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大班科学泡泡的出生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3页幼儿园大班科学泡泡的出生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背景泡泡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而泡泡的出生是一个有趣而又神秘的过程在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教学中,介绍泡泡的出生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一些基本原理,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挖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耐心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水和空气的物理性质;2. 了解水和洗涤剂的化学性质;3. 通过实验探究泡泡的出生过程2.能力目标1. 培养幼儿们观察现象,归纳整理的能力;2. 培养幼儿们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3. 培养幼儿们通过语言和图形的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1. 增强幼儿们的好奇心,激励幼儿们对科学的探究热情;2. 培养幼儿间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3. 培养幼儿学会分享和欣赏他人表述的能力三、教学内容1.教材小百科:《泡泡的悄悄话》2.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泡泡的出生过程和泡泡的性质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们通过实验来探究泡泡的出生过程3.教学方法1. 观察发现法;2. 合作探究法;3. 讨论引导法;4. 演示法四、教学活动1.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准备一个盛满清水的小碗、一个盛满洗涤剂的小碗、吸管若干,纸巾若干,玻璃杯若干教具材料:泡泡水,泡泡棒。
2.教学步骤1. 环境创设– 安排足够的教具,让孩子可以自由地探究泡泡的出生过程– 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幼儿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探究游戏,发现和学习2. 引入:– 将冷、温、热三个温度一一展示,并让幼儿们用手感受一下这三种不同的温度,进而引出物质的物理性质– 引导幼儿先观察和感受泡泡棒,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而引出物质的特性– 引出问题:泡泡的出生是怎样的呢?大家有没有想过呢?3. 实验环节– 实验1:将两个碗分别准备清水和洗涤剂,让幼儿们分别使用吸管慢慢吹入空气,看看空气会不会跑出泡泡?– 实验2:组织幼儿们分组合作,有一个同学在玻璃杯中放入少量泡泡水,另一个同学在玻璃杯中放入一些洗涤剂,再将泡泡棒放入杯中迅速拿出来,观察结果– 实验3:让幼儿探究泡泡的大小和形状的关系,分析泡泡大小和形状的影响因素4. 分享和– 让幼儿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倾听别人的声音,学会欣赏别人的表述– 引导幼儿对实验结果进行,帮助幼儿们归纳提炼出泡泡的性质和特点五、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泡泡的出生教学设计,幼儿们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到了水和空气的物理性质和水和洗涤剂的化学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幼儿自由探究,让幼儿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探究和发现,真正做到了“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共同发现”的教学目的。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幼儿的互动,帮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泡泡的出生原理,增强了幼儿的主体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实验活动中,教师需要严格控制好幼儿们的安全,确保幼儿们的人身安全本次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幼儿们通过探究实验的方式,了解泡泡的产生过程,体验科学知识的乐趣,培养幼儿们的观察能力、耐心、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教学反思中,教师应该认真整个教学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为下一次教学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