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及分析.doc
7页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及分析摘 要:目的:观察与分析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 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且给予相应 临床治疗方法且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统计分 析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W3 d者为90.9%、4〜7 d者 为 75.0%、$8 d 者为 55. 6%; 20〜30 岁为 72.2%、31 〜60 岁为87.2%、>60岁为66. 7%o结论:早期诊断、早期给予 综合性治疗措施对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至关重要关键词: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观察突发性耳聋是指病因不明、无预兆而突然发生的感音神 经性听力丧失且至少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以上 [llo此类患者听力多在数分钟或是数小时内降至最低点且 常伴随耳鸣、眩晕、恶心或耳内出现闷胀感,因此患者往往 难以接受突如其来的变故,所以对其心理造成极大负担目 前对于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主要采取抗病毒、扩张血管、 抗凝及给予激素和高压氧等措施,然而尚无有效方法,鉴于 此种情况,此次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一步加强了临床治疗效 果观察与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论文代写1.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2011年6月符 合《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有关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 的患者共计60例[2]。
且均为首次发病,同时对于存在以下 情况者给予排除:①颅脑神经存在异常者;②心、脑、肝、 肾及肺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患者;③因认知功能下降等各 种原因而影响正常交流沟通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过 敏体质者;⑤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另外本次入选的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60例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 年龄20〜65岁,平均(35. 52. 0)岁单耳发病54例, 双耳同时发病6例;另外在本次入选的患者病历资料中还显 示存在 1 例高血压患者[Bp 140/100 mm Hg (1 mm Hg=0. 1333 kPa) ], 1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其他患者未见异常情况1.2观察方法:参考目前临床研究设计要求及《突发性耳 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2]设计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临 床治疗效果观察表,同时由专人对表中内容进行观察与相关 数据统计与分析,其中表中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听力情况、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等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按照《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 指南》进行治疗[2]例如对于高血压者予以降压,血糖过 高者予以控制血糖等对症处理及一般支持治疗;同时给予低 分子右旋糖昔静脉滴注500 ml/d. 1次/d;马来酸桂哌奇特 注射液24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 ATP40 mg/d 加入 10%葡萄糖注射液 100 ml. 1 次/d, Vit B20 mg. 3次/d,泼尼松片20 mg/d、连用1周(1周改为10 mg/d)。
1. 4疗效评定标准:参考《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指南》 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2]治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正 常或达到健康听力水平、或达到本次发病前水平;有效:受 损频率听力提升15曲以上;无效:受损频率听力恢复低于 15 dBo1.5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观察到的数据均利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2结果2. 1 60例患者发病时间与临床治疗效果关系:见表1通 过表1中相关数据可知发病时间在3 d以内者总有效率与其 他发病时间段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发病时间越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越高表1发病时间与临床治疗效果关系[例(%) 1组别治愈有效论文代写无效总有效W3 d毕业论文5 (22. 7)15 (6& 2)2 (9. 1)20 (90.9)4〜7 d3 (15.0)12 (60.0)论文代写5 (25.0)论文代写15 (75.0)论文代写上8 d1 (5.6)毕业论文9 (50.0)8 (44.4)10 (55.6)2.2 60例患者发病年龄与临床治疗效果关系:见表2通 过表2中相关数据可知三组年龄段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此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年 龄无关。
毕业论文表2发病年龄与临床治疗效果关系[例(%)]组别临床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20〜30岁5 (27.8)论文代写8 (44.4)5 (27.8)13 (72.2)31〜60岁3 (7. 7)31 (79.5)5 (12.8)34 (87.2)>60岁1 (33. 33)1 (33. 33)论文代写1 (33. 33)2 (66.7)3讨论突发性耳聋作为较为多见的急症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 极大影响,而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生机理认识不尽相同,有学 者认为该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有的认为该病是因内耳血液 供应障碍或膜迷路破裂或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所致[3]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此次给予突发性耳聋患者相应的综 合性治疗措施,从以上治疗结果可知此次措施效果显著究 其原因为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突发性耳聋最终会导致内耳循 环障碍而引起其组织缺血、缺氧及内耳水肿致使出现营养缺 乏及能量代谢障碍造成组织的变性与坏死,进而使听力受到 损伤,因此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促进细胞 营养代谢等治疗措施效果明显同时以上结果还提示对于突 发性耳聋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样才能提高临床治疗效 果(从表1中可知发病在3 d以内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 9% 且髙于其他时间段患者)。
总而言之,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发病时间、听 力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而早期诊断、早期给予综合性治疗措 施对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至关重要4参考文献[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0:1011.[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5):325.[3] 吴立,俞杉,可开龙.突发性耳聋发病机制及预防措 施概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4):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