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高中生命科学全部知识点归纳(会考)全)(总17页).doc
17页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概要主题一 走近生命科学1.1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学习内容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命科学的早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西方国家的科学家对生命科学早期研究的重要成果 n 春秋《诗经》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n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动植物广泛观察n 古罗马盖仑解剖动物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n 早期——描述法与比较法n 后期——实验法,以孟德尔、摩尔根等为典型3.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n 17世纪显微镜发明——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18世纪瑞典林耐“生物分类法则”,制定生物命名的方法n 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n 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n 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试验》,建立遗传学n 美国人摩尔根进一步研究分子遗传学n 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发展方向——宏观:生态学 微观:分子生物学n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n 我国合成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tRNA)n 多利羊的意义——通过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来克隆动物n 人体胚胎干细胞研究——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n 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具体内容为人类基因组的碱基对序列的测定4.生命科学发展对人类经济、生活和科学发展的贡献。
5.技术的发展对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6.21世纪生命科学面临的重大课题与未来的发展前景n 脑科学未解之谜最多n 转基因技术n 后基因组计划n 自己总结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学习内容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n 提出疑问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 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新的疑问2.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n 重视观察和实验3.“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n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对光明亮 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 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调节器,如果光暗,可以调节聚光器和光圈 转换物镜要使用转换器n 两个保卫细胞之间是气孔主题二 生命的基础2.1 生物体中的化合物学习内容1. 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存在形式n 含量最多n 绝大多数生化反应的介质n 运送物质n 比热大,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n 两种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n 代谢越旺盛,自由水比例越高2. 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种类、含量、存在形式、作用n 含量很少n 往往以离子形式存在n 参与组成生物体内的化合物:Fe组成血红蛋白 Ca组成骨骼 Mg组成叶绿素 I组成甲状腺素n 参与生物体内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Ca2+低了,导致肌肉抽搐 HCO3-缓冲血液pH K和Na维持渗透压,还会形成膜电位3. 生物体中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种类。
n 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4. 糖类、脂质、核酸、维生素的种类、作用n 糖类元素 C H On 单糖:己糖——葡萄糖(主要能源物质)、果糖戊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n 双糖:蔗糖——葡萄糖+果糖 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n 多糖:淀粉 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 纤维素(细胞壁主要成分之一)n 糖脂和糖蛋白——细胞识别作用n 脂肪元素 C H On 脂肪——甘油+脂肪酸 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抗外力撞击n 磷脂——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构成细胞膜)n 胆固醇——构成细胞膜,合成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维生素D,高了容易动脉粥样硬化n 核酸基本元素C、H、O、N、Pn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分为DNA和RNA,DNA主要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在细胞质内n 维生素是微量,但有用分成水溶和脂溶n 缺乏维生素B1——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缺乏维生素A——夜盲症5. 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特点、肽键的构成和蛋白质的结构n 氨基酸基本元素C、H、O、Nn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都有羧基、氨基、中心碳原子、氢,不同的是R基团n 肽键形成一个需要脱去一份水,所以一条肽链有m个氨基酸,就脱去m-1份水,形成(m-1)个肽键6. 蛋白质的多样性及其原因、作用。
n 蛋白质功能:机体构造的主要成分、供能n 蛋白质多样性是由于氨基酸以不同的数目、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排列顺序组合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7.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实验n 还原性糖——班氏试剂,加热,红黄色颗粒状沉淀n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先加5%氢氧化钠,再加1%硫酸铜n 脂肪——苏丹III染液,橘红色油滴2.2 细胞的结构学习内容1. 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n 细胞2. 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n 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镶嵌,外侧少量多糖,膜间有少量胆固醇n 结构特点:半流动性n 功能特征:选择性透过n 糖蛋白和糖脂——细胞识别外界信息3.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各种方式、特点及实例n 被动运输: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能量自由扩散——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不要载体) 协助扩散——Na+ Cl- 葡萄糖等(要载体)n 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能量,需载体蛋白是物质出入活细胞的主要方式,如海带吸收碘,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n 胞吞、胞吐:大分子或者颗粒性物质,体现了膜具有半流动性4. 细胞渗透作用的原理n 渗透——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所以属于被动运输。
n 原生质层——成熟植物细胞中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可看作一层选择性透过膜,类似半透膜n 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水分渗出n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水分进入5. “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实验n 只有成熟的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n 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n 需要选择颜色效果明显的植物细胞,比如洋葱紫色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呈现紫色,有利于观察质壁分离的效果n 引流法要正确,一边滴加,一边吸收,要缓慢6. 细胞核、细胞质基质的功能及其中各个亚显微结构的特点、功能n 光学显微镜看的是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看的是亚显微结构n 细胞核是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是细胞生长、发育、分裂增殖的调控中心n 核膜——双层膜n 核孔——物质出入通道n 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n 核基质——代谢场所n 染色质——DNA和蛋白质组成n 双层膜细胞器:叶绿体——光合作用 线粒体——有氧呼吸n 单层膜细胞器:内质网——脂类合成、蛋白质加工运输 高尔基体——蛋白质再加工、运输、分泌 溶酶体——内含蛋白水解酶和溶菌酶,消化n 无膜细胞器: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n 细胞壁——植物特有,纤维素和果胶等组成,保护,全透性7.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
n 原核生物没有成型细胞核,无核膜,有拟核,代表: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n 真核生物有成型细胞核和核膜,代表: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8. “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实验n 染液是碘液n 引流法n 水绵内部看到螺旋条带装叶绿体,染色后上面出现的蓝紫色颗粒是淀粉粒n 颤藻——原核 水绵——真核2.3 非细胞形态的生命——病毒学习内容1. 病毒的基本特征、形态、结构n 非细胞、寄生n 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装备和原料快速复制繁殖n 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衣壳n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2.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n 疾病:HBV(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T淋巴细胞n 造福:烧伤治疗(噬菌体)、转基因(载体)主题三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3.1 生物化学反应的特点学习内容1.新陈代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n 同化——外界物质变自身,储存能量n 异化——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 2.生物体内的合成与分解反应n 合成反应:小分子到大分子,如:单糖到多糖,核苷酸到核酸,氨基酸到蛋白质,很多是脱水缩合反应n 分解反应:大分子到小分子,如:水解反应和氧化分解反应 3.酶的物质属性、反应条件和特点。
n 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n 专一性,靠酶的活性部位实现n 高效性n 往往需要辅助因子(金属离子或小分子有机物也叫辅酶)参与n 命名根据作用物和来源 4.ATP的中文名称及结构简式n 腺苷三磷酸n 腺嘌呤+核糖——腺苷n A―P~P~P 5.ATP、ADP的相互转换与储能、释能的关系n ATP分解为ADP、磷酸基,并且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n ADP加上磷酸基,输入能量,合成为ATP,该能量可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6.ATP与生命活动能量供应的关系n 见上 7.“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 8.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n 受温度和pH影响n 胰蛋白酶(小肠内)是碱性,胃蛋白酶(胃内)是酸性,唾液淀粉酶(口腔内)是中性3.2 光合作用学习内容1.光合作用的研究进程中的经典实验(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n 赫尔蒙特实验——柳树获得的增重只是来源于水n 普利斯特利实验——薄荷能改善由于动物呼吸、蜡烛燃烧而变得污浊的空气n 英格豪斯实验——光照是普利斯特利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n 萨克斯实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还有淀粉n 鲁宾和卡门实验(同位素标记法18O)——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n 卡尔文实验——阐明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途径(暗反应),也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14C2.光合作用的概念、总反应式。
n 见第一册68页3.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n 椭球形、双层膜n 类囊体——光合作用光反应n 叶绿体基质——光合作用暗反应4.叶绿体所含色素的种类、颜色、分布,色素与所吸收光谱的关系n 叶绿素a——蓝绿色,类囊体膜,红橙光蓝紫光n 叶绿素b——黄绿色,类囊体膜,红橙光蓝紫光n 胡萝卜素——橙黄色,类囊体膜,蓝紫光n 叶黄素——黄色,类囊体膜,蓝紫光5.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两个阶段的特点与联系n 光反应:需要光,在类囊体发生,色素吸收光能,只有叶绿素a才能转化光能n 暗反应:不需要光,在叶绿体基质发生n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n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和NADP+6.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n 光反应物质变化:水分解成O2、e和H+形成ATP和NADPHn 暗反应物质变化: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固定为三碳化合物然后还原为糖,条件为ATP供能和NADPH供还原性这两者然后形成为ADP,Pi和NADPn 光反应能量变化:光能——活跃的化学能n 暗反应能量变化: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n 光合作用实质和意义:叶绿体吸收并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的过程7.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等影响光合作用的原因及其在生产实践上的意义。
n 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大而提高,但是当光合速率达到饱和后,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