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凝固时空的开平碉楼.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61490179
  • 上传时间:2022-03-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0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凝固时空的开平碉楼 那是一个初春,在广东闻名的侨乡开平,笔者选择了“立园”碉楼群作为表现开平侨乡特色的景观来拍摄还记得,当时天公不作美,轻雾朦胧,还时常洒下小雨,能见度却还好,于是就在散射光下拍摄了“立园”回到广州,冲出来的照片效果不算好那时,笔者对于碉楼的状况了解甚少,更谈不上读懂碉楼的文化内涵 2001年6月国务院批准开平碉楼为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2004年7月,在苏州举办的第28届爱护世界遗产大会上,开平碉楼申报工程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受理,并列入预备清单开平碉楼吸引了来自海内外越来越多的目光 借着开平市与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春晖杯”开平碉楼全国摄影大赛的时机,我又踏上了开平这块有着奇妙魅力的土地十月清秋,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我们一行3人驱车从广州沿着西南方向的广佛、开阳高速马路疾驰,经过1小时20分钟的车程,来到了开平,这一次,我不再是匆忙过客,我要用我的镜头和我的心一起来感受开平碉楼的独特风韵和古老 星罗棋布的碉楼 开平境内的碉楼星罗棋布,全市16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有碉楼1833座,所以在开平民间有“无碉不成村”之说,中国建筑学会那么授予开平市“中国碉楼之乡”的美誉。

      这里的村落少那么有一两座碉楼,多那么有十几座这一座座碉楼最早的建于明朝后期,最晚的那么建于上世纪的前半叶它们跨越几个世纪,见证了开平从战乱走向安定、从萧条走向旺盛、从贫弱走向富强的进程它们静静地伫立着,像一座座纪念碑,提示人们不忘过去,更要珍惜此时此刻和将来 开平碉楼的出现,与开平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上的社会治安状况以及大量华侨的产生亲密相关开平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东邻港澳,西通阳江,南濒南海,北接肇庆;并由于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地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交界之地,素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混乱因此,明末清初就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1840年鸦片斗争以后,清政府统治更为衰败,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同一时期,开平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客家人和土著人相互厮杀此时,恰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修建铁路,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远赴海外,这使开平成为一个远近著名的侨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美有了一段经济旺盛时期,饱经苦难的华侨起先有了一些积蓄,而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衣锦还乡”和“饮水思源”情结,使他们中的多数人把自己积攒下来的血汗钱汇寄或带回家乡置地盖房。

      于是,在20世纪早期,尤其是二三十年头,在开平出现了一个侨房建立的高潮华侨们在构建他们的家园时,既注入了他们对时尚的理解,也加上了他们对传统的留恋与敬重,这样一来,这一批批拔地而起的华侨宅楼的形象风格,就如当地人所概括的一样:“不东不西,不土不洋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是军阀割据、兵荒马乱的时代,因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拟富有,土匪便集中在开平一带作祟,当时民间流行着“一个脚印三个贼”的说法据载,1912—1930年间,开平较大的匪劫事务就达71宗,有一百零一多人被杀,一千多人被绑架,两百多头耕牛被掠夺,其他被抢劫财物不计其数土匪曾三次攻陷当时的县城苍城,有一次连县长朱建章也被掳去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防卫功能显著的碉楼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开平大地上耸立起来这些碉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门窗窄小,铁门铁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更是在顶层四角建有突出楼体的“燕子窝”,从“燕子窝”的枪眼居高临下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的限制碉楼顶层多设有眺望台,配备有枪械、火炮、石块、铜钟、报警器、探照灯等碉楼按建筑材料可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钢筋混凝土楼四大类;按功能可分为居楼(楼主长期生活起居于楼内、内部设备齐全)、众楼(集体避难和存放财物)、更楼(用于地域性联合眺望、放哨、阻击匪徒之用)三大类;按建立年头又可分为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

      立园 我们来到位于开平塘口镇的立园,已是下午4点立园是遵照“依山、面水、近田”这一开平民居、碉楼的根本特点建立的接待部门的谢主任边走边向我们介绍说,立园是融别墅、碉楼和园林于一体的开平侨乡闻名景区,由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创立于上世纪初建园历时10年,于1936年建成,园区面积11900平方米园内布局分大花园、小花园和别墅区三局部,一条人工开凿的私家运输河直通开平潭江,清水潺潺,流淌不息,它带活了立园的整体风格别墅区中的“泮立”楼是园主谢维立的住处,地面为意大利进口的水磨石,历久弥新,楼顶为中国传统的“重檐”式建筑,绿色的琉璃瓦覆顶更显名贵华美,正面和侧面门廊有高大的西方古典立柱室内既有烫金的潮州木雕“封神榜”以及酸枝木做成的传统家具,又有西式卫生洁具和成套的银餐具、沙发等进口日用品园林以“立园”大牌坊和“本立道生”牌楼为轴心进展布局,牌坊前方两端雄峙着两根钢铁制的打虎鞭,蔚为壮丽穿牌坊拾阶而上,有放生池、百鸟园、皇冠花藤亭点缀其间位于后园西北角的毓培别墅是整座园林的点睛之作,该楼是园主为纪念心爱的二夫人谭玉英所建传闻这位夫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且是当地的大美女,她18岁嫁入谢家,与丈夫感情甚笃,惋惜红颜薄命,19岁就因难产去世了,园主思念不已,便建了这座小巧玲珑、中西合璧的别墅——塔式碉楼纪念她。

      此楼从正面看有两层半,从侧面看有三层半,而事实上有四层半设计者真是别出心裁!楼中至今还藏有二夫人用过的物品,有她亲自绣的刺绣,还有她留下的墨迹我们走着、看着,一路时常举起相机按动快门……当我们来到“立园”牌坊正前方十五级台阶下的运输河边时,一对对情侣和一群天真烂漫的少男少女正向水里撒鱼食,逗得数不清的锦鲤翻腾跳动 自力村 从立园出来,谢主任说,这里除了立园还有自力村碉楼群、锦江里碉楼群、马降龙碉楼群、赤坎古镇等,也都名气很大看看时间还不晚,我们确定再到自力村去自力村与立园同属塘口镇,此去不过3公里,其碉楼群以建筑精致、布局和谐、错落有致著称,成为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代表作 车子离开立园,绕过小村落,穿过山冈上一片茂密的热带雨林后,便隐隐隐约见到了自力村车子驶过一片稻田,停在村子东南面的土路边我们下了车,踏着田间小道、穿过绿树修竹,直入自力村,眼前已见几座碉楼,近前,顿觉楼体森然混凝土筑成的墙体,久经风雨,苔迹斑驳,锈蚀的大铁锁紧扣沉重的铁栅栏,将历史锁在门内近百年风雨,已将碉楼的铅华洗尽,瘦削的碉楼凸现出了钢筋混凝土的坚毅 走着、想着,不觉已走进了村内最端庄的碉楼——铭石楼。

      该楼高六层,五楼柱廊采纳古罗马的拱券,天花板上照旧吊着两盏油灯,显得高雅又古香古色;顶楼的拱券雕刻为伊斯兰装 饰性花瓣;上了天台,透过围栅往外张望,周遭的碉楼、竹林、稻田、鱼塘尽收眼底,好一幅侨乡田园风光图值得一提的是,里屋厅房陈设着主子生前的物品且保存完好,家具、床单、相片镜框、留声机、古筝等都是旧时精品在女主子的妆台上还摆放着一系列化装品,生锈的铁盒上仍旧可见一排排的英文字母 为了找到能表现自力村概貌的最正确角度,我们走下铭石楼,走出小园围墙,顺着荷塘边的小路,边走边听谢主任介绍自力村最初是由方姓安和里、合安里和永安里三个自然村组成,土改时期,三村合称“自力村”,取其自食其力之意该村现有63户、175人,联系海外华侨、港澳同胞248人,主要分布于美国、加拿大、英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斐济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该村现有碉楼15座随着谢主任,我们走进村中28号民居,上了二楼顶部天台啊,好画面!”眼前碉楼错落有致,其余三面良田万顷,稻香阵阵……那破败的园墙,灰暗的楼身,锈迹斑斑的门窗对着门窗,围墙挨着围墙,野蔓互攀,相依相偎,仿佛一群村中老妇喁喁细语西方经典风格,罩在故国飞檐之下。

      雄伟的碉楼,坐落于豪华大园;纤秀的碉楼,配以小巧的园子虽然碉楼的高矮大小不同,但园子前面都有一口水塘,而从前的水塘大都变成了荷塘或杂草丛生的凹地望着眼前这令人感慨的风光,我们端起相机一阵劳碌 碉楼采风 太阳西斜,我们别了自力村,车子沿着西北方向奔驰了约12公里的车程后,再加上短暂的步行,我们来到了名气甚大的方氏灯楼,这是开平现存最完好、最精致、最典型的一座更楼,即防卫型碉楼它像一个威猛的卫士,矗立在山头上方氏灯楼建于1920年,历史上为古宅乡的方氏民众阻挡西北马冈一带的土匪袭扰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楼为钢筋混凝土构造,高五层,第四层为柱廊构造,四面悬挑,第五层是一个亭阁,顶部就像一个圆锅倒盖 当太阳落到灯楼五层亭阁时,我按下快门,定格了灯楼夕照的一瞬很快,太阳沉进了远山,方氏灯楼在余晖衬托下显得特别漂亮拍完夜景再离开吧!”大伙同意了摄友老彭的提议于是,各自移步选定拍摄位置等到天快要黑时,进展了第一次曝光;待到天完全黑下来后,又通过聚光灯进展了其次次曝光,由于楼体高、面积大,聚光灯开启没多久,就电力缺乏了怎么办?只好借用当地影友的聚光灯接着操作最终完成了整个方氏灯楼的拍摄。

      此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 其次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又匆忙上路,要去的景点是开平碉楼里最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南楼南楼坐落在开平市区以南的赤坎镇南侧的潭江边上该楼由司徒氏四乡于1912年兴建,共六层,为古式碉楼、钢筋水泥建筑1945年,日本侵略军兵分三路进犯赤坎时,司徒氏四乡团队七壮士凭据此楼与敌人激战8天9夜,后中毒气弹被俘惨遭杀害烈士事迹,千古流芳 早晨,我们来到南楼广场穿过高大的牌坊,行走在翠柏道上,我的心似乎被晨雾覆盖着,然而我的耳边好像响起了隆隆的枪炮声走过南楼,仰视楼体,映入眼帘的是斑驳的弹痕,这时,耳畔仿佛响起乡民反抗外侵的呼喊声南楼,它居高临下,环视四乡,南临潭江之水,北扼东面窖龙马路,是三埠、赤坎水陆交通要塞难怪,司徒氏四乡前辈一眼就看中这个地方当年这里硝烟充满,如今这里开设了南楼纪念馆,成为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人们瞻仰当我走过七壮士花岗岩雕像时,看到一束鲜花安放在雕像基座的明显位置上,花束不大,但有代表成功的黄月季、代表浩气长存的万年青、代表坚毅宏大的松柏,还有代表文明和谐的紫荆花……太阳渐渐升了起来,天空中的云霞变得特别秀丽壮丽,大家赶忙举起相机对着太阳、对着云霞、对着碉楼猛拍了一阵。

      接着,我们匆忙赶到赤坎镇从镇城区的西面穿过水泥桥,再往左行200米,城区的欧陆风情街即映入我们的眼帘其建筑大多建于上世纪20年头,整齐新颖的骑楼是其建筑的独特之处它在传统“金”字瓦顶及青砖构造根底上,融入当时先进的西洋混凝土建筑材料,是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的完备结合 参观完欧陆风情街,吃了早餐,稍事休息,我们又上路了当车子进入砚岗镇以南的马路时,老远就看到瑞石楼在竹林的衬托下高高屹立的雄姿走进锦江里村,眼前的瑞石楼更显雄伟壮丽该楼建于1923年,高25米,共9层,是开平现存最高、最华美的碉楼楼的顶部有三层亭阁,凸显西方建筑独特风格,其中以四周用承重墙接托的罗马穹隆顶和支柱造型构造的细部处理最为精致,有“开平第一楼”之美称该楼第七层匾额中的“瑞石楼”三个大字,是当时广东闻名书法家、广州六榕寺住持铁禅大师的墨迹 别了瑞石楼,我们沿锦江河溯流而上,到了处在三门里村的迎龙楼这是开平最古老的传统样式的碉楼它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高三层,四角各有一个落地式塔楼,占地面积152平方米;楼顶为传统硬山式,风格拙朴,造型简洁其外墙砖的其次层为杏黄色,与第三层的灰青色形成剧烈比照。

      它静静地卧于鳞次栉比的居宅之中,恍然间已是四百多年关姓人修建它的时候,把底层的土夯了1.5米之厚,墙身厚93厘米在那个年月,外面喊杀声不绝,但只要楼门一闭,人们就能平稳地入梦更令人赞美的是,清光绪九年(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