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辉之城-巴黎.doc
39页拉德芳斯 位于巴黎西郊的拉德芳斯新区则给这座古城带来了浓烈的现代气息,它是现代巴黎的象征原是巴黎西郊一片僻静的无名高地在1870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军败北,巴黎沦陷,一小股法军退守这里的无名高地并顽强抵抗到弹尽粮绝,全部以身殉国后人在高地上竖起一组雕像,题名“拉德芳斯”,意为“防卫”,以纪念阵亡将士在新区的开发和兴建过程中,不但这组雕像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且整个新区也以此为名1982至1983年间,巴黎市组织有关这一地区开发设计方案的国际招标,最后选中了丹麦建筑师奥托·冯·施普雷克尔森的设计方案1985年7月,拉德芳斯新区的建设工程正式上马拉德芳斯区的总体设计体现了现代和未来城区的多功能设计思想,总体设计别具匠心设计师把拉德芳斯广场和新区的代表建筑——大拱门建造在象征着古老巴黎的凯旋门、香榭丽舍大道和协和广场的同一条中轴线上,让现代的巴黎和古老的巴黎遥相呼应,相映成辉经过16年分阶段的建设,拉德芳斯区已是高楼林立,成为集办公、商务、购物、生活和休闲于一身的现代化城区众多法国和欧美跨国公司、银行、大饭店纷纷在这里建起了自己的摩天大楼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四季商业中心"、“奥尚”超级市场、C&A商场等为人们提供了购物的便利。
拉德芳斯区的代表性建筑——大拱门,集古典建筑的艺术魅力与现代化办公功能于一体,是建筑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大拱门占地5.5公顷,门南北两侧是高110米、长112米、厚187米的塔楼.两个塔楼的顶楼里是巨大的展览场所,顶楼上面 的平台是理想的观景台从顶层平台向远方眺望,既可以看到近处布劳涅森林和塞纳河的风光,也可以看到远方巴黎城区的景色. 拉德方斯区交通系统行人与车流彻底分开,互不干扰,这种做法在世界是仅有的.拉德方斯的规划和建设不是很重视建筑的个体设计,而是强调由斜坡(路面层次)、水池、树木、绿地、铺地、小品、雕塑、广场等所组成的街道空间的设计ﻫ巴黎圣母院法国天主教大教堂.位于巴黎塞纳河城岛的东端,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坐东朝西,正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
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但是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 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又如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等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级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巴黎圣母院广场上有法国公路网 “零起点 Point zero” 标志,从巴黎到什么地方有多少公里,是从这个“原始点"开始测量的;从什么地方到巴黎有多少公里,也是指的到达这个“圆点”的距离。
卢浮宫 巴黎卢浮宫与列宁格勒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并列,号称世界三大博物馆馆藏历史ﻫ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但于1546年建筑师皮埃尔·莱斯柯在国王委托下对卢浮宫进行改建,从而使这个宫殿具有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后又经历代王室多次授权扩建,又经过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的整体建设才算完成. 继“贤王查理"建设了重要的图书馆而声名远播之后,16世纪的弗朗索瓦一世又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期,卢浮宫的收藏已十分充实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卢浮宫已经成为经常展出各种绘画和雕塑作品的一个场所.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从那时起,这里的收藏不断增加,更不用说拿破仑向那些被征服的国家征用的艺术贡品了总之,如今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400,000件,分为许多的门类品种,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 巴黎卢浮宫与列宁格勒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并列,号称世界三大博物馆.今天,卢浮宫的收藏品多达40万件,由古代埃及艺术、古代东方艺术、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艺术、中世纪文艺复兴雕塑艺术、现代雕塑艺术、工艺美术及绘画艺术等7个部分组成。
卢浮宫馆藏虽丰,但慕名而来的观众却难窥庐山真面目因为它的6个展馆仅在星期一、三两天基本全部开放,其余4天轮流开放,星期日只开一半而且目前的展品仅占全部馆藏的1/3如仅它的藏画就有15000件,但平时用以出展的不过2000多幅,因此有幸目睹卢浮宫全部珍藏的人廖廖无几置身于40万件艺术珍品的包围之中,无论是谁都会面对艺术本身或隐含其中的历史的情绪的沉积浮想联翩──卢浮宫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卢浮宫的陈列分为七个部门:古东方文物伊斯兰艺术、古埃及文物、古希腊古与古罗马文物、工艺品、绘画、雕刻以及负责筹划短期和长期展览的平面艺术部门,分布在黎希留馆、绪利馆和德农馆三个馆区从地下夹层到三层中每个楼层细分为10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内展示厅都按参观方向编号到卢浮宫的时候因为时间比较紧,所以根据导游介绍只匆匆地做了走马观花般地浏览卢浮宫的镇馆三宝──《米罗岛的维纳斯》、《萨摩屈拉克胜利女神》和《蒙娜丽莎》肖像,是精品中的精品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德农馆9二搂第六厅,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画中人一双缺乏瞳孔的眼睛都会镇定而含义深刻地与你对视米罗的维纳斯, 绪利馆7一楼第12厅,失去的双臂和永不可知的位置惹人遐想,使本来就矜持的美貌更加不可接近。
胜利女神雕像,在德农8,二楼,达鲁楼梯的平台.约公元前190年,于爱琴海中的萨摩塔斯岛中被挖掘出来据统计,目前卢浮宫宫殿共收藏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法国人将这些艺术珍品根据其来源地和种类分别在六大展馆中展出,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其中绘画馆展品最多,占地面积最大.卢浮宫区有198个展览大厅,最大的大厅长205米显然,用一天两天的时间根本无法欣赏全部的稀世珍品因此,如果你要参观卢浮宫,得先制订一个计划,逐个参观六大展馆,切忌仓促地走马观花.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细细品味;如果时间较紧的话,可选择有代表性的艺术展品观赏镇馆之宝 1.维纳斯: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在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阿佛洛狄忒是爱与美的女神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生于海中,以美丽著称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
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断臂维纳斯》已经是世界家喻户晓的青春美的女神雕像.大理石雕,高204厘米相传是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其雕像于1820年2月发现于爱琴海的希腊米洛斯岛一座古墓遗址旁,是一尊手臂残缺的大理石雕塑.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右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法国重金收买后陈列在卢浮宫特辟的专门展室中,以其绝世魅力震动了世界,从此,“断臂维纳斯”就著称于世,成为爱与美的象征2.胜利女神:女神的形象表现出古典希腊女性的典型特征:椭圆的脸,笔直的鼻梁,丰满的前额,稍翘的嘴角,润滑的下巴神情端庄、娴静、凝重,体形修长,左腿微曲,显露了曲线的起伏节奏.她丰满而圣洁,柔媚而单纯,优雅而高贵,充溢着青春与生命的意趣,这是灵与肉的完美统一,是爱与美的和谐圆融,是神与人的自然合一,构成了人体美的宇宙,是人类追求女性美的理想化标志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赞叹说:“ 这简直是真的肌肉,抚摸她可以感到体温的” ! 胜利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
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乎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 3.蒙娜丽莎:达·芬奇 油画,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自由引导人民》反映1830年革命的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 本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
1830年7月26日,国王查理十世取消议会,巴黎市民纷纷起义27至29日为推翻波旁王朝,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并占领了王宫,在历史上称为“光荣的三天”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的景象,又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最引人注意的一位象征自由的女神,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吉里亚帽、左手握枪、右手高举着迎风飘扬的三色旗她是全画的中心,观众注目的焦点女神的左侧,一个少年挥动双枪急奔而来,他象征着少年英雄阿莱尔;右侧那个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大学生,就是画家本人,他紧握步枪,眼中闪烁着自由的渴望 广场名称的由来 说起“协和广场”这个名字,有着一段并不合协的历史,甚至是血腥的历史协和广场原名为“路易十五广场”,中间铸造的路易十五的骑马雕像,显示着其在位时期的威势.但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雕像被革命人民推倒,并改建了断头台,易名为“革命广场”国王路易十六及其王后就是在这里被送上了断头台,其后也亦有数千人在此被处决。
有个传说:当年由于这里血腥味道太浓,以至于一群牛从这里经过时都嘎然止步,不欲经过此地而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