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资本循环和周转专业资料学习.pptx
40页第一节 资本循环(P68) 第二节 资本周转(73)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四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第一节 资本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态 三、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投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能够实现价值增殖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采矿业,建筑业,农业,工业,W,PW,产业资本的运动,购买,生产,销售,GW,A Pm,A Pm,WG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销售 阶段,为生产剩余价 值准备条件,生产剩余价值 (决定性阶段),实现价值和剩余价 值(关键性阶段),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购买 阶段,生产 阶段,阶段 公式 职能形式 职能作用,产业资本循环:,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带着价值增殖回到出发点,购买-生产-销售,G,W,Pm,A,P,W,G,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产业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态,生产资本循环,货币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GWPWG GWPW G,产业资本循环不仅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个循环形式统一。
货币资本循环:以货币资本为出发点和回归点的资本运动,公式:GW PWG 特点:明显地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 片面性:价值增殖好像是货币本身具有的魅力,生产资本循环:以生产资本为出发点和回归点的资本运动,公式: PWGGWP 特点: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片面性:似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生产而生产商品资本循环:以商品资本为出发点和回归点的资本运动,公式: WGGWPW 特点:揭示了生产和消费的内在联系 片面性:似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资本运动的不同特征只有把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起来考察,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资本循环的本质和规律在循环运动中,资本通过不同形式的不断变换,最后实现价值的增殖资本要不断地增殖,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循环,不断地运动,这是资本的内在要求和本性三、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三种循环形式时间上的继起性,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的并存性,空间上的并存性,时间上的继起性,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图示: 空间 1 G W P W G 并存 2 P W G G W P 3 W G G WP W 时间上相继执行每一职能,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上述两个条件,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一方面,空间上的并存性是时间上相继转化的前提,没有并存性,就没有继起性; 另一方面,并存性又是由相继转化引起的(是相继转化的结果),没有时间上的继起性,也就没有空间上的并存性循环 和 周转,连续性,m不断被 生产出来,速度,速度快慢对 m量的影响,运 动,第二节 产业资本的周转,一、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三、预付资本总周转 四、资本周转速度提高的意义和途径 五、资本的筹集和运用,公式:n(周转次数)=U(年)/ u(周转一次的时间),周转时间:资本周转一次所持续的时间,即资本从一种形态出发,实现价值增值后回到原来形态的时间,也就是产业资本一个循环周期的时间资本周转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周转次数:是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一年)资本循环的次数关系: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正比,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一、资本周转速度 资本周转速度:可用资本周转时间长短和周转次数来表示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定义: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从物质形态看:一次投入,多次使用,直到报废,从价值形态看:按磨损程度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并通过产品销售逐步收回,定义: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及工人工资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从物质形态看:一次投入, 一次使用,从价值形态看:价值一次全部转移到商品中或者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重新创造出来,并通过商品销售一次收回,按价值周转方式划分,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1、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含义及特点,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固定资本的价值是一部分一部分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流动资本的价值则是全部一次性加入到新产品中去周转时间不同:固定资本周转时间长,流动资本周转时间短;固定资本周转一次,流动资本可以周转多次价值收回方式不同:固定资本分批收回,流动资本则一次性全部收回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物质更新方式不同:固定资本可以在多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在使用期限内不需要实物更新;流动资本只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需要不断地实物更新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的区别,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原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劳动力(工资),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研究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固定资本,4、固定资本的磨损,物质磨损(有形),精神磨损(无形),正常使用造成的损耗,自然力作用造成的损耗,由于技术进步,生产出了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使原有机器设备的经济效能相对下降而引起贬值。
固定资本在物质要素(使用价值)上受到损失,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出现了更便宜的机器设备,使已在使用的机器设备贬值固定资本在价值上受到损失,有形磨损的补偿:根据固定资本有形磨损的程度,从商品出售中提取相应的货币并储蓄起来,在固定资本失去使用价值时,用以进行物质上的更新所提取的货币金额叫做折旧费,或折旧基金每年提取的折旧费=固定资本原价值/固定资本使用年限,折旧率=(每年提取的折旧费/固定资本原价值)100%,5、固定资本磨损的补偿折旧,无形磨损的补偿:对无形磨损造成的损失,多采取加速折旧的方式,对固定资本进行价值补偿 加速折旧的实质是用一部分剩余价值弥补技术进步引起的固定资本价值损失这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改造案例:摩尔定律和新摩尔定律,摩尔定律形容半导体科技的快速变革,其基本内容是:平均每过 18个月,半导体芯片的容量就会增长一倍,成本却减少一半 新摩尔定律即光纤定律,形容网络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 即Internet的带宽每9个月就会增加一倍的容量,但成本也同时降低 一半,比半导体芯片在18个月中的变革幅度还大一倍 摩尔定律和新摩尔定律,揭示了同样一个道理:科学技术的快速 发展使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逐渐呈上升趋势。
为避免承担固定资本无 形磨损带来的损失,企业普遍采用提高折旧率的办法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利用加速折旧法,从60年代到80 年代,多次补充、修订和重新规定,使折旧率逐步提高日本在1950 年以前,设备平均折旧年限为21年,80年代初为714年;法国在 1951年前规定的折旧年限为1520年,到80年代已缩短到7年加速 折旧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固定资本的加速折旧反过来又推 动了生产中的技术进步四、流通时间,(一)流通时间:资本循环一次需要的全部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两个部分组成 (二)生产时间:是资本在生产领域里停留的时间包括劳动期间和非劳动期间 .劳动期间:生产一种产品所经历的劳动过程的全部时间,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一起创造剩余价值的过程 .非劳动期间:是生产资料处在生产领域,但是没有和劳动力结合 A、备料时间 B、停工休息时间 、自然力作用时间 (三)流通时间:是资本在流通领域里停留的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出售时间 .购买时间:即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时间 A、选购时间 B、运输时间 .出售时间:即产品在市场上等待出售的时间 A、包装保管时间 B、运输时间、待售时间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是相互排斥的。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1年内固定资本周转总值,+,1年内流动资本周转总值,预付资本总值,1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价值总额=固定资本原值折旧率,1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次数,制约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因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关系?),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周转速度(关系?),例题,预付资本50万元,固定资本 30万,流动资本 20万,厂房15万:年转移1/15,年周转价值为1万元,机器10万:年转移1/10,年周转价值为1万元,工具5万:年转移1/5,年周转价值为1万元,年周转4次,年周转价值为80万元,=,(1+1+1) +80,=,50,1.66(次),一年内的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四、资本周转速度提高的意义和途径,资本周转速度对m生产影响,加快固定资本周转,加快流动资本周转,减少和避免无形磨损提高固定资本利用率,节约预付流动资本 增加剩余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 获更多超额剩余价值,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量增加,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100万,1200万,获得同量的剩余价值,机械厂1的年预付流动资本只是机械厂2的1/12200万,400万,可变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与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成正比例关系,M=mv n=m n,200万,400万,100%,200%,M = mv n / v,= mn,M与m的区别,从质上讲,二者反映的关系不同,从量上看,二者通常不等值,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年剩余价值率反映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加快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加速资本周转速度的途径,缩短周转时间,第六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1、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2、社会及其实现条运行的条件 3、社会总资本运动中的矛盾和经济周期,(一)核心问题是什么?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及其各组成部分的补偿,一、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二)社会总 产品的补偿(双重补偿或价值补偿、实物替换),价值补偿: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于补偿再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且还要取得剩余价值。
W G,即该卖的能够卖出去实物补偿:就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进一步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 GW(Pm, A),即该买的能够买进来二、社会资本正常运行的条件,再生产从规模上有两种类型: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一、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一)必要的假设: 社会上只存在投资者和工人 不变资本价值的周转时间是一年 市场供求平衡 全部产品的价值在一国内得到补偿和实现 剩余价值率为100%,(二)实现条件:,基本实现条件:( v + m ) = c,两个派生条件:,(c + v + m ) = c + c,(c + v + m ) = ( v + m ) + (v + m ),三、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1、社会资本再生产中的矛盾及其根源 2、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周期性 3、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社会资本再生产中的矛盾及其根源,(1)实现条件与实现形式之间的矛盾 (2)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根源在于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是生产周期的一个阶段生产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1)危机阶段; (2)萧条阶段; (3)复苏阶段; (4)高涨阶段。
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再生产周期的四个阶段的交替进程和每个阶段特征不如二战前明显; 危机的程度及引起的社会震荡不如战前严重;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与非周期性交替出现; 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课本p88第7题,作业:,。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