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版)中考科学复习知识梳理.pdf
13页地理部分知识疏理第一册第三章1地球形状和大小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有不同的观点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 再看到船身,说明海面是曲面; 站得高看得远, 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和地球的两极方向的半径6357千米相比,只长了21千米,仅差 0 33,地球看起来很圆赤道周长约 4万千米2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称子午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运用经纬网的定位方法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3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地图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 指向标定向法、 一般定向法 (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太阳和月球太阳自己能发光发热,它的半径是地球的109倍,表面温度: 6000摄氏度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是地球的1 4月球表面有环形山,没有大气和水5观测太空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星空分成很多个星座著名星座有大熊座、 小熊座、天鹰座、天琴座、 天鹅座、仙后座和猎户座等。
认识著名恒星: 北极星、牛郎星、织女星、天狼星学会使用星图,了解当地的四季星空6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月相从初一的新月到初七、初八的上弦月; 十五、 十六的满月;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再到初一的新月农历是根据月相变化得出的历法月相变化的周期是2953天,接近于农历的1个月7日食和月食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日食类型有全日食、日偏食、日环食日食发生在新月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月面变暗现象叫月食月食发生在满月8探索宇宙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行星及其卫星、 小行星、 彗星和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而构成太阳系日地平均距离约1 5亿千米与太阳由近及远九大行星依次:水星金星地球 火 星 木 星 土 星 天 王 星 海 王 星 冥王 星 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木星和土星它们的显著特征:都有美丽的光环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在银河系中, 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 2000多亿颗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宇宙第二册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精品 p d f 资料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学习资料 精品 - - - - - - -第 1 页,共 13 页 - - - - - - - - - -1地球的自转 (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地球载着我们不停自西向东旋转的缘故,我们把地球绕轴的旋转运动叫自转。
2)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 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24 小时 ) (4) 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 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 ( 白昼 ) ,背着太阳的一半( 黑夜 )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交替 2 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的划分 (1)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的时刻国际上的分区计时制度是把全球划分为24个 150经度的时区叫时区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叫中央经线 (2)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称为区时, 也叫标准时区时换算时, 要先算时区差,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正好相差 l 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时区的区时比西边时区的区时早,所以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即求东边的要加上时区差,西边的要减去时区差 (3) 国际上规定,把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它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4) 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从西十二区超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时,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日期要减少一天。
如:东十二区是l0 月 1日 8时 , 西 十 二 区 是 9月 30 日 8时 3 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及其意义和五带的划分 (1)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的方向始终不变,朝向北极星附近,地球每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365又1/4 天的时间 (2)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一天中,旗杆的影子长度最短的时间是太阳在最高的位置( 正午时候 ) ,而且此时的太阳高度角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3) 太 阳 直射点的位置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制分日至秋分日直射赤道,在一天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 分 布 规 律 是 从 直射 点 向 两 侧 递 减 4) 地球上各地的昼夜长短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北半球来讲,一年中自昼最长的是夏至日,白昼最短的出现在冬至日,南半球各地刚好相反,而赤道上全年白昼和黑夜都是相等的 (5)在春分日至秋分日的夏半年中,北半球由于受直射,白昼总是长于黑夜,在秋分日至次年的春分日的冬半年中,南半球由于受直射,北半球白昼总是短于黑夜 (6)根据地球上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两个因素的变化,可以将地球划分为五带:热带、南温带、 北温带、 南寒带、北寒带,其分界线分别是蒯c纬2 3 . 50和 南 北 纬6 6 . 50。
4日历的划分及其依据和二十四节气 (1)中国的日历可以划分为公历和农历公历是阳历的一种,我国的农历是阴历的一种 (2)历法主要有三种: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的阴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的精品 p d f 资料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学习资料 精品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 - - - - - - - - - -阳历;结合阴阳历的特点的阴阳历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历法是阳历 (3)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劳动人民将四季更替的周期分为二十四段每段为一个节气节气往往与一个地方的气候和生物活动有很大的关联二十四节气虽然与气候的关系十分密切,但却属于阳历的范畴5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里可分为:地壳、 地幔、地核三部分岩石圈包括在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地壳变动表现为地壳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留有许多地壳变动遗留下来的证据6火山的组成和结构软流层是火山岩浆的来源世界上火山的类型及分布区,以及火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火山和地震是人类目前尚不能消除的地质灾害,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寻找预防和减轻这些灾害的方法7地震是由于地壳里岩石在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者错位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结构中包括:震源、 震中和震中距, 描述地震的因素有震级和烈度8世界的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玛拉雅山一带1) 喜玛拉雅山处在两大板块相撞之处,由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导致这里的地壳强烈上升,它是在抬升出地表之后才形成的另外海底上地壳抬升是相对的,但喜玛拉雅山能够从海底升到如今的高度,主要的原因是地壳的抬升,而非地球上海水的减少2) 关于火山的形成,公认的说法是: 在地表以下 200千米的温度大约15000C,这里的岩浆处于高温状态, 密度较小, 所以它会向上地表涌,而且在浮升过程中再熔化掉一些岩石,喷出地表,形成熔岩 总的来说以下两点:( 一 ) 火山源地在高温的软流层;( 二) 喷出地表火山往往遇到的是较薄的地层,或过去是一个火山通道3)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与地中海喜玛拉雅山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地震十分频繁9板块构造学说创立的基础是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创立的1)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是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2) 地球上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组成的,海沟、海岭、一些巨大的山脉是板块间的分界线,这些地方都是地壳活动最为频繁的地方。
3)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因为环太平洋地区恰好在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这些板块之间发生碰撞、张裂,使环太平洋地区易发生火山和地震10 地球的陆地表面主要由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不同地形共同构成各种地形类型各有特点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也大;高原海拔高相对高度小;平原的海拔相对高度较小;丘陵海拔有高有低,相对高度小;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11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反映出地形的特点,如: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 海拔增高处为山顶;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两条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为鞍部;等高线较密处为陡坡;较疏处为缓坡, 重叠处峭壁 ( 陡崖 ) 12 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形成高山、高原、低洼,使地表面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 使地表趋于平坦内力主要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 火山、地震等,外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的外部,如流水、 风、海浪、 冰川等第三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1、 地球上的水的组成及分布:(1) 水包括海洋水96 53,陆地淡水 2 53,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094。
其中陆地淡精品 p d f 资料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学习资料 精品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 - - - - - - - - - -水分为冰川冰 6869,其他水体1.26 ,地下淡水30 06 (2)多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 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2、水的循环 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2)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3 )水循环:小循环陆上的内循环:陆地一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一大气大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 海洋一陆地一大气3、水资源的分布(1) 时空分布不均衡 赤道附过, 沿海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而热带沙漠地区、 中纬内陆地区的水资源比较贫乏全球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是南美的巴西,其次是俄罗斯、 加拿大、美国、印尼和中国2)人均拥有量差异大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水平的l 4是世界的缺水国家之一4、我国的水资源夏秋季丰富, 冬春季短缺, 且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东南部多,西北部少第三册第二 章地球的外衣 大气1、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 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 , 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 (0 一 17千米 ) 平流层 (17 50千米 )中间层 (50 80千米 ) 暖层 (80 500千米 ) 外层 (500 千米以上) 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2、对流层的特点(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2)在两极和赤道地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3、天气是什么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4、风(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的2)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和风速5、空气的湿度(1)对空气湿度的认识: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nb气中都含有水汽2)湿度的含义: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3)湿度的表示方法: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寸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示。
4)空气的相对湿度与气温的关系:温度越高,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6、降水(1)水汽凝结的条件:精品 p d f 资料 欢迎下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