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轼崇拜陶渊明舍不得读陶诗.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93315582
  • 上传时间:2022-10-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苏轼崇拜陶渊明舍不得读陶诗 文/程滨(腾讯儒学专栏作者,学者,诗人如果说唐人还是以无意学陶为主,那么自宋苏轼以来,则掀起了一股“和陶”的热潮苏轼为一代文坛领袖,他的口味嗜好自然会影响一大批文人从历史上来讲,陶渊明有两大“粉丝”:第一是萧统,第二是苏轼粉丝之间还有倾轧,苏轼因萧统非议陶渊明的《闲情赋》,则说萧统是“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他连萧统的《文选》也看不上眼,说:“舟中读《文选》,恨其编次无法,去取失当齐、梁文章衰陋,而萧统尤为卑弱,《文选》引斯可见矣《东坡题跋·题文选》)不过咱们要客观的讲,《文选》对中国文学的正面影响是非常大的 苏轼(资料图图源网络) 苏轼崇拜陶渊明,到了什么程度呢?舍不得读陶渊明的诗!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苏轼《东坡题跋·书渊明羲农去我久诗》)他身体不舒服时,就找陶渊明的诗来读,但每次只读一篇,因为陶渊明的诗很少,他怕读完了,以后就没有用来排忧遣闷的了当然,苏轼肯定没少读陶诗,他以前也肯定通读过但好的文学作品给人带来的那种感动,当你对文辞烂熟之后,就容易消失我也有过这种感觉,我非常喜欢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真是感动得掉眼泪。

      但我既不背,也不常读因为我很珍视这种感动,往往是隔了好久,才再拿出来读一遍后来课本里选了这篇文章,没有办法,但我除了教学生时读此文,平时还是只字不看当然,我不是对待所有的好作品都这样,这是很特殊的情况所以我也能理解苏轼舍不得读陶诗的心理,怕失去那份感动对于陶诗,苏轼有很多赞美,也都说得到点上比如他评渊明的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两句说:“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非余之世农,亦不能识此语之妙也他因为也干农活,所以能体会到渊明此语的妙处这正是一种别有会心的共鸣,与王维的“羡闲逸”有天壤之别了另外,他说陶渊明的诗:“所贵乎枯澹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这也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评语他在读陶渊明“种豆南山下”一首诗后说:“览渊明此诗,相与太息噫嘻,以夕露沾衣之故,而犯所愧者多矣!”他不但读出了陶诗的寄托,也更为陶坚守节操而叹服王维讥讽陶渊明《乞食》,而苏轼则说:孔子不取微生高,孟子不取于陵仲子,恶其不情也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书李简夫诗集后》)总之,他对于渊明,真是没有一句微词,没有一点批评,除了仰慕还是仰慕。

      他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说: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吾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我前后和其诗凡一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其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苏轼《与苏辙书》)苏轼说他和陶渊明的诗,和了一百零九篇,还说自己并不是只好陶诗,更是仰慕陶的为人所以宋代方回在《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中说:“折腰彭泽不归去,未必东坡肯和陶也是有道理的 渊明醉扶图(资料图图源网络) 可是苏轼和了那么多陶诗,后世还有很多人说他和的不像比如朱熹认为苏轼和陶不够自然:“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高才,似不费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论陶》)而刘克庄则认为天下只有苏轼一人配和陶诗:“陶公如天地间之有醴泉庆云,是惟无出,出则为祥瑞,且饶坡公一人和陶可也。

      《后村诗话》)苏轼和陶到底如何?姑选两首看看:和陶读《山海经》今日天始霜,众木敛以疏幽人掩关卧,明景翻空庐开心无良友,寓眼得奇书建德有遗民,道远我无车无粮食自足,岂谓谷与蔬愧此稚川翁,千载与我俱画我与渊明,可作三士图学道虽恨晚,赋诗岂不如和陶读《山海经》东坡信畸人,涉世真散材仇池有归路,罗浮岂徒来践蛇及茹蛊,心空了无猜携手葛与陶,归哉复归哉其实要说,苏轼和陶还真不是很像陶渊明是个不卖弄聪明的人,而苏轼时时还卖弄一下自己聪明比如他说自己和陶渊明比起来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学道虽恨晚,赋诗岂不如”,就是说我虽然不如陶公悟道早,但是我写诗也不比他差啊检渊明全集,没有一首有这样的语气而另一首上来就说自己是“畸人”是“散材”,看似自贬,实则自矜还说要和陶渊明携手做朋友,这个想法很可爱,也很真实但渊明提到敬仰的古人,从不是这种语气与态度可见东坡与陶,性格上还是有不小的区别的对于这种区别,有人认同,有人批评认同者如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至坡老和陶,好在不学状貌批评的则如吴觐文:“坡公才情飘逸豪放,晚年率归平淡,乃悉取渊明集中诗追和之,此是其好陶之至,不自知其言之病也《陶渊明集批语》)不过与其从苏轼和陶中寻找他与陶的相似之处,倒不如从他非刻意和陶拟陶的诗中寻找一点神似的风味:东坡尝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不知者困疲精力,至死不之悟,而俗人亦谓之佳。

      如曰: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又曰:“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又曰:“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皆如寒乞相,一览便尽,初如秀整,熟视无神气,以其字露也东坡作对则不然,如曰“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之类,更无龃龉之态,细味对甚的,而字不露,此其得渊明之遗意耳惠洪《冷斋夜话·东坡得陶渊明之遗意》)苏轼的一生,贬谪占据了大半他南迁时,还和过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他还把《归去来兮辞》檃栝到词里因为他觉得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写得非常好,但在当时不能唱于是他就把《归去来兮辞》的语句拆散了,填到一首当时有音乐的词牌名为《哨遍》的词中去没事就让人唱来听听:哨遍并序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櫽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使家僮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对于东坡的这种作法,后人有些不以为然如王若虚《滹南诗话》说: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东坡酷爱《归去来辞》,既次其韵,又衍为长短句,又裂为集字诗,破碎甚矣陶文信美,亦何必尔,是亦未免近俗也然而王若虚对于苏轼和陶诗,看法倒是很通达,他说:东坡和陶诗……渠亦因彼之意以见吾意云尔,何尝心竞而较其胜劣耶?故但观其眼目旨趣之何如,则可矣《滹南诗话》)作者简介: 程滨 程滨,字子浔,号矫庵,网名反客生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师从叶嘉莹先生习诗词、吟诵师从尹连城先生学习书法2008年获北京中华诗词(青年)峰会优秀青年诗人奖曾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河西区中华吟诵社名誉社长嗜京剧、昆曲,工小生现为天津市南开中学语文教师著有《矫庵语业》(澳门学人出版社)、《矫庵集》(巴蜀书社)、《迦陵词稿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本文摘自程滨先生所著《与陶渊明生活在桃花源》,由作者授权腾讯儒学独家连载,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来源。

      敬请关注腾讯儒学官方号:ruxue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_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