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腐殖质及腐殖化过程ppt课件.ppt
32页第五章 环境腐殖质 及腐殖化过程 1 第一节 环境腐殖质的来源与特性 有机物质的腐殖化 是在微生物的直接参与下 重新合成一类新的物质 这种新物质称为腐殖质 即 腐殖化过程就是使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形成新 的 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 使有机质及其养分保蓄起 来的过程 一 环境腐殖质的来源 土壤 河流 湖泊以及海洋 在土壤中腐殖质约占有机质总量的85 90 2 腐殖质形成的机理 1 30年代 木质素和微生物原生质中的蛋白质相互 作用形成木质素 蛋白质复合体 2 60年代 木质素不能参与腐殖质的形成 而是通 过降解产生酚 醌型化合物 再与氨基酸缩合而成 3 80年代及以后 细胞自溶假说 死亡细胞释放自溶酶 使细胞成分 糖 氨基酸 酚和其他芳香族化合物 形成自由基而迅 速缩合成腐殖质 微生物合成学说 微生物利用植物物质作碳源和能源 在细胞内合成各种腐殖质的高分子化合物 微生物死 亡后再释放到土壤中 在细胞外降解为腐殖质 3 eg 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大致 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有机残体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 其中 一部分被彻底矿化 最终生成CO2 H2O NH3 H2S等无 机化合物 另一部分转化为较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多 元酚 和含氮化合物 氨基酸 肽等 提供了形成 腐殖质的材料 第二阶段 上述土壤腐殖质的组成部分 在微生 物的作用下经缩合形成腐殖质的基本单元 先是多元 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为醌 然后醌再与含氮化合 物缩合成原始腐殖质 4 土壤腐殖质形成过程中的转化途径 5 腐殖质是由多种混合物混合组成的 这些化合物 无单一固定的结构式 每一种成分 胡敏酸 富啡酸 以及胡敏素 都被认为是由一系列不同结构的分子所 组成 很少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式或反应基 一般分子 量较大 为无定形的 褐色或者黑色的 亲水的 酸 性的 高分散的物质 这些物质大部分是胶体微垃 部分是溶液状态 部分是悬浮物状态 二 腐殖质的组成和特性 1 腐殖质的组成 6 土 壤 NaOH 处理 不溶解部分 胡敏素 黑腐素 褐色沉淀 浅黄色溶 解部分 胡敏酸 褐腐酸 富啡酸 黄腐酸 HCl或 H2SO4处理 溶解部分 按照它们在碱和酸中的溶解度 通常可以分为以 下几种主要成分 1 胡敏素 2 胡敏酸 3 富啡酸 eg 土壤腐殖质的组成 7 腐殖质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 游离态的腐殖质 在一般土壤中占极少部分 与矿物中强盐基化合成稳定的盐类 主要为 腐殖酸钙镁 与含水三氧化物化合成复杂的凝胶体 与粘粒结合成有机无机复合体 在上述四种形态中 以第四种最为重要 它常 占土壤腐殖质中的大部分 其结合方式可能是 第一 通过钙离子结合 农业重要 与团粒结构形 成有关 第二 通过铁 锰 铝离子结合 结合紧密 不具 水稳性 8 2 腐殖质的分子结构 包括芳香族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和碳水化合物 官能团 功能团 羧基 酚羟基 醇羟基 甲氧 基 甲基 醌基等 这些官能团使得腐殖质具有 离子吸附性 对金属 离子的络合性 氧化还原性及生理活性 胡敏酸有较高的碳含量 50 60 氧 含量为 30 35 多作为胡敏酸结构的连结点而存在 富啡酸碳含量较低 40 50 但氧含量较高 44 50 氢 氮和硫的含量分别在4 6 2 6 和0 2 之间变化 富啡酸由部分酚羟基和苯 羧酸靠氢键结合在一起 形成相当稳定的多聚结构体 9 有机质分子的主要官能团 10 3 腐殖质的元素组成 C H N O P S 其次Fe Ca Mg Si C H O S N 胡敏酸 50 62 2 8 6 6 31 40 2 0 6 0 富啡酸 45 48 5 6 43 48 1 5 总体来说 一般腐殖质平均含碳为58 含氮 5 6 其C N比为10 1 12 1 11 腐殖质具有带电性 可变电荷 4 腐殖质的特性 腐殖质带有电荷 并且是两性胶体 在通常情况 下 它所带的电荷是负的 12 腐殖质的凝聚 腐殖质是带负电荷的有机胶体 根据电荷同性 相斥的原理 新形成的腐殖质胶粒在水中呈分散的溶 胶液 但增加电解质浓度或高价离子 则电性中和而 相互凝聚 形成凝胶 腐殖质在凝聚过程中可使土粒 胶结在一起 形成结构体 另外 腐殖质是一种亲水 胶体 可以通过于燥冰冻脱水变性 形成凝胶 腐殖 质这种变性是不可逆的 所以能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 13 腐殖质的溶解性 分散性和吸水性 腐殖质是一种亲水胶体 有强大的吸水能力 单 位质量腐殖质的持水量是硅酸盐粘土矿物的4 5倍 最大吸水量可以超过500 胡敏酸一价盐 二价盐溶于水 富啡酸一价盐溶于水 二价盐不溶于水 胡敏酸分子量大 分散性和活动性小 遇少量电 解质 如氯化钙 即完全絮凝 絮凝后产生的胡敏酸 钙凝胶能胶结土粒形成团粒结构 富啡酸分子量小 分散性和活动性大 其酸性和 溶解性强 能强烈地破坏矿物质 14 腐殖质的稳定性 腐殖质具有抵抗微生物分解的能力 胡敏酸的平均存留时间为780 3000年 富啡酸的平均存留时间为220 630年 新形成土壤的有机质为4 7 9年 残体易分解组分为0 25年 eg 土壤腐殖质年矿化率平均1 2 之间 15 第二节 腐殖质与金属离子的反应 腐殖质与金属离子之间的反应主要有 离子交 换 表面吸附 螯合作用 凝结和胶溶作用等 络合作用和螯合作用可用下式表示 M 金属离子 A 络合剂 A A螯合剂 金属络合物和金属螯合物的主要区别是 在螯合物 中给予体原子不但结合金属原子 而且互相结合 16 按照与金属离子亲合力降低的顺序 将最重要的螯 合基团排列如下 其它的电子给予体基团是磺酸基 SO3H 磷酸 基 PO OH2 羟基 OH 和氢硫基 SH 在腐殖物质中 参与金属络合分布最广的官能团是 羧基 C00H 酚羟基 OH 羰基 C O 和氨基 NH2 17 在腐殖质水溶液或富啡酸水溶液中加入金属离 子时 pH值降低可以看作为一种络合物形成的指标 金属螯合物或络合物 MA 的形成 通常按照下 式从配位体 HA 置换出H 来 Mn HA MAn 1 H Mn 1 HA MAn 2 H Mn HmA MAn m H pH值的降低 常常作为络合物形成的一种定性指 标 也可用于金属络合物稳定性的定量测定 18 络合物或螯合物形成的平衡反应为 M 金属离子 Kc 络合剂 K 络合物稳定常数 x 结合1mol的M的络合剂的摩尔 对于金属 富啡酸络合物 在低pH值时 金属离子 的稳定顺序是 Fe3 Al3 Cu2 Ni2 Co2 Pb2 Ca2 Zn2 Mn2 Mg2 M xKe MKex K MKex M Ke x 19 eg 腐殖酸和富啡酸与二价金属离子之间的反应 基本上是经由以下两种机理进行的 20 eg 金属氢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与腐殖酸的反应 机理如下 21 无论是天然水体还是污染水体 在其有机螯合剂 中 腐植质是最重要的螯合剂 腐植质能起螯合作用 的主要基团是分子侧链上的各种含氧官能团 如 COOH OH 可能还有 C O和 NH2等 当羧基 的邻位有酚羟基时 或两个羧基相邻时 对螯合特别 有利 环境中几乎所有重金属离子均能形成螯合物 腐殖质在河水中要消耗水中重金属 同时使海水 中阳离子减少 海水中的腐殖质对各种金属离子有较 强的结合能力 直接影响到金属离子在海洋中的存在 形式 浓度 平衡 沉降 迁移等 另外海水中低分 子量的腐殖质对于浮游生物有促进其生长的作用 22 由于腐殖质可以和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和螯合 作用 所以腐殖质会引起地球化学富集 由于多数的核裂变产物能被腐植质所吸收 所以这就使腐殖质成为处理核废料的物质之一 腐殖质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与吸附作用是 同时存在的 一般认为 当金属离子浓度高时以 吸附交换作用为主 而当浓度低时 则以络合 螯合作用为主 23 第三节 腐殖质的降解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用于腐植质降解的方法有三类 氧化降解 还原 降解和生物降解 一般来说 氧化降解比还原降解更 有成效 因腐植质含有大量的氧 难于还原 24 一 非化学降解的分级及鉴定流程 巴顿和斯尼茨尔方法 腐殖质 溶液萃取 己烷 苯 乙酸乙脂 萃取液残液 Al2O3柱层析 色谱制备 红外鉴定质谱鉴定 甲基化 溶液萃取 Al2O3柱层析 色谱制备 红外鉴定质谱鉴定 25 甲基化和未甲基化的富啡酸中 己烷 苯 和乙酸乙脂的萃取物含有正构烷烃和支链环烷 烃 其数量占富啡酸原始重量的0 16 从未 甲基化的富啡酸中 用有机溶剂可萃取出的只 占全部烷烃的3 左右 剩余的97 烷烃 保留 在富啡酸中而未被有机溶剂萃取出来 这些烷 烃只有在富啡酸甲基化并用Al2O3柱分离之后才 释放出来 1 烷烃的分离 26 富啡酸中脂肪酸用有机溶剂萃取时的行 为与烷烃的情况相似 从未甲基化富啡酸中 用有机溶剂可以萃取出的脂肪酸不到10 其余的90 只有在甲基化和A12O3柱分离之 后才可以萃取 萃取出的脂肪酸约有95 为 正构脂肪酸 其余为不饱和酸和带支链环酸 正构脂肪酸从C16到C35 C24是最主要的一种 2 脂肪酸的分离 27 3 邻苯二酸二烷基酯的分离 从甲基化腐殖酸和富啡酸中分离出的另一类疏水性 有机化合物是邻苯二酸二烷基脂 从未甲基化的富啡酸 中只能分离出痕量的邻苯二酸二烷基脂 为了分离邻苯 二酸二烷基脂 必须使富啡酸甲基化 并使用色谱分离 富啡酸是一种水溶性的聚合电解质 但大多数从富 啡酸中分离出的烷烃 脂肪酸和邻苯二酸二烷基脂实际 上是不溶于水的 而这些物质在富啡酸中则可溶于水 有研究结果表明 富啡酸不但能 固定 高分子量的有机 化合物 而且能使它们溶于水 因此富啡酸可以充当一 种使这些物质在水环境中流动 迁移和固定的媒介物 这是环境保护中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28 二 生物降解 土壤中有机物质的转化过程 29 自来水中的卤代烃 主要是三氯甲烷 四氯化碳 一氯二溴甲烷等 其中主要是三氯甲烷 各种地面 水源中含有腐植物质 当用氯对自来水消毒时 游离 氯就会和腐殖质作用生成卤代烃 近年来 国内外许 多学者研究了三卤甲烷形成的机理 他们提出 一些 带有乙酰基因的化合物 如乙酰丙酮 苯间二酚 特 别是腐植物质中的P 双酮或多羟基苯化合物 经氧化 后 生成易敏感的基团 进而与氯反应生成卤代烃 三 天然水体腐殖质与城市自来水中 氯代烃的形成 30 控制自来水中三氯甲烷的方法 一 改变用氯消毒的方法 采用紫外线杀菌或用臭 氧消毒 但其成本过高 且认为水中的乙醛和碳氢化 合物 碳原子数为6 9 与臭氧反应 可能又会生成环 氧化合物和过氧化物 危害人体健康 二 除去水中的有机物质 也就是将作为自来水水 源的水通过活性炭过滤吸附 以除去微量腐植质 这 样水中腐植质少了 三氯甲烷也就会减少 但在目前条件下 上述方法的实施还相当困难 为此试验后提出 利用吹气或煮沸的方法 均可很快 除去水中较多量的三氯甲烷 3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 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 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