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空即有”的“准提心月轮”观.pdf
16页即空即有”的“准提心月轮”观--- 南师亲自审核修正过--- 准提法资料(学生胡松年撰写,恭呈南公上师审核修正后定稿) (2010 年 4 月 27 日) 南公上师亲传之“准提法”,要求身、口、意三业专一的修持身业修 持的要求,主要在于正坐与结手印,没有什么花样,非常易懂,不难做到 口业修持的要求,主要在于持咒,无论是开口念、金刚念或瑜伽念,在要领 的了解上,虽有些窍门,但亦不难拿捏到,待一口气一口气地练习功深后, 持咒到达了声气、心气与身心三合,就成了,就算一时做不到,也不容易修 出差错 至于意业修持方面,也就是诸多的观想部份,却是最深奥的一环,也是 最重要的一环,初学者在了解上,就会有许多疑问与困难,做起来,又难得 其要领,更谈不上圆融变通了如果修法只晓得一味地拚命念咒,而忽略了 观想,那只能有些持咒的功德,是无法进入本法之核心的,也枉费了上师传 承的本心现就“准提法”的观想修持部份,作进一步探讨师传“准提法”,观想层次多依上师传承的“准提法”仪轨看来,观想的层次分明,可以粗分以下七 个阶段: 一、前奏之观 由身心调适后的宁静开始,观想顶上梵文“La”字,“ La”字发光照遍 自己身心,乃至整个法界。
La”字观在头顶上,是一个洁净身心内外的作 用,观想不宜过久,否则血压会因之升高,脑部会充血,可能反而有害 至于“La”字应观成竖立的还是平躺的?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是前面 看来的还是背后看来的“ La”字?除了“ La”字应观成竖立的之外,其余的 能观成如何就如是观每个人的心力与宿业,皆不相同,不可能作一个统一 而刻板的标准去遵行,只要能观得出来就好待净法界咒、护身咒念完,此时,身心内外及修行的道场,都得到了洁 净,“La”字观想就告一段落 “准提法”是观音法门的总法,故有一段四臂观音的六字大明咒之持诵, 以为前导,同时,观想己身就是四臂观音,是四臂观音在持其本咒整个从开始到现前的这一段观想,可算是本法的一个前奏观想,并不算是本法观想 之核心,行者应知二、一切归之于“空” 前奏完了,身心内外都洁净了,再回返到“空”性,亦即“, 空去自身 我执,浑入虚空中,虚空与我无二无别,亦无虚空之量,我与虚空皆了不可 得 一切归之于本体之“空”,没有了自己的身心,化为虚空,无边无际, 无量可得,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段与本法“圆满次第”的精神相同,也 与禅宗的心法无别,如能定在这境界上,愈久愈好 如果是已经证悟的禅宗大德来修本法,到此便也可以直接进入“圆满次 第”了,返本空相,了无挂碍,下面的步骤,似乎可以一概全免。
如此一来, 有利也有弊, 利的是直接到达了终点,干脆俐落 弊的是有如打了一个山洞, 直接驶入终点, 没有观赏到沿途风光,换句话说, 修了“真空”, 却没修“妙 有”,严格的讲,仍不够圆满因此,最好还是依法奉行,明知是“空”, 进而修“有”,成就将更无可限量 三、“四大”由“空”来,化境意身出 “, 观想虚空与我无二之中,十方起大风轮,风融于火,火融于水,水 融于金刚地,地上涌起八叶巨莲,放射七彩光明 ” 接着,自“空”中起了方位的观念,风大由此而生,再而火大、水大形 成,最后造就了坚固的地大,一切皆由“空”而出,有如地球之形成过程, 也反映出吾人身体“四大”之变化由“真空”开始起了“妙有”,有如空 旷的平地逐渐起了建筑物生起次第”的道理,就是要我们依“空”生起 “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 然后,观想从地大中长出八叶巨莲,莲座之上,生出我身,如真能确切 地观想出来,则是化境与意生身的境界了一般行者,无以做到,多半只能 随便想像一下而已,先在八识田中,种个善因再说 四、法、报、化三身合一 而那个意生身的我,顶上放光,先后供养并恭迎本师毗卢遮那佛与金刚 上师,毗卢遮那佛与金刚上师先后由我顶上光中浑入我身,毗卢遮那佛是法 身,金刚上师是化身,而己身是报身,此时,法、报、化三身,合而为一, 了无分别之相。
五、镜坛现出本尊,我与本尊合一 观想准提佛母(本尊)自镜坛出现,由一粗略的一个影像轮廓开始,进 而观至细微,乃至佛母各个手中的各个法器点滴,都清清楚楚,由简而复, 由粗而细初学者是难以完全观出来的,这就要借助佛母的画像了,将画像 的点滴观察清楚,把这个影像看熟了,深植于含藏识(第八识)中,待将来 定力足了,因缘成熟时,无须用力,轻轻一带就观出来了,到那时,已不是 画像中的刻板影像,而转为宝相庄严的准提佛母了这是观想的要领,千万 不要勉强硬想,那会出毛病的刚开始无法观全,暂时仅观一个佛母的影像 轮廓,或佛母身上某处一个特征,也可以 然后,观想本尊由眉间光中浑入我身,法、报、化三身合一的我,又与 本尊准提佛母合而为一,我即转成本尊,无二无别,口中持诵准提神咒,乃 是准提佛母在持其本咒,其力道当更不可思议的了六、色身净化,有如琉璃,心月孤悬,光吞万象 再将此身观空,空去了五脏六腑,身如透明琉璃体,色身净化得没有一 点渣滓下面进入“心月轮”观的范畴,也是本法的重心所在 “, 内空心中,生起八叶莲花,红色无根莲花上现一满月轮,轮上现 字轮观想由“ Om ”字起,从前右旋,次第周布轮缘,终而复始,字字光明 灿烂,不可混糊,字轮不可观想太大,愈小愈好。
” 这段文字,看来似乎不难了解,但要确切地做到它,谈何容易!这也是 本法的重心所在,也是法中最为深奥妙秘的部份下文中,还会做更加仔细 的研究 七、月轮化明点,冲出色身外,浑入虚空中,还归我本如 最后,进入圆满次第的程序 “, 即想字轮收摄入于中间 “Om ” 字, “Om ” 字收摄入于月轮,月轮收摄入于光明点(明点如黄豆大)明点直冲上顶, 刹那顷,散于虚空,虚空之外,更无身心我即虚空,虚空即我,亦无虚空 之量可得,如来如来,如是如是 ” 经过一番“妙有”观想的历练,终于又还归本处, 回到了“真空”本性 一般行者,当然不能做到,做到了就开悟证果了一时做不到,没关系,绝 对正常,先假想一下,在八识田中种个前因,不要小看这个因,待这个因缘 成熟时,就能豁然贯通而带领你开悟证果的了 这一套精密的观想程序,是上师传承的精髓所在,生、圆二次第,补足 了古法之缺失,乃一划时代之创举每一步骤都具有其深奥的道理,有的部 份非常不易做到,可以略为变通,能不省略就最好不要省略,否则,其效果 就要大打折扣了下面要对“心月轮”观想的部份(本法之重心),再作进一步的专门探 讨心月轮”之观法“准提法”的仪轨上,明确地叙述道:“, 莲花上现一满月轮,轮上现 字轮。
观想由“ Om ”字起,从前右旋,次第周布轮缘,终而复始,字字光明 灿烂,不可混糊,字轮不可观想太大,愈小愈好 ”即月轮上现出字轮, 而字轮就是“准提咒心”九个梵文字的排列(如附图),月轮中心部位是 “Om ”字,“准提咒心”的余字,由“Om ”字上方开始,向右方顺位排列在 月轮周缘观想时也是同样的顺序,由中间的“Om ”字观起,再顺序观字轮 的咒心余字,周而复始,生生不已,每观一字,该字就灿烂光明准提咒 心”是准提佛母的根本心咒,当然以观梵文较佳,当然观中文的也可以 如此,有人会问,我们持准提咒持的是全咒,即使持咒心,也会加念文 殊师利菩萨的“一字轮咒”,故想要念到何字就观何字,就无从配合了,应 如何观才好?其实,我们的心力是可以一心同时数用的,观想与持咒可以分 别进行而互不干扰,也就是说,持咒归持咒,观想归观想,我们可以念若干 遍的咒语的同时,可能只观一个“Om ”字,待观清楚了,再观下一个字,同时咒语可能又已念了若干遍了,如此下去,行者可以自行做一个适合自己的 搭配,并不是那么死板的这是一点小建议 金刚上师曾指出, “心月轮 / 字轮”的观法有多种, 仪轨上只叙述了一种 譬如说,我们如果有能力将带有“字轮”的“心月轮”一下子就整个观得出 来,清清楚楚,完全了然,毫不含糊,于是,我们也可将“心月轮/ 字轮” 观得有如一个轮盘一样地作顺时钟方向旋转,同时,整个“心月轮/ 字轮” 都在旋转而发光,这又是另一种的观法。
其实,这比仪轨所述的观法,更不 容易做到因此,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依仪轨去做,待日久功深,自然能够 观出心得来的 至于“心月轮”观应观在何处?原则上,可观在己身的心窝以下胃部以 上的位置,亦即膻中穴以下的部位,“心月轮”观在此处,会有助于中脉与 心轮的打开但亦不可过于拘泥,譬如说,自己已达忘身的境界,觉得身体 都没有了,何必还要硬把身体找回来,然后再观住在一个膻中穴以下,这样 反而走了回头路,显得没有智慧然如观起来,觉得心脏不适,或有某种宿 疾不宜观在膻中穴以下者,当不必勉强,须另觅他途行者应有知时知量的 智慧与判断才好 另外,依仪轨所述,“心月轮”是由内空心处所生出来的莲花所托出, 故字轮应是向上呈现的,因此,原则上,“心月轮”是应由上往下看的方向 来观的,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你如果已经到达与虚空合一,没有了身体,观 在何处?往何方向观?这些问题都不应存在的了至于是要观平面的还是观 立体的?并非那么死板,平面或立体,你能观得出来,都很好心月轮”观之变通月轮、字轮的观想,非常细腻,依仪轨完全能观出来的,持续不散,非 得有相当的定力,方可为之,一般行者,是无以做到的 难道观不出来,就省略不观了吗?不是的,这是本法的重心所在,省略 不观,在效果上,将会失之千里了。
上师慈悲,给予我们许多变通与方便 我们修持的“准提法门”,并不是死板而没有弹性的,一时做不到,也可以 略为变通,以适合诸多行者当下之所需上师曾告诉我们,整个字轮观不 出来,可观一个月轮,中间带上一个“Om ”字,如这样也困难,也可以仅观 一个月轮,有如中秋赏月,一轮明月高挂天空,如此的经验,应该人人皆有, 观想就容易多了 甚至于月轮也不观,仅只在心头带上一个发光的明点就可 这都是“心月轮”观的融通方便之处,感恩上师慈悲心月轮”观之必须要件·必须发光 原则上,无论你观字轮也好,观月轮也好,或仅观一明点都行,重点是 这个字轮、月轮或明点,必须发光发亮(白色之光为佳,金色亦可),愈亮 愈好当然这是一个想像出来的光亮,也是妄念,没关系,先种一个因下去, 将来这一点光,就能将本体的自性之光,引发出来这一点子光甚为重要, 行者不可不知只要能观出放光,行者就会体验到其力道就非同小可了,如人饮水,冷 暖自知在修法中间,如果这观出来的光点,突然大放光明,照透身心,光 明之外,没有了自己,“我即光明,光明即我,亦无光明之量可得”,这时 行者就应知道,此乃佛母的灌顶加持,就是感应道交,何须他求?也是自性 光明的透发,必须立时把握,定在这一片光明之中,愈久愈好。
·观出不动,存在不移 初学者即使勉强观出来了,瞬息即散,无以恒持,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这不是勉力就能为之的,这跟个人的定力相关,定力不到相当专一的程度, 想做也做不到,定力够了,在专一的状况下,轻轻一带就观了出来,观出来 的影像,也能历久不散 一时做不到,没关系,散开了,再观回来,慢慢练习纯熟,定力逐渐加 深,因缘成熟了,刹那间,就可定住不动了这也显示出定力修为的重要性 ·愈小愈强 将月轮或光点的影像观大一点,似乎容易些,但其力道也相对小些,观 得愈小,其力道则愈强,就如同将手电筒的光聚在一小点上,光度就强,能 够照到远处,反之,散开之光是没有力量的小而强的光点,更能促进脉轮 的通畅,比练气功都还强得多当然打通脉轮不是我们的目的,这不是有意 求来的,却是水到渠成的副产品而已,也是报身修持的起码初步准提法” 的目标,并不仅仅要让我们开悟见到法性而已,而是要将你的业报之身亦能 得以净化,得到报身成就,再进而能够化身成就,以期三身圆满 初步无法观小,观大些也无妨,待心力逐渐成熟,能观小就应观小些 总而言之,“心月轮”观最重要的是要观得发光,不论观得大小或定得 定不住,先要求发光,其次,是要能定住它不动,同时,当然观得愈小愈好。
如能做到这三点要求,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了 观想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