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佰伴案例分析.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43209427
  • 上传时间:2022-12-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4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战略风险案例:日本八佰伴闻名于日本乃至世界的八佰伴集团发展历史曲折艰辛,充满传奇,它的创始人和田一夫, 将八佰伴从一个乡村菜店开始,一步步发展为日本零售业的巨头八佰伴最成功的还是它的 海外战略通过急剧的商业扩张,八佰伴在破产前十年中成为日本在亚洲的头号海外企业, 其百货超级商场遍布日本、巴西、美国、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文莱和中国大陆在全 盛期,八佰伴拥有员工近3 万人,在世界上16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50家超市和百货店,年 销售额达5000 多亿日元八佰伴1992 年进入中国市场,与上海第一百货合资,在上海开设一座亚洲最大的百货 公司进入中国后八佰伴采取了急速扩张的战略,以至于背弃了原来的超市道路,不断地改 善经营手法,更在物业市场上大额投资然而大额的投资并没有带来大把的回报,相反地使 八佰伴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加之当时肆虐的金融风暴,1997 年,八佰伴年度收益中有 近一半用作贷款利息的支出,最终宣布破产,当时八佰伴的负债额达16 亿美元,是日本战 后最大的一宗企业破产案案例分析:(1)盲目投资扩张 一段时间的成功,使八佰伴的决策者盲目乐观,开始了不切实际的扩张,如建造亚洲最大的 百货商店,在中国设立一千家连锁店等。

      实际上八佰伴当时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只能大肆 举债这种举债发展的方式一旦超出其合理的限度,就会随时遭受灭顶之灾20 世纪 80 年 代中后期,无论是对中国经济而言,还是对世界经济而言,都处在一个程度不同的调整阶段, 世界上大多数企业由此也处在休整期,而恰恰在这一时期,八佰伴不顾经济形势的变化,到 处设立分店,并向地产、房产、金融业扩张企业的规模扩张是有边界的,绝对不是越大越 好如果不顾自身条件一味追求企业的规模扩张,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管理成本都会随之 增加八佰伴日本公司总经理和田光正也曾明确表示,公司破产的原因是先行投资过多和 田光正说:“当时我认为投资计划是绝对没有错误的从结果来看,我想是因为公司对日本 和海外的经济形势及对自己企业的能力过于乐观了事实上,八佰伴在海外并没有详细周 密的投资计划2)缺乏银行支持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和 90 年代初,八佰伴日本为了快速扩展国际事业,在债券市场上大量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这种筹资方法,虽然摆脱了从银行取得资金的限制,却也失去有效的 财务监督,极易陷入债务膨胀的危机八佰伴日本公司把利润以及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这种“炼 金术”聚集的大量资金投到了海外市场,然而这些资金的回收情况却不尽人意。

      资料统计, 该公司在 1990 年至 1994 年,共抛售了价值 500 亿日元的可换股债券泡沫经济破灭后, 日本八佰伴的股票价格也不例外地降低,国内以及投资国外的经营状况也开始走向低潮 采取直接利用市场的财务手段,可以在降低企业筹集资金费用的同时大范围吸收资金,是一 种有魄力的财务手段,但这种方法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当企业经营走入低潮,收益效果降 低,证券市场的公司股票、债券价格随之下降,所发行债券的偿还资金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时, 就会出现被市场所淘汰的恶性结果八佰伴日本”直接向金融市场发行没有银行担保的 公司债券,直接在市场吸收资金,这一举动,得罪了长期交往的主力银行因此,当“八佰 伴日本”资金流通不畅,而发行的公司债券却到了必须偿还的时候,曾经担当八佰伴主力银 行角色的东海银行、住友信托银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却采取了袖手旁观的姿态没有银行 做后盾支持,在资金无法周转的情况下,八佰伴不得不宣布清盘八佰伴公司的破产表明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选择任何战略都要考虑到战略与风险的匹 配,往往越是宏伟的战略伴随的风险越大因此战略制定时应更多地考虑到战略失败后可能遭受到的最大损失是什么,而不是成功后的美景。

      参考文献 1《“阿信”如何走向倒闭》日本知名连锁商业集团八佰伴的女创始人和田加津,正式当年家喻户晓的日本电视连续 剧《阿信》的原型阿信诚信待客,勤俭持业,百折不挠的精神曾让许多观众感动不已但 时隔二十年,阿信的八佰伴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倍感压力,兼之自身经营不善,八佰伴 不得不在1999 年宣布破产,走过半个世纪的一代名店就此倒闭,让人唏嘘不已但分析一 下八佰伴失败的原因,也无疑给其他零售经营者一个很好的启示从财务风险管理看公司失败的原因——八佰伴代笔原因分析作者:(香港)郑子云、司徒永富一、八佰伴倒闭经过八佰伴百货破产之时,正值亚洲金融受肆虐的劣势时期,这或许是其清盘的原因之一, 但其管理层的经营作风却是决定性的主因在急速的扩张过程中,八佰伴背离了原来的超市 路向,不仅不断改变经营手法,且在物业市场上大额投资,当遇上金融风暴,这等物业却成 了负资产,集团被迫拖欠贷款以维持经营但市场经营的持续不景气,拖欠的款项亦越积越 多,最终只有踏上结业清盘的不归路低估扩张业主所需的资金1990-1996年的短短6 年内,八佰伴在内地的零售点扩展至50多处销售额在1997年取 得近八亿元人民币那几年内地经济发展缓慢,消费疲弱,导致预期营业额不断减少,然而, 营运资金却不断投入,集团的财政状况每况愈下。

      为了实现集团主席和田一夫的梦想,八佰 伴只有靠信贷维持高速扩展,因而信贷利息由1993年的8500万激增两倍至1997年的1 亿 60 万,其占利润的百分比由24%跃升至49%换句话说,在1997年的收益近50%是用作支 付贷款利息在结业时,集团签下的款项高达7300 多万元,可见八佰伴因急速扩展业务, 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利息负担低估经营非核心业务的风险在和田一夫严重,对顾客提供各式各样的商品是大趋势,因此传统的百货零售业必须做 出改变为实现“一站式”的经营策略,八佰伴的业务变得多元化:饮食、食品加工、娱乐 事业等八佰伴为容纳其综合零售业务,必定选择大型购物中心;为减轻租金负担,八佰伴 开始自购物业购物商场妹妹因为八佰伴进驻而被带旺,物业价格随之升值随后,凭借出 售全部或部分购物中心面积,集团取得可观盈利例如在1994年,八佰伴以每平方呎近19000 元售出会展广场物业,为集团带来3 亿1000万的惊人利润随着地产市场畅旺,而百货业 表现却持续萎缩的情况下,地产投资在八佰伴的业务便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八佰伴于1997年度的地产业务收益竟有4 亿元,抵消了其百货零售业和其他业务的, 且全年的总收入有1 亿2000万,可见地产投资成为八佰伴的续命甘泉。

      然而,因金融风暴 的冲击,资产价值下跌,集团的物业变成负资产,失去这个财富支柱后,八佰伴的衰亡便不 能避免了低估开发新兴市场的风险60 年代中后期,由于日本经济低迷,和田一夫把八佰伴扩展至其他国家和地区而巴 西便是其第一个海外市场科室1972 年的海外扩展的第一步结果是失败收场随后和田一 夫转移目标到中国市场于是香港成为他时间“中国梦”的第一步1989 年,他把八佰伴 的总部迁往香港1990 年,八佰伴分别在红磡、沙田和屯门开设3 家大型百货公司1991 年,在投资近 500 万在沙头角开设第一家中、外合资形式经营的大型百货公司1992 年, 八佰伴正式进军国内,与上海第一百货合资在上海开办一座全亚洲最大的百货公司在北京, 八佰伴以合资形式建立一个最新的货品分销中心和网络,以完善内地的零售业的效率最后, 和田一夫干脆把八佰伴的总部由香港搬往上海然而内地的消费习惯尚在不断转型,还未全 面接受百货公司的销售模式,而且,和田一夫亦高估了内地消费者的购买力,适逢中国进行 “宏观调控”政策,冷却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减低了市民消费的意欲,以高消费定位的八 佰伴立刻受到严重冲击另一方面,国内合资伙伴的已核准资金也不能如期到位,为了维持 业务顺利进行,八佰伴只能以外资身份继续投入更多资金。

      面对远较预期为差的回报及不断 扩大的资金需求,八佰伴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财政危机的解救办法 其实,如果八佰伴能早日采取有效的风险预测手段及风险控制的方法,是完全可以避免 或减少其损失的:风险控制的方法包括:1、逃避风险:完全退出内地一些高风险的市场2、控制损失:把大众化市场概念缩小及放慢其发展速度3、保留风险及保险效应:发展不同地区(包括已发展及发展中国家)的市场4、风险转移:引入其他同业在新兴市场一同发展,以及将其百货店铺以租赁形式让其 他公司参与其发展及分担风险参考文献 2《八佰伴破产:淘汰超市时代的到来》2004.01.231997年9月18 日日本零售业的巨头八佰伴日本公司向公司所在地的日本静冈县地方法 院提出公司更生法的申请,这一行动,实际上等于向社会宣布了该公司的破产八佰伴日本 公司主管八佰伴集团的日本国内事业以及在欧美、东南亚等地区的海外投资,拥有26 家店 铺,由八佰伴集团董事长、现任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总裁的和田一夫的第四个儿子和四米正 担任总裁,八佰伴日本公司宣布破产前的总负债额为1613亿日元(折合约13 亿多美元) 在东京证券交易的第一市场上市的超级市场破产,这在战后的日本还是第一次,同时,它也 是日本百货业界最大的一次破产事件,因而震撼了日本和亚洲。

      日本《经济界》杂志半月刊 1997 年秋在增刊登了题为“八佰伴破产的教训——象征着淘汰超市时代的到来”的文章关于 八佰伴日本公司破产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扩张过快,摊子铺得太大 八佰伴日本公司总经理和田光正在接受《经济界》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破产的原 因是先行投资过多和田光正说:“当时我认为投资计划是绝对没有错误的从结果来看, 我想是因为公司对日本和海外的经济形势及对自己企业的能力过于乐观了然而,事实上, 八佰伴在海外并没有详细周密的投资计划80 年代后期和90 年代初,“八佰伴日本”为了快 速扩展国际事业,趁着日本泡沫经济的时机,在债券市场上大量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这种 筹资方法,虽然摆脱了从银行取得资金的限制,却也失去有效的财务监督,极易陷入债务膨 胀的危机事实上,自1996 年11 月以来,八佰伴日本公司的经营状况就已经开始恶化此 外,八佰伴日本公司把公司的利润以及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这种“炼金术”聚集的大量资金投到 了海外市场然而这些资金的回收情况却不尽人意加之在此期间又出现了泡沫经济,业绩 欠佳导致股价下跌曾通过可转换公司合同券筹资600亿日元的八佰伴,从1997年12 月起 到 2001 年,每年要偿还 100 亿日元。

      假如筹措不到偿还资金,公司的信誉自然要面临危机二、缺乏银行支持“八佰伴日本”直接向金融市场发行没有银行担保的公司债券,直接在市场吸收资金,这 一举动,虽然反映了日本企业从依赖银行贷款的间接资金来源,转变为直接从市场吸收资金 的直接资金来源的时代潮流,但也得罪了长期交往的主力银行,因此,当“八佰伴日本”资金 流通不畅,而发行的公司债券却到了必须偿还的时候,曾经担当“八佰伴日本”主力银行角色 的往来银行——东海银行、住友信托银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却采取了袖手旁观的姿态总 经理和田光正承认,银行不支持也是造成公司破产的一个因素董事长和田一夫曾向身边的 亲信说过,“公司是被银行挤垮台的”八佰伴破产的事实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过于追求浪漫的 垄断经营者专横的经营方式的失败三、没有明确定位有人说,八佰伴“没有一个把什么货卖给什么人的明确的经营战略”八佰伴原本是一个 地方超市集团,但在向海外进军的进程中,一会儿以日侨为对象,一会儿又转向当地人八 佰伴不仅不断改变销售对象,而且还不断改变经营手法虽然在海外经营的初期得到了侨居 海外的日本人的大力支持,有一个好的开端,但由于在日本国内的积蓄不足,经营能力有限, 因而被后发展起来的超市和百货商店抢走了客源。

      80 年代以后,八佰伴在海外开设了四十 多家超市,但目前只剩下27 家有人批评说,八佰伴在经营上没有考虑消费者在超市行 业中,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