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养鸭实用技术.doc

22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16765076
  • 上传时间:2023-10-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9.50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养鸭实用技术   第一章  鸭子的习性与生物学特性一、鸭子的习性1.喜水性 鸭善于在水中觅食、嬉戏.鸭的尾脂腺发达,能分泌含有脂肪、卵磷脂、高级醇的油脂,鸭在梳理羽毛时常用喙压迫尾脂腺,挤出油脂,再用喙将其均匀地涂抹在全身的羽毛上,来润泽羽毛,使羽毛不被水浸湿,有效地起到隔水防潮、御寒的作用但鸭喜水不等于鸭喜欢潮湿的环境,因为潮湿的栖息环境不利于鸭冬季保温和夏季散热,并且容易使鸭子腹部的羽毛受潮,加上粪尿污染,导致鸭的羽毛腐烂、脱落,对鸭生产性能的发挥和健康不利合群性 鸭的祖先天性喜群居,很少单独行动,不喜斗殴,所以很适于大群放牧饲养和圈养,管理也较容易.鸭性情温驯,胆小易惊,只要有比较合适的饲养条件,不论鸭日龄大小,混群饲养时都能和睦共处但在喂料时一定要让群内每只鸭都有足够的吃料位置,否则,将会有一部分弱小个体由于吃不到料而消瘦 3.杂食性  鸭是杂食动物,食谱比较广,很少有择食现象,加之其颈长灵活,又有良好的潜水能力,故能广泛采食各种生物饲料鸭的味觉不发达,对饲料的适口性要求不高,凡无酸败和异味的饲料都可成为它的美味佳肴,并且对异物和食物无辨别能力,常把异物当成饲料吞食鸭的口叉深,食道宽,能吞食较大的食团.鸭舌边缘分布有许多细小的乳头,这些乳头与嘴板交错,具有过滤作用,使鸭能在水中捕捉到小鱼虾。

      鸭的肌胃发达,其中经常贮存有砂砾,有助于鸭磨碎饲料所以,鸭在舍饲条件下的饲料原料应尽可能地多样化 4.生活有规律 鸭有较好的条件反射能力,可以按照人们的需要和自然条件进行训练,并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如觅食、戏水、休息和产蛋都具有相对固定的时间放牧饲养的鸭群一天当中一般是上午以觅食为主,间以戏水或休息;中午以戏水、休息为主,间以觅食;下午则以休息居多,间以觅食一般来说,产蛋鸭傍晚采食多,不产蛋鸭清晨采食多,这与晚间停食时间长和形成蛋壳需要钙、磷等矿物质有关,因此,每天早晚应多投料舍饲鸭群的采食和休息根据具体的饲养条件有异.5.耐寒性 成鸭因为大部分体表覆盖正羽,致密且多绒毛,所以对寒冷有较强的抵抗力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表明,鸭脚骨髓的凝固点很低,鸭即使长期站在冰冷的水面上仍然能保持脚内体液流畅而不使脚蹼冻伤,故鸭在严寒的冬季只要饲料好,圈舍干燥,有充足的饮水,仍然能维持正常的体重和产蛋性能相反,鸭对炎热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加之鸭无汗腺,在气温超过25℃时散热困难,只有经常泡在水中或在树阴下休息才会感到舒适. 6.无就巢性 就巢性(俗称抱窝)是鸟类繁衍后代的固有习性但鸭子经过人类的长期驯养、驯化和选育,已经丧失了这种本能,从而延长了鸭的产蛋期,而种蛋的孵化和雏鸭的养护就由人们采用高效率的办法来完成。

      不过,生产实践中仍有少部分鸭在日龄过大或气候炎热时出现就巢现象 7.群体行为 鸭良好的群居性是经过争斗建立起来的,强者优先采食、饮水、配种,弱者依次排后,并一直保持下去.这种结构保证鸭群和平共处,也促进鸭群高产二、鸭的生物学特性1.鸭全身长有羽毛,保温性强成年鸭的大部分体表与鸡一样覆盖着正羽,这类羽毛能阻碍皮肤表面的蒸发散热,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因而鸭不怕严寒同时由于的腹部还有鸡身上没有的绒毛,所以鸭在严寒的冬季仍能下水游泳,耐寒性能高于鸡新陈代谢旺盛鸭与其他家禽一样,新陈代谢十分旺盛.鸭的正常体温高达415~43℃;鸭的心跳较快,每分钟达160~210次;呼吸每分钟16~26次,对氧气的需要量大鸭的活动性强,有发达的肌胃,消化力也强,因而需要大量的饲料和频繁的饮水,对饥渴比较敏感但鸭的消化道短,消化道内不分泌消化粗纤维的酶,对粗纤维的消化率很低所以,应当让鸭充分吃饱,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不宜过高.鸭的标准体温与其他家禽和家畜的比较(见下表)畜禽的种类鸡鸭鹅猪马牛山羊绵羊标准体温(℃)41.54241737.839生长快,成熟早肉用鸭增重快,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50日龄时体重即可达到3公斤,相当于初生重的60倍。

      我国的蛋用鸭成熟早,一般在100~120天就开始产蛋,一只蛋用型种鸭年产蛋250~300个因此,鸭的生产周期短,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4.繁殖力强,饲料报酬高鸭的繁殖力强,蛋用鸭年产蛋可高达300个左右.公鸭配种能力也很强,一只公鸭可配母鸭20~25只.由于鸭适于放牧饲养,能觅食大量天然饲料,因而饲养成本低鸭的饲料报酬也比鸡高.三、鸭的特殊生物学特性鸭的骨骼细,有些骨骼是气动的,前肢演变成了翅膀,家鸭已失去飞翔能力.由于骨骼细,因而在放牧饲养时,切不可乱赶乱踢.鸭没有牙齿,饲料的磨碎加工基本在饥胃中进行但鸭具有很多沿着舌边缘分布乳头,这些乳头与嘴板交错,具有过滤作用,使鸭能在水中捕到小鱼虾,并且有助于鸭对饲料加以适当磨碎鸭没有汗腺,因而抗暑能力差但鸭和鸡一样有许多气囊,可用来加强和改善呼吸过程.鸭除用呼吸来散热外,还可以进入水中,通过传导散热,因而鸭的抗暑能力稍强于鸡鸭没有膀胱,泌尿汇集在输尿管形成白色的尿酸盐结晶体,与粪便同时排出体外第二章 鸭的行为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行为是鸭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映,是鸭心理状态情绪的直接表现,鸭的某些行为是可遗传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养成的。

      现代鸭业采用集约化方式管理,所处的环境及群体内个体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了解集约条件下鸭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揭示环境变化引起的内在心理状态,并引用到管理程序中去,为鸭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利于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一、胚胎行为与孵化鸭胚胎有自身的行为活动,也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俗称“八沉"“九浮”“十动”“闪毛"“起喙”等,都是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表现出的被动与主动行为,依此可进行生物学检查,以便正确进行孵化管理二、雏鸭早期行为与育雏1雏鸭的生理特点雏鸭主要有三个生理特点一是生长发育迅速;二是调节体温机能弱,难适应外界环境;三是消化器官体积小,消化能力弱2.准备工作首先要备足新鲜优质的全价饲料;其次,育雏室、饲养用具和必要设施要配备齐全,保证每羽雏鸭都能吃到饲料和饮水;再次,育雏室、饲养用具等要用25%烧碱水进行消毒,干燥后用清洁水冲洗干净,最后,育雏室熏蒸消毒先饮水后开食雏鸭出壳后没有饥饿感,在出壳后24小时后雏鸭绒毛已干,活泼好动,常发出“嘎嘎”的叫声,并开始活动互啄,这时就要先喂水后开食若雏鸭精神倦怠,眼睛半开半闭,不愿活动,此时已超过开食时间雏鸭开食过早,容易损伤消化器官,影响雏鸭健康;开食过迟,营养供应不上,不利于生长发育.因此雏鸭开食的最好时间是在出壳后14~24小时之间.切记:要先饮水再开食。

      在饮水中加适量葡萄糖或维生素C,能促进肠胃蠕动清理肠胃,促进新陈代谢,加速吸收剩余卵黄,增进食欲,增强体质若在饮水中加入1/1000的高锰酸钾,还可起到肠胃消毒作用4.饲喂方法与次数雏鸭的消化机能不健全,故而饲喂雏鸭时,每次不宜过多,只喂六七成饱,若一次喂得过饱,易造成消化不良,雏鸭胃肠容积小,而消化速度快,如果喂食次数过少,使雏鸭饥饿时间长,就会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两周龄内的雏鸭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采食的食糜5分钟就可达到十二指肠,2小时开始排粪,4小时排空,喂食间隔时间超过4小时,雏鸭就处于饥饿状态一般地说,雏鸭越小,食量越少,喂食次数越多.在育雏初期(即一周内)要做到少喂料、勤添料,日喂6~8次,加喂夜餐1~2次,以促使雏鸭活动5.如何保温温度是育雏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只有温度适宜,雏鸭的体热消耗少,生长发育快,成活率才高1~3日龄34~32℃,4~6日龄30~28℃,7~10日龄26~24℃,11~13日龄22~20℃温度逐渐降低,每天温度变化不超过2℃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升温或降温要以雏鸭的行为表现为准,尽量满足雏鸭对最佳温度要求的反应例如:在温度过低时,雏鸭怕冷,会靠近热源扎堆,互相取暖,往往造成压伤或窒息死亡;温度过高时,雏鸭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温度正常时,雏鸭精神饱满,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绒毛光亮,伸腿伸腰,分布均匀,静卧无声,吃食、饮水、排泄正常.6。

      饲养密度和分群  雏鸭的饲养密度要适宜,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鸭舍潮湿、空气污浊,引起雏鸭生长不良等后果;密度过小,则浪费场地、人力等资源,使效益降低网上育雏时较合理的密度是:1周龄25~30只/m2,2周龄15~25只/m2,3周龄10~15只/m2,4周龄8~10只/m2地面育雏密度应降低一倍同时注意冬季密度大些,夏季密度可小些.分群:按每群200~300只进行分群饲养,同时对小鸭、弱鸭、病鸭挑出来单独精心管理.通风换气:这是因为雏鸭新陈代谢旺盛,鸭排出的二氧化碳及粪便和残料分解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就会危害雏鸭健康,严重时会造成雏鸭氨中毒而大批死亡,因此,要随时保持育雏室的空气流通,合理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排除室内多余水分,保持鸭舍干燥清洁,改善鸭群生活环境,达到促进鸭只健康快速生长的目的三、采食行为与饲养鸭凭视觉观察饲料颜色、外观和质地选择饲料,防止采食异物;通过味觉选择可食物质,并可区别甜、咸、酸、苦味因此,许多味觉品用来增进鸭的采食量,提高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自由采食情况下,鸭能区别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大多数鸭不喜欢高浓度盐液,配制鸭日粮时应将盐浓度控制在0.25%~0.5%。

      鸭喜食颗粒饲料,不爱吃过细的粘性饲料,一般先采食物比较熟悉的饲料饲养肉鸭时用颗粒料可明显提高适口性,有益于增重,种鸭用全价饲料,可避免过肥,鸭有先天的辨色能力,喜欢采食换色饲料,在多色饲槽中吃料较多,喜在蓝色水槽中饮水鸭愿饮凉水,不愿饮高于体温的水,也不愿饮粘性度很大的糖水鸭在早晨和天黑来临时采食较多,中午较少;产蛋的种鸭傍晚采食多,不产蛋种鸭清晨采食多,这与晚间停食时间长和形成蛋壳需要钙、磷多有关,因此早晚应多投料人工光照的鸭舍不要突然灭灯,人工模拟黄昏将临,渐暗而灭,能进一步刺激食欲,有利于肉鸭增重和种鸭产蛋.四、群体行为与管理鸭具有合群性,也有争斗性鸭良好的群居性是经过争斗建立起来的,这就是啄斗顺序两性鸭间各有自己的优胜关系,形成各自独立的啄斗顺序:强者优先采食、饮水、配种,占据鸭群最高地位,并承担出战入侵者、保卫群体、调解和限制群内攻击行为的职责,弱者依次排后,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确定的位置.在鸭群成员固定的情况下,已经确立起来的等级关系一直保持下去,这种结构保证鸭群和平共处,也促进鸭群高产干扰和破坏已经形成的啄斗顺序,会引起新的争斗在合群、并笼、更换鸭舍或调入新成员时,应在开产前几周完成,使其有足够时间重新建立群序。

      啄斗顺序的建立,鸭从2周龄开始,3~5周龄达到高峰,公鸭在6~8周龄,母鸭在11~12周龄基本结束争斗行为在采用垫料地面饲养时较多,公鸭间的啄斗比母鸭间多一天中啄斗从8点开始,12点增加,随日龄增加啄斗减少.鸭群中啄斗顺序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通过创造最适宜的密度、光照、供水及小气候环境管理条件,缓解啄斗顺序形成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和不必要的损失鸭可通过姿态、呼叫互相联系,根据羽毛特征及外貌特点彼此相识,一只鸭可识别50多只同类,但记忆力有限,离群两周后再放回原群,会产生新的啄斗群体小,接触机会多,能强化记忆,形成的群序较稳定,产蛋量比大群高10%左右鸭在生理发生变化的时期啄斗会加剧,4周龄脱换绒羽,肉种鸭在11周龄性器官开始发育,21周龄为第二性征形成旺期,25周龄时开始产蛋,这些阶段攻击性最强,尤其要加强管理.降低照度,采用红光能减少啄斗五、性行为与种鸭繁殖处于优势地位的公鸭有较强的性活动和较高交配成功率,其后代的繁殖力也高,受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