北方 C.海洋大于陆地 D.山地、高原大于平原、谷地 (2)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 A.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B.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C.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D.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1)D (2)B 试题分析: (1)由图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看出,图示地区由东向西地壳厚度逐渐增加;从地形上看山地、高原大于平原、谷地,所以D正确;从海陆上看陆地大于海洋;从南北方上看南北差异不明显。

      (2)由两处的等值线的变化情况和等值线的取值状况来看,N地地壳比周围要厚,说明海拔要搞应属于山地;M处地壳比周围要薄,说明海拔低,可能为盆地,所以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 3.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回答(1)~(3)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_,A和B+C是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是________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