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诗歌《在地铁站》与《四月》之意象比较赏析 什么是意象派诗歌范文.docx
6页庞德诗歌《在地铁站》与《四月》之意象比较赏析 什么是意象派诗歌 摘 要:本文旨在于分析比较《在地铁站》与《四月》中的意象的叠加现象,并结合时代背景和庞德本人的创作经历,挖掘诗人创作两诗歌的意图以及诗人在诗歌透露出的绝境逢生的希望 关键词:《在地铁站》 《四月》 意象叠加 意图 希望 (一) 关于这首短诗,庞德1916年在《回忆录》中说:“3年前在巴黎,我在协约车站走出了地铁车站,突然间,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面孔……忽然我找到了表达方式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许多颜色小斑点这种‘一个意象的诗’,是一个叠加形式,即一个概念叠在另一个概念之上我写了一首三十行的诗,然后销毁了,6个月以后,我写了一首比那首短一半的诗,一年后我写了(这)日本和歌式的诗句庞德,1981:130)可以确定,这首短诗是庞德在法国的地铁站触景而作,通过意象的叠加,诗歌最终大大方方地落笔成简洁的14字 《在地铁站》首句,作者用了“人群”和“幽灵”意象在英文词汇中,“apparition”有两个意义,分别是隐现和幽灵、亡灵,幻影的意思地铁车站里人头攒动,像幽灵般飘忽不定的漂亮的女人面孔以及孩子的脸庞同年,庞德曾在他的另一首短诗《四月》中写道:“三个幽灵走向我…如同光亮雾霭下的苍白尸体”,这里的“幽灵”是死者的鬼魂,是死亡的象征。
幽灵”带着诗人逐步走向死亡,而就在这暗淡的死亡之路上,他看到了“光亮”也就看到了生的光明与希望诗人写人群中的游离的灵魂,意在将生与死并置,凸显人类面临的生存困惑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战迫在眉睫,人们的精神正在迈入“荒原”时代幽灵般的人群”正是对当时痛苦的折射徐春寅,杨春卫,2022:97)此诗写于世界矛盾日益尖锐的1913年,当时欧洲布满了大战的阴云,奔走异乡的庞德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耳濡目染他截取一战前夕法国地铁站的一角来影射大战来临前的阴霾 (二) 《在地铁站》的第二行,庞德用“阴湿” “漆黑”两词来形容树枝这里的“树枝”,不禁让人再次联想到庞德发表于1913年《诗歌》期刊上的诗篇《四月》,全诗如下: “三个幽灵走向我 把我引向 赤裸的橄榄树枝 躺着的地方 如同光亮雾霭下的苍白尸体” (Litz,2022:92-93) “幽灵”把庞德引向体无完肤的“橄榄枝”此处,“橄榄树”是希腊女神雅典娜的圣树,所以也就成了这位女神的象征雅典娜女神乃智慧之神,因此橄榄树就是智慧之树 这不难让人联想到《在地铁站》中的树枝,同样赋予了特殊的含义阴湿的”“黑色的”的树枝预示神的智慧受到了伤害。
同时,“阴湿的”“黑色的”等暗色调形容词呈现着战争前夕的阴霾犹如《四月》一诗中,作者将“橄榄树所在之地”和与战场联系起来,诗歌中的“尸体”象征着战争中的杀戮与死亡赤裸的橄榄树枝”,指的是被剥去外皮的橄榄树,如同被摧残的身体,二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反映了神性智慧遭到了残忍的戕虐庞德曾经多次在其诗作中展现自己和神的智慧的联系,承认其创作灵感得益于神的启发,无疑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赤裸的,苍白的,几乎没有生气的世界依然存在光亮那束微光穿透了雾气,它象征着人类的希望与生存的希望,也是诗人经历的投射当时,庞德因诗风不受国人接纳而不得已辗转流浪他乡,他让欧洲人接受了意象主义诗歌,但是诗歌创作始终只能糊口的工作,诗人过得并不如意,甚至为了填饱肚子还被迫写过一些违背自己原则的作品诗人痛苦的经历通过隐晦的意象得以显现,然而经受挫折但依旧满怀希望和斗志,从而点破此诗标题《四月》的涵义在《在地铁站》 诗歌中的“花瓣”也有同样的效果,庞德把“花瓣”置于“阴湿的”“黑色的”树枝上,预示着希望从色彩上看,花瓣的色彩应为鲜亮的,而树枝则是“阴湿的”“黑色的”形成了强烈的色差,这种视觉效果,引人挣脱“黑色”的阴暗。
从创作形式上看,《在地铁站》和《四月》;两诗采用的相近的手法 因此,“人群”,“幽灵”和“阴湿的,黑色的树枝”、“花瓣”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逻辑联系,但是作为意象,它包含着内在意味的一致性,并揭示了庞德赋予诗歌的深刻意蕴庞德不仅描绘了一个唯美的画面,更重要的是他在诗歌里寄托了他对绝境的希望,对生命的憧憬,还有力地展现了他对逆境的一种积极的抗争 参考文献: [1]Ezra Pound. A Retrospect [A].David Lodge.20th Literary Criticism[C].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2]Litz, A. Walton (ed.) Personae: The Shorter Poems of Ezra Pound [Z], New York: 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22, p92-93, p77. [3]X.J.Kennedy.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Fiction, Poetry, and Drama [M]. Boston Toronto: Little, Brow n and Company.1983: 557. [4]曹�莲.层层叠叠的幻象――从意象角度剖析《地铁车站》[J].文学评论.2022(12) [5]庞德:《高狄埃-布热泽斯卡:回忆录》,转引自《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一册(上)第130页脚注,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
[6]黄河.庞德与人神交融[J].时代文学.2022(1) [7]黄运特.庞德是新历史主义者吗?――全球化诗歌与诗学[J].外国文学研究.2022(6) [8]刘保安.《地铁车站》:人类的困境和尴尬[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22(9) [9]徐春寅,杨春卫.从原型批评角度解析《在地铁站》的诗歌意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2(6) [10]蒋洪新.英诗新方向:庞德,艾略特诗学理论和文化批评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22 [11]田瑞云.《在一个地铁站》的原型和突破[J].作家杂志.2022:98 [12]吴攸《地铁车站》之意象主义赏析[J].作家杂志[Z].2022:60 [13]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 6。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