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精美教案+导学案(含答案).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快乐****天
  • 文档编号:265344769
  • 上传时间:2022-03-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8M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 七年级下册)单元: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题: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5课,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最后一课本课内容涉及“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五代十国”三部分,从时间线索上来看,上承“开元盛世”,下启“陈桥兵变”,主要讲述了唐朝中后段的相关史实,保证了第一单元隋唐历史知识的完整性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本课涉及三个子目,分别是“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直接体现了课标要求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之间战争频繁,人民生活日益困苦,终而引发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一击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通过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2.通过安史之乱示意图,培养时空观念3.了解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增强唯物史观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1. 重点: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五代十国的局面2. 难点: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五、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1. 新课导入根据前几课内容,总结介绍唐朝前期的帝王谱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2. 正课讲授第一部分——盛极而衰:安史之乱一、安史之乱的背景(1)介绍安史之乱的概念,即指的是755-763年,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一场叛乱询问安史造反的能力与动机,进而引出安史之乱的背景2)唐朝节度使权力膨胀,外重内轻局面形成从唐朝边疆战略演变的角度分析节度使权力膨胀的原因即唐朝立国之初,对边疆地区以主动进攻为主,但玄宗时期因疆域广阔,已转变为以被动防御为主,在这种情况下,玄宗在边疆重地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为了保障军队的作战能力,中央政府赋予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新唐书》卷40展示唐朝玄宗时期各节度使所控军队人数的具体数字,在对比边疆驻军与中央军人数之后,得出唐朝已形成“外重内轻”局面的结论。

      最后指出安禄山手握三镇重兵是其造反的资本3)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将相失和唐玄宗从开元末年开始,逐渐追求享乐,主要表现就是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而且不仅是杨贵妃受宠,其三个姐姐也获得了封赏,由此可见杨贵妃对唐玄宗的影响因为宠爱杨贵妃占有了唐玄宗大量的时间,所以玄宗将大权交给了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李林甫利用权力,排除异己,但其对边疆还是有一定管控的,因此安禄山对其颇有忌惮后来,杨国忠借杨玉环之势,在与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胜出但杨国忠头脑简单,因玄宗信赖安禄山而心生嫉妒,多次在玄宗面前构陷安禄山,安禄山加速了造反的进程总之,唐玄宗荒废朝政是安史之乱的最要原因,而杨国忠则是安禄山下定决定造反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在位多载,倦于万机,恒以大臣接对拘检,难徇私欲,自得林甫,一以委成故杜绝逆耳之言,恣行宴乐——《旧唐书》卷106国忠寡谋矜躁,谓禄山跋扈不足图,故激怒之使必反,以取信于帝——《新唐书》卷206二、安史之乱的经过利用地图,讲述安史之乱的经过主要包括安禄山起兵攻陷洛阳、潼关,进逼长安,玄宗出逃四川和马嵬驿兵变,太子李亨北上称帝,收复失地,安史叛军内讧等三、安史之乱的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由盛转衰。

      通过材料,展示安史之乱前后的人口数量,使学生知道安史之乱对唐朝经济,特别是北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时洛阳四面数百里,人相食, 州县为墟——《旧唐书》卷150(2)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为和解之,莫肯听命——《新唐书》卷40第二部分——衰极而亡(1)通过材料,介绍黄巢起义的背景——统治腐朽、宦官专权,天灾人祸、百姓困苦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廿二史札记》卷20(2)展示地图,简单介绍黄巢起义的经过(3)介绍黄巢起义的结果与影响(4)讲述朱温灭唐的史实第三部分:亡后格局:五代十国利用地图介绍五代十国的概念,知道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简单讲解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3. 课堂总结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本课,强调重点知识六、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式 图片格式)《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学教目标】1. 通过展示诗歌及史料分析,使学生能够掌握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及安史之乱的背景(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 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动态地图等资料,认识安史之乱的过程,培养学生运动历史地图及历史解释能力(素养目标:史料实证)3. 能通过材料对比、问题探究,分析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以及黄巢起义的必然性,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4. 通过材料地图展示,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并让学生从朝代更迭、衰亡中吸取教训,理解在分裂动荡中孕育着统一这一历史趋势,让学生认识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素养目标: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影响以及黄巢起义难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中孕育着统一一、自主学习:初读教材、勾划要点、完成填空安史之乱原因 时间 影响 黄巢起义背景国家层面: 人民层面: 影响 唐朝灭亡标志 五代十国评价 二、课堂探究题探究近代科学的创始人现代科学之父有力证明了新天文学说一:根据材料,探究安史之乱的原因材料一: 妒贤嫉能,举无比者” ——《旧唐书·李林甫传》材料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材料三:从713—755年,唐对吐蕃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12次,对契丹用兵9次,对南诏用兵6次,……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争,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绵。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材料四:探究二:阅读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材料一 中外艰食,京师米价斗至一千,官厨无兼时之积,禁军乏食材料二 至武牢、成皋,五百里中,编户千馀而已居无尺椽,人无烟爨,萧条凄惨,兽游鬼哭《旧唐书·刘晏传》材料三 从安史之乱开始中国就变了,不再是古中国陈寅恪探究三:根据下列材料和教材25页相关史事,归纳五代十国时期有何特点?材料一:政权开国君主即位前的官职后梁朱 温宣武节度使后唐李克用行营节度使后晋石敬瑭河东节度使后汉刘知远河东节度使吴杨行密淮南节度使闽王审知武威节度使南汉刘 隐 静海军节度使南平高季兴荆南节度使材料二: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侵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镠组织人力修筑海塘堤坝,汹涌的海水再不能逞凶,钱塘江附近变成富庶的农业区材料三:(参见幻灯片)三、练习巩固1.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2. 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一场( )A.农民战争 B.统一战争 C.叛乱战争 D.兼并战争3.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这次起义( )A.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 平定了安史之乱 D.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4.“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A. 藩镇割据 B. 宦官专权 C. 黄巢起义 D. 安史之乱5.下图的隋唐历史时间轴中①②依次是( )A.安史之乱 “贞观之治” B.“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C.澶渊之盟 安史之乱 D.“贞观之治” 澶渊之盟6. 下列与唐朝的灭亡原因无关的是 (  )A.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藩镇割据的态势愈演愈烈 C.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D.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7.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是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C.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D.政权分立,但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8. 右面是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一个片段。

      图中①代表的朝代是 ( )A.三国时期 B.五代十国C.两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9. 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这段材料中归纳的起义原因不包括(   )A.政治腐败 B.赋税沉重 C.民不聊生 D.自然灾害10.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1)从649年至726年,唐朝人口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2)从755年至821年,唐朝人口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3)从上面表格人口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认识?参考答案:一、 自主学习安史之乱原因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外重内轻的局面时间755-763年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起义背景国家层面:统治腐朽人民层面:徭役繁重,生活困苦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唐朝灭亡标志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五代十国评价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繁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二、探究一:原因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原因;2: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和民族),边疆形势日趋紧张;原因3: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对地方权力削弱,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探究二: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初二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四校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 名著阅读二:西游记 ——初中语文统编版(教学课件)(第一课时)(2024)七年级上册(共26页).pptx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一中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份质量检测 八年级生物试卷(含答题卡、答案).docx 8.1 咏雪(教学课件)——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共22页).pptx 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七年级数学试卷(含答题卡、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风华中学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九年级数学试卷(含答题卡、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风华中学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数学试卷(含答题卡、答案).docx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初二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第三次综合检测 历史(含答案).docx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三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docx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四校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第四次综合检测 生物(含答案).docx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6年8月高三联考 英语讲评PPT.pptx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二地理试卷(含答案).doc 6《散步》 莫怀戚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docx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二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第三次综合检测 语文(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