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话学习培训资料.docx
6页普通话学习培训一、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共同用来交际 的语言在台湾称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华语,而在中国大陆 则称为普通话1955 年 10 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相 继召开,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 为普通话下了科学的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 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阐述了普通话的内涵 在语音方面,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而不是“以京音为主,也兼顾其 他方音”同时,语音 标准是就整体而言的,并非北京话中的每一个音都 是规范的、标准的在词汇方面,普通话是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而 不是以北京话为基础,也不是以北京话为标准因为词汇的流动性大,相 互渗透力强,系统性不如语音那么严整,所以它不能用一个地点的方言为 标准或基础,若那样就太狭窄在语法方面,普通话是以典 范的现代白 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是指现代优秀作家、理论家 的优秀作品(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的代表作,毛泽东、周恩来等人 的论著)和国家发布的各种书面文件(如法律文本、通告、政令等)。
二、普通话的形成汉代以前人们就使用着一种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统一的书面语—— 文言文唐宋时期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 —白话宋元以来的白话文学使白话取得了书面语言的地位随着白话小 说、戏曲、话本等文学作品的流传,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金朝以后,元、明、清、民国都曾建都北京,北京成了政治、经济、 文化的中心,各民族的交往融合促进了北京话的完善和发展从元朝开始, 北京话已作为“官话”在官方或非官方的交往中使用到了明、清,由于 政治力量的变化,经济文化的发展,白话小说、戏曲受北京话的词汇和语 法的影响很大,“官话”随着白话文传播到各地至此,北京话在整个社 会交往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到 20 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 掀起了“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出现了 大量优秀的白话文文学作品在口语上“国语”代替了“官话”那时的 国语实际上已经成为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民族的共同语新中国建立以后,各民族加强了团结和交往,经济和文化不断向前发 展,确立规范的民族共同语成了迫切的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50 年代中后期正式确定了汉民族的共同语为普通话,并颁布了方针和政策, 采取了一系列的步骤向全国推广普通话。
三、方言现代汉语有不同的方言,各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方面,我 国按区域大体分为七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 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西北方言, 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 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 及湖北大部分,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 江苏长江以北地区、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2、吴方言: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南通的小部分和浙江大部分地区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3、湘方言: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 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6、闽方言:现代闽方言主要分布区跨越六省,包括福建和海南的大 部分地区、广东东部潮汕地区、雷州半岛部分地区、浙江南部温州地区一 部分、广西的少数地区、台湾的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闽方言可分为闽东、 闽南、闽北、闽中、莆仙五个次方言其中最重要的是闽东方言7、粤方言,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的约一百来个 县,以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叫“白话”四、怎样学习普通话发音1、普通话语音的特点普通话有声母21 个,韵母39 个,声韵相拼形成四百多个音节声 调有四个,阴、阳、上、去加上儿化韵的变化也不过一二千个音节中双 音节词占多数,没有特别难发的音节,和古代汉语及某些方言比较简单得 多,是较容易掌握的普通话音节中元音占主导地位,元音乐音成分多发音响亮、悦耳辅 音中清音占优势,四个声调中高音成分多,变化明显,使语言有抑扬顿挫 的音乐色彩,节奏感强,而且普通话的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词有约定 俗成的轻重格式,节奏明朗,富有韵律,儿化也给语音带来柔美、细腻的 感觉再加上双声、叠韵、叠音的一些词更显出普通话语音的音乐性2、学习普通话语音包括发音和正音两个部分发音准确是语音学习最基本的要求发音是否准确与听音、辨音的能 力有关,所以首先要提高语音的分辨力在掌握了正确发音的基础上,还 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完全熟练的程度正音是指掌握汉字、词语的普通话标准读音,纠正受方言影响产生的 偏离普通话的语音习惯,这属于一种记忆的训练。
方音同普通话语音的差 异不是毫无规律的,了解了方音和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就不必一个字 音一个字音地死记,而可以一批一批地去记在正音的基础上,还要通过 朗读、会话练习,逐步运用到实际口头语言中五、普通话朗读技巧(一)朗诵的语速 语速是指朗读时在一定的时间里,容纳一定数量的词语世间一切事物的 运动状态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总是有千差万别的朗读各种 文章时,要正确地表现各种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人们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 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朗读速度二)决定语速不同的各种因素1、不同的场面 急剧变化发展的场面宜用快读;平静、严肃的场面宜用慢读2、不同的心情 紧张、焦急、慌乱、热烈、欢畅的心情宜用快读;沉重、悲痛、缅怀、 悼念、失望的心情宜用慢读3、不同的谈话方式 辩论、争吵、急呼,宜用快读;闲谈、絮语,宜用慢读4、不同的叙述方式 作者的抨击、斥责、控诉、雄辩,宜用快读;一般的记叙、说明、追 忆,宜用慢读5、不同的人物性格 年青、机警、泼辣的人物的言语、动作宜有快读;年老、稳重、迟钝的人 物的言语、动作宜用慢读三)朗读速度的转换 朗读任何一篇文章,都不能自始自终采用一成不变的速度朗读者要根据 作者的感情的起伏和事物的发展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朗读速度。
这种在朗 读过程中实现朗读速度的转换是取得朗读成功的重要一环四)注意问题 读得快时,要特别注意吐字的清晰,不能为了读得快而含混不清,甚至“吃 字”;读得慢时,要特别注意声音的明朗实在,不能因为读得慢而显得疲 疲沓沓,松松垮垮总之,在掌握朗读的速度时要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六、普通话水平行业标准 根据各行业的规定,有关从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达标要求如下: 中小学及幼儿园、校外教育单位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其 中语文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 高等学校的 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三级甲等,其中现代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 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对外汉语教学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 甲等报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的人员,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师 范类专业以及各级职业学校的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普通话水 平不低于二级国家公务员,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三级甲等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 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甲等;其他广播电台、 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达标要求达二级甲等采编二级乙 等其他工作人员不低于三级甲等话剧、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等表演、 配音演员,播音、主持专业和影视表演专业的教师、学生,普通话水平不 低于一级。
公共服务行业的特定岗位人员(如广播员、解说员、话务员 等),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水平应达标人员的年龄上限以 有关行业的文件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