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含解析).docx
5页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含解析)《湖心亭看雪》测验卷(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每小题2分,共28分) 是日更定矣 ( ) 余拏一小舟( ) 上下一白( ) 雾凇沆砀( ) 惟长堤一痕(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湖中人鸟声俱绝(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拥毳衣炉火(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更定( ) 及下船( ) 客此 (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二、翻译句子每小题4分,共16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 ___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 ___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 ___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 三、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用寥寥十余字描绘出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 2.张岱《湖心亭看雪》中,“□□□□,□□□□□□□两句的意境与柳宗元的诗 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所展现出的意境相近 3.张岱《湖心亭看雪》中,作者借舟子之口,委婉地赞许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志趣高洁的句子是:□□□□□,□□□□□□□ 4.《湖心亭看雪》中,张岱为了在更定时前往湖心亭看雪所做的准备有:□□□□□,□□□□□ 5、用白描手法描写出湖上景物的悠远脱俗,创造出一中恬淡清雅的意境的语句是:□□□□,□□□□□、□□□□□、□□□□□、□□□□□□□□ 6、本文的文眼是“痴”,与文章开“□□□□□"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孤芳自赏的性格,点明了文章主旨“□□□□□,□□□□□□□” 四、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句子中“一"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上下一白 B.余拏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 D.湖心亭一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余住西湖 余拏一小舟 B.是日更定矣 更有痴似相公者 C.是金陵人 是日更定矣 D.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思而不学则殆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怒而飞 D.乃记之而去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处逢生B.天与云与山与水 与日俱增 C.是日更定矣 实事求是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不复出焉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一句,从时间、地点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出了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B. 写“大雪三日”而至“湖中人鸟声俱绝",为下文有人冒着严寒看雪做映照 C. 本文作者观察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再到“舟中人两三粒”,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方法 D. 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寥寥数笔就勾勒出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6、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沿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7、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高度写意,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雪之大,烘托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意境 B.本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表达了作者痴于山水、痴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流露出作者遗世独立、孤高自赏的情怀。
C.“一痕"“一点”“一芥"中的“一”字,状其景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这是用白描的手法表达出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感慨 D.文章结尾写舟子喃喃自语,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从侧面写出俗人无法理解文人的高雅,展现了作者高洁自持的人格理想和不媚不俗的精神追求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湖中人能鸟声俱绝"不从视觉写大雪,而是巧妙地从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刻画出大雪的威力 B、第1段用淡笔绘就一幅水墨画卷,写景之外还寄托着一种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深沉感慨 C、“拉余同饮”的“拉"字足见对方的热情;“余强饮三大白”的“强"字足见作者的尴尬 D、以舟子的喃喃自语作为结语,饱含深意,暗含作者对这种率性而为的“痴”的肯定与赞赏 五、简答题6分) 文章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6分) 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 六、课外文言文(10分) 陈晋之读书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读书惟在牢记/惟吾德馨 B.然旋读旋忘/杂然而前陈者 C.所谓日计不足/吾日三省吾身 D.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众服为确论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今 人 谁 不 读 书 日 将 诵 数 千 言 初 若 可 喜 然 旋 读 旋 忘 3.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4分) 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 《湖心亭看雪》测验卷参考答案 一、解词 这; 撑(船); 全 ;水雾弥漫的样子; 只; 还;消失;尽力;裹、围; 哪能;完了,结束;等到;客居; 指酒杯; 二、句子翻译 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 2、(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3、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4、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
三、原文填空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选择题 1、A 2、A. 3、[解析] D 例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A项,连词,表转折;B项,连词,表并列;C项,连词,表修饰;D项,连词,表顺承4、B;5、C;6;D、7;D、8、B 五、简答题 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侧面烘托了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 六、课外文言文 1、B(然而/……的样子)(A.只;C.每天;D.是) 2.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 3.读书只有熟读牢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益 [参考译文]读书最重要的就是牢记,那么每天才能渐渐有所长进陈晋之一天只读一百二十个字,后来就没有不读的书了,就算每天读的再少,一年积累下来也会有很多现在的人谁不读书 每天都诵读一千多字,开始很高兴,但是很快地读完,又很快忘记。
即使是一年也不曾记得一百二十字,更何况一-天呢 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现在每当想起自己腹中诗书不多,十分空虚,才知道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