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24页
  • 卖家[上传人]:g****z
  • 文档编号:595252675
  • 上传时间:2024-11-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4.29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庙底沟文化中,“花”是一个很特殊的意象花瓣纹是庙底沟彩陶上的典型纹饰古汉语里“花”“华”同音,“华”的本义为“花”,金文中的“华”字就是花朵加上花蒂的样子,有学者指出,庙底沟彩陶上的花瓣纹,或许就是华夏之“华”的由来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曾提出中国史前文明的“重瓣花朵”格局,这一格局即形成于庙底沟时代,作为庙底沟文化中心区域的豫晋陕交界一带,就是“花心”庙底沟彩陶注重颜色和纹饰的对比、图案的对称和均衡,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彩陶是在坯体上先绘再烧,颜料需要耐高温,因此选材较少,一般只有黑、红、褐(黄)、白几种纹饰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通过连续、反复、对称、共用等构图方式,组合成多种母题纹样其中两种最为常见,一是以圆点、弧线三角形为元素组合成的花卉纹,也被称为“旋纹”,二是花瓣纹此外还有象生万物的鸟纹、鱼纹、蛙纹、人面纹以及抽象的平行线、网格等彩陶纹饰流畅的线条和出露的笔锋,说明彩绘用的是类似“毛笔”的工具。

      有的纹饰是以图案间的留白来体现的,即“阴纹”或“地纹”,从阴与阳的角度审视,纹饰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中国传统绘画“计白当黑”的理念,当时已有体现写实与抽象的意向表达、阴纹与阳纹的相互衬托、平视与俯瞰的视觉效果,体现出先民成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情趣摘编自周飞亚《庙底沟彩陶的“浪漫旅程”》)材料二:中国史前时代,最重大的文化事件之一是彩陶文化的产生如同文字书写了中国的历史那样,彩陶以其独特的隐喻的方式,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北方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大半个中国的史前历史,尤其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史、心灵史黄河流域的彩陶,以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的彩陶最为发达,特别是庙底沟文化的彩陶,是史前中国彩陶发展到鼎盛时期的典型代表,是史前中国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史前时期创作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品,它的影响所及,达到了整个黄河流域的上游至下游地区,掀起了中国史前艺术的浪潮庙底沟文化彩陶有象生的鸟纹和鱼纹,更多的是几何纹样几何纹样富于变化,仅直线几何纹样就有宽带纹、网格纹、四边形纹、多边形纹、三角纹、菱形纹;另外,还有大量的弧线几何纹,包括曲线纹、弧线纹、连弧纹、弧边三角纹等构成种种沿陶器器腹展开的图案在显花技术上,庙底沟文化彩陶被认为有阳纹和阴纹两个系统。

      所谓阳纹,是用黑彩,极个别是其他色彩,在红色或淡黄色的陶衣或陶胎的原色上直接描绘出来的纹样;所谓阴纹,通常也叫地纹,是以阳纹为底衬,陶衣或陶胎底色所呈现出来的花纹阳纹和地纹,是从里外、正反的视线,审视纹样构图的视觉效果考古学家在解读彩陶纹样时,基本依据阳纹进行释读,也有相当一部分彩陶,地纹的画面显得统一而显著,由此被认为是彩陶所要表现的真正主题庙底沟文化中很早就命名的一类“西阴纹”,指的就是由连续弧纹和弧边三角围成连续的“角状”地纹作为庙底沟文化的流行的花纹之一的各类花瓣纹,是用地纹释读的方式判识的结果花瓣是由弧边三角围成扁豆英或圆豆英状的封闭地纹,外形酷似花瓣,因而名之花瓣纹有双瓣、三瓣、四瓣、多瓣、杂瓣之分同时,在庙底沟文化彩陶中,一些地纹呈长豆荚状纹样,豆荚伸出的长角尖端并不封闭,而是以各种弯曲变化的形态相互勾连,组合成一个曲线纹样这类纹样,通常被描述为“圆点勾叶弧线三角曲线纹”,也有其他一些类似的描述苏秉琦说:“庙底沟类型的主要特征之一的花卉图案彩陶可能就是华族得名的由来,华山则可能由于是华族最初所居之地而得名由此,“花卉”说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近年来,王仁湘先生再用地纹的读法,重读似乎已经成定论的花卉纹,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映入他眼帘的是一个律动的世界,表现的纹样都是旋纹:半旋、双旋、叠旋、杂旋、混旋,并认为这些纹样一目了然。

      王仁湘先生认为所谓的“花卉”,读地纹是旋纹,旋纹才是庙底沟人群所真正要表述的意念那么旋纹背后又有怎样的玄机?王仁湘说,“彩陶上的旋纹,是用于描述某天体运行的方式”,“可能表达的就是太阳的运行方式,或者还有它运行的轨迹,甚至还表达了某些特别的天象”,“可以假设或猜想为原始宇宙观体”,当然这一结论也“还有待更深的论证”庙底沟文化彩陶中的鱼纹、鸟纹,形象生动,一眼便知更多的则是如上所述,无所不在的几何纹据研究,一部分风格相同的几何纹样,是由鱼纹和鸟纹抽象演绎的结果鱼、鸟的形体被肢解,演变为不同的几何纹样元素,再重新排列组合鱼和鸟的原形,在渐次的重组过程中,一点点地远去重新组合成的画面,失去的是鱼、鸟的外形,保存的是它们的神韵摘编自刘学堂《庙底沟彩陶阴纹读法辨析》)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各图示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庙底沟彩陶上的网格纹、三角纹、菱形纹、曲线纹、弧线纹、连弧纹等纹样属于几何纹,鸟纹、鱼纹、蛙纹等属于象生纹B.庙底沟彩陶上的纹饰图案是用类似“毛笔”的工具绘出的,纹饰图案间的留白,反映出中国传统绘画“计白当黑”的自觉意识。

      C.中国在彩陶文化时期尚无文字记载的历史,要了解这一时期人们的精神生活史和心灵史,就需要对同期的彩陶进行研究D.庙底沟文化彩陶分为阳纹和阴纹两个系统,简单说,阳纹就是用色彩直接描绘出的纹样,阴纹是通过阳纹衬托出来的纹样3.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坯体只有黑、红、褐、白等几种颜色,因此,庙底沟彩陶是在坯体上先绘再烧B.庙底沟文化彩陶影响范围在黄河流域的上游和下游地区,它是黄河流域彩陶的代表C.由鱼和鸟的原形抽象演绎以后形成的几何纹,可以一眼就识别出鱼和鸟原来的形状D.2024春晚关于华夏的“华”在古代有花朵之意的说法或与庙底沟彩陶研究成果有关4.请结合材料二,将下表①—④处补充完整4分)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最终结论苏秉琦 地纹释读法 ② ③王仁湘 旋纹 ④5.研究庙底沟彩陶纹样具有怎样的价值?请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以书易书毕淑敏她被一位中年男子拦住,中年男子说:“你就是那个拥有很多书的女兵吗?”她迟疑着斟酌道:“我只有很少的书,都是和别人交换着读的有些人把借给她的书送给她,这样,她就有了少许书的“积蓄”。

      那男子有在高原工作过多年的烙印——极疲、极枯,肤色红赤干瘪,像一根锈铁丝编缀而成,声音里也带着铁锈般的粗涩质和渣滓感铁丝男”说:“我想向你借书我知道你的规矩,借你的书,必要拿一本书和你交换看完了,彼此再换回来她安静地说:“是铁丝男”说:“我带来一本书,想借你的童话书看看,不知你可有?”她恰好有一本童话书此刻,她无声无息地等待“铁丝男”拿出拟交换的书铁丝男”却无端地踌躇了她轻声催促;“你的书呢?拿出来让我看看铁丝男”缓缓地把手从衣兜掏出来,手里摆着的,是……一卷纸他轻轻地将纸卷展开,再展开,继续展开……原本折叠的纸片,居然变成了两巴掌宽、约有半米长的惊人面积她愕然,心里嘀咕着:这模样,难道真是一本书?“铁丝男”将纸片小心翼翼地举起来,她满腹狐疑地盯着看——因为还有最后一层折叠尚未打开,如同藏起的谜底她想象不出这陈旧泛黄的纸片,究竟是什么书?当最后一层折叠打开后,真相大白——一张标准对数视力表它……我想,应该也算广义的书了铁丝男”略带不好意思地说她不知如何回答这能算书吗?如果这也算书,那真正的书,情何以堪?她决定为书正名,便轻轻吞下高原一口凛冽的寒风,说:“它……有人看吗?”边说边把视力表拿过来,抖动着。

      有很多人看过它铁丝男”笃定地回答这问话甫一出口,她就发现了自己的失策视力表曾贴在墙上,当然有很多人看它首战”失败,她并不气馁,接着问:“它算印刷品吗?”“铁丝男”的脸上简直容光焕发起来,说:“它当然算印刷品了她发现自己又失策了视力表的确是印刷品,绝不是手抄本或油印本她轻舔了一下干裂的嘴唇,不甘心败下阵来,继续发问:“它有内容吗?”“铁丝男”反攻说:“它难道没有内容吗?!”她悲哀地发现,自己挖了一个个坑,然后又傻乎乎地跳进去不过,她很快找到了杀手锏,问:“就算有内容,那么它……有作者吗?”正当她以为胜券在握时,“铁丝男”低下头,面有惭色道:“对不起她一时想不明白,这声道歉,针对的人到底是谁?“铁丝男”说:“这个视力表是有作者的,我记得是中国的一位教授可惜我不是眼科医生,把他的名字忘记了这一番关于书的较量,她只能承认,自己彻底败下阵来视力表是“一本书”——有内容,二是用纸张印刷的,三有作者,四是它千真万确被很多人看过……她没法不同意“铁丝男”以书易书的请求喏,给你她恋恋不舍地用双手平端着童话书,递给了“铁丝男”铁丝男”接过童话书,将书夹在腋下,然后把视力表双手举着递给她视力表边缘下垂,好似一条白色哈达。

      之后,两个人不约而同地仰望高原湛蓝的天空和刺目的阳光,各自长舒了一口气,大有钱货两讫的终结感她想了想,说:“咱们俩的书,何时再换回来?”“铁丝男”思忖着说:“我们那里山高水远,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她知道“铁丝男”说的是事实,只得认命,叮嘱道:“尽早还来再有,千万别弄坏我的童话书铁丝男”说:“第一件事,我答应你,会用最快的速度第二件事,可不一定我把书带回去,假如别人知道了,脚前脚后来跟我借,我无法不借,只得提醒他们爱惜但你能想象,不一定管得住她心知肚明,不再叮嘱,便追加了一个问题,好奇道:“你为什么喜欢童话书?”“铁丝男”沉吟了一下,说:“在万丈冰峰雪岭之间读童话,能找到一个温暖的地方她还年轻,对此话半懂不懂,只是在心里做好了和这本童话书永诀的打算铁丝男”小心地收好童话书,说:“告辞了铁丝男”走了时间过去很久很久,那本童话书再也没还回来她哀叹自己损失了一本书这书她只略翻过,毕竟很少有军人会来借读保家卫国和公主王子的故事,相去甚远;晶莹的水晶鞋和沾满泥污的战靴,天鹅蛋和寸草不生的旷野,也几乎毫不相干这件真实的小事,发生在五十多年前的西藏阿里高原文中的那个“她”,就是我,时任西藏阿里军分区卫生员。

      选自2022年19期《小小说选刊》,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准备拿出拟交换的书时,“铁丝男”却“无端地踌躇”了,这一细节暗示他担心别人并不认同手中的“标准对数视力表”为真正的书,因此动作犹豫迟缓B.“极瘦、极枯”“红赤干瘪”等词语从侧面表现了高原自然环境的恶劣严酷,也写出了异常恶劣的高原气候让高原军人饱受肉体的磨砺C.“我把书带回去,假如别人知道了,即前脚后来跟我借,我无法不借这说明渴望用书籍来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不止“我”一人,而是以“铁丝男”为代表的一群人D.“时间过去很久很久,那本童话书再也没还回来她哀叹自己损失了一本书这强调“铁丝男”有借不还,暗含“她”对铁丝男的抱怨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的对话,一“多”一“少”,一问一答,突出高原书籍的稀贵及我热爱读书的形象,自然引出下文“一番关于书的较量”这一情节B.小说把中年男子称作“铁丝男”,使用了比喻手法,引人联想,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突出,语言更富幽默感C.文中将边缘下垂的视力表比作一条“白色哈达”,使“以书易书”活动充满了仪式感,同时也象征一种纯洁美好的人际关系。

      D.“铁丝男”借走童话故事书之后再也没有还回来,文章没有交代书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