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七律长征4.docx
7页教学设计】尝试借助Moodle平台实现高年级课内阅读向课外的延伸---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执教教师:广州市何香凝纪念学校 梁爱宜授课班级:五年3班授课时间:2015年10月14日课 型:讲读课文教学时间:40分钟一、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力图将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相结合,通过同学们自主学习、自读自悟阅读课内文本,以及小组学习、合作探究阅读课外文本的方式,尝试打通课内外的壁垒,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1、以生为本,关注学情:由于学生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缺少感性认识,所以在课前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同时针对有些字词不太容易理解,要求学生在课前加强预习2、抓住关键,研读感悟:在品读诗文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上,抓住“难”和“不怕难”作为研读的主题,使自主感悟的空间尽量地最大化,最优化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三、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近现代诗的兴趣不浓,朗读水平有待提高本诗的内容和写作手法确实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段距离,学生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也很有限。
教学本课,重要是让学生借助Moodle平台中的资源,在自读自悟完成课文学习的同时,通过小组探究学习的方式,拓宽阅读的面但由于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学习比较生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学习的效度四、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4、延伸课外阅读,初步感知毛泽东诗词的特点五、教学重难点1、自读自悟,感受长征之难,体会红军“不怕难”的革命精神2、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共同学习课外的三首毛泽东的诗词六、教学策略与手段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相结合,适时补充相关影像或其他资料,以丰富学生感性认识七、学习流程(一)讲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单【(1)检查预习单,堂上小测2)自读自悟,感受长征之难,体会红军“不怕难”的革命精神在Moodel平台上完成探究任务一,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微课、视频、资料链接帮助学习3)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共同学习课外的三首毛泽东的诗词,由小组长负责完成合作任务单并上传在Moodel平台上完成探究任务二4)查找有关资源,在平台中上传资源,分享资源1、同学们快速登录平台,点击本课的学习任务单,自己读一读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试着简单概括一下这节课我们要完成哪几个学习任务?2、学生简单复述任务单。
二)检测预习单的情况【(1)诗题中“七律”和“长征”分别是什么意思? (2)本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关于长征的故事你知道哪些呢? (3)关于毛泽东或他的诗词,你知道多少呢? (4)初读本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5)借助注释以及微课的帮助,说说诗歌的大概意思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板书课题),齐读这两天有认真完成预习单吗?注意汇报时尽量不读,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能做到吗?谁愿意先来汇报?2、汇报1)诗题中“七律”和“长征”分别是什么意思?(板书:诗体名 题目)(七律是诗体名,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内容2)本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关于长征的故事你知道哪些呢?(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一下这就是长征路线图: 1934年10月,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央主力红军从瑞金出发,一路上既要翻山越岭,又要躲避天上敌人飞机的侦察轰炸,地上敌人的围追堵截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途经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等11个省,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最后于1935年10月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3)关于毛泽东或他的诗词,你知道多少呢?(毛泽东雄才大略,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4)初读本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两个同学互读(指导朗读,要求: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5)谁愿意先跟我们讲一讲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又提出补充意见的吗?(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三)课前小测,字词检测(两分钟网上提交,生成准确率) 现在老师要检查你们对本诗字词掌握的情况,请同学们进入“课前小测”,完成练习,并提交1、请选出正确的答案 ( )山 ( )嘴 ( )灭 a、岷 b、抿 c、泯磅( ) ( )片 户口( ) a、薄 b、簿 c、礴云( ) 天( ) 无边无( ) a、涯 b、崖2、请选择正确的读音(1)丸 a、wán b、yuán(2)磅 a、páng b、bàng(3)逶 a、wěi b、wēi(4)礡 a、báo b、bó(5)迤 a、yí b、tuō(老师利用平台“课程管理”的“成绩”一栏,生成数据,相机引导错的题目)(四)自读自悟,感受长征之难,体会红军“不怕难”的革命精神。
探究任务一)1、长征视频,师文字解释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一直到达陕北延安,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二万五千里长征,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万五千里长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就顺着伟人的笔迹,去触摸长征感人的风景2、请同学们进入学习模块,点击探究任务(一),先阅读任务的要求出示探究任务(一)【(1)细细地读本诗,画出诗中讲述了哪些长征故事呢?点击相应的视频或文字资源按钮,看看哪个故事最打动你?选择感受最深的发表感受2)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红军怎样的革命精神?全诗中你能感受出毛泽东怎样的革命情怀?】3、自学4、汇报(1)诗中讲述了哪些长征故事?(板书)(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2)哪个长征故事最能打动你?能简单向我们介绍一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吗?(3)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红军怎样的革命精神?全诗中你能感受出毛泽东怎样的革命情怀?A、腾越五岭B、疾跨乌蒙(山高大险峻,山路很难走红军战士穿着草鞋,脚都磨破了C、巧渡金沙江D、飞夺泸定桥(当时大渡河上只有13根铁链,桥下水流湍急,对岸敌人利用天险疯狂扫射,红军为了争取时间,以身挡弹,强渡铁索桥。
当时的场面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可是红军没有惧怕过E、喜踏岷山雪(岷山到处都是雪,非常的寒冷那是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雪连着天,天连着雪红军战士身上穿着单薄的衣服,脚穿草鞋,每走一步都是那样的艰难寒风吹来,就像是针刺进了骨头里小结: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师小结:红军翻越了18座大山,淌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25000里长征途中,红军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平均每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在漫漫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有一个红军战士牺牲我们的红军战士走过了这漫漫二万五千里,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为了让人民生活更幸福的理想和坚强的意志;靠那颗眷念祖国的心,为了祖国富强的心;为了让所有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望;靠的是顽强的毅力和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 师:这就是“长征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红军才创造了这个人类历史上的奇迹5)从诗中,你感受到毛泽东的诗词有什么特点?(轻快豪迈、气度不凡)(6)齐读本诗五)拓展阅读,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合作学习单并上传探究任务二)探究任务二:【(1)点击诗词链接,借助注释,自己学习三首诗2)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合作学习单并上传完。
3)登录阅读其他组的完成情况1、过渡:毛泽东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其中《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特别值得我们去诵读品味,请同学们点击探究任务(二),读读这次的任务要求《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2、自学3、小组合作完成4、互相评价六)总结长征壮举让世人惊叹,长征精神永世流芳,多少文人墨客为长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赞歌齐背《长征》七)拓展延伸关于长征还有其他题材的作品,请继续查找了解,并上传,丰富本课的资源库八)完成本节课的自我评价1、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倾听同学发言。
2、我能独立思考,主动探究3、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与他人合作4、我能在不懂时向别人请教5、我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学习信息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翻越五岭 长 疾跨乌蒙 积极乐观 巧渡金沙江 藐视困难 征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