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3年度淮南市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实施评价报告.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11382400
  • 上传时间:2017-10-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3 年度淮南市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实施评价报告 时间:2014-02-24 09:46:09 来源:市倍增办 2013 年,淮南市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倍增办的具体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四千”工程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以收入倍增重点工作为着力点,紧扣“经济发展、就业促进、创业推动、农业经营”这一主题主线,统筹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工作,城乡居民收入得到较快增长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分析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一是工资性收入增幅趋缓仍居主导地位2013 年淮南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 19270 元,同比增长 5.3%,其中,工资及补贴收入 18995 元,同比仅增长 4.6%受经济下行,特别是煤电企业效益下滑因素影响,加之年内尚未出台显著的增资政策,行政事业单位调资趋缓工资性收入增速大幅回落,对居民收入的推动作用走弱,对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从上年的 70.7%下降到 2013 年的 28.9%二是经营性收入较快增长雏现新生动力2013 年淮南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 1149 元,占家庭总收入的4.3%,较上年同期上涨 0.1 个百分点,同比增长 11.3%,拉动可支配收入上涨 0.6 个百分点,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 5.4%,逐渐成为拉动城镇居民增收的新生动力。

      三是财产性收入较快增长比例依然不足收入来源相对单一,比例不足仍难改观2013 年淮南市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 276 元,同比增长 15.4%,仅占家庭总收入的 1.0%财产性收入虽然增长较为快速,但因比重偏低,对拉动城镇居民收入上涨的牵动力严重不足四是转移性收入增长最快成为主要动力得益于全市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党和政府重视城镇低收入家庭和离退休人员的生活,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政策,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其他惠民的相关政策,及时调整和提高离退休金水平,使得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按时足额发放,并得到逐年提高,促进了居民转移性收入的增长2013 年淮南市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 6214元,同比增长 27.9%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 23.0%,较上年同期上涨3.1 个百分点,人均增长 1329 元,拉动可支配收入上涨 6.8 个百分点,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4.1%,成为促进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差距逐步拉近2013 年淮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8879 元,同比增长 13.2%,高全省平均 0.1 个百分点收入绝对数在全省十六市中居第九位,人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781 元。

      增速继续凌驾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上,超 2.7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由上年同期的 2.646:1(农村为 1)持续缩小到现在的 2.581:1从收入构成情况看,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据主导地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撑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4627 元,占纯收入的 52.1%,同比增长 16.6%,拉动农民纯收入上涨8.4 个百分点,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 63.0%;家庭经营性收入 3554元,占人均纯收入的 40.0%,同比增长 11.0%,拉动纯收入上涨 4.5 个百分点,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 33.7%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较为平稳,对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较小其中,人均财产性收入 165 元,同比增长 6.4%,仅占纯收入的 1.9%;人均年转移性收入534 元,占农民纯收入的 6.0%,同比增长 4.8%两项收入累计增长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仅为 3.4% 二、收入倍增工作主要做法 2013 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工作,各相关部门积极行动,主动作为,采取系列措施,促进了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促进经济发展一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

      坚持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实行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落实县区发展主要调度指标、重大项目、工业经济等月调度机制加强专题调度围绕百个亿元以上项目、十大城建项目,煤制天然气项目前期有序开展,中安煤化、平电三期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大气环境科技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建成,淮浙电厂二期两台、淮沪电厂二期一台机组并网发电,淮南剧院等城建项目竣工二是狠抓工业转型升级实施规模工业“双增”计划,致力转变方式,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煤电工业与非煤电工业增加值比例由 81:19 调整为 77.5:22.5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 2.3 个百分点三是狠抓服务业规模提升着力培育生产性和生活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 1.5 个百分点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实现乡村全覆盖四是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发挥中原经济区“人地挂钩、地随人走”政策,成功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积极推进合淮一体化进程,主动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等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全年引进内资 700 亿元,增长 22.8%;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2.3 亿美元,增长 16%;对外投资增长 6.5 倍,增幅居全省第三。

      二)积极促进就业一是建立“三项制度”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度,及时召开就业工作会议,将指标任务纳入到就业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各县区就业工作协调会议,通报就业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相应的工作措施;建立了基层调研制度抽调工作人员定期深入到各县区及创业园实地督查工作进展情况,积极指导基层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大“三个力度”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做好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妥善安置城市就业困难人员,帮助其稳定就业;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并完善财政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政策和使用办法,从失业保障金结余部分调剂用于就业,统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工作;加大就业市场服务力度做好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整合工作,着力打造“以人为本、以企为本”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与基层平台网络互通、工作联动三是增强“三种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建立健全 61 家集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证书发放、职业介绍四项功能于一体的技能培训体系;增强就业引导力建立完善城乡一体、规范统一的市、县(区)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在全省率先完成人力资源市场整合;增强就业保障力。

      加强就业实名制管理,配备了就业社会保障信息员,基本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流程科学、服务高效的基层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所 (三)扶持推动创业一是搭建创业平台搭建平台夯实创业基础,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建好工业地产,搭建创业平台完善服务,提供创业能量按照“一站式、全程化”的服务理念,在资金信贷、信息咨询、人才招聘、技能培训等方面积极为企业提供帮助二是积极鼓励创业加大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准入、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创业园建设力度认真贯彻落实非公经济发展新 36 条和“4511”腾飞计划,市级财政安排 1000 万元创业专项资金,县区安排配套资金,深入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力提升创业能力三是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开展市领导帮扶重点企业、百家单位服务千户企业、百名干部挂职企业活动出台促进中小微工业企业健康发展 26 条、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17 条、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10 条等政策措施落实“营改增”试点、企业社保减免等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负 2 亿元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战略合作持续深化,全社会融资规模 200 亿元四是加速民营经济培育。

      以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行“你贷款、我贴息”的小额创业担保贷款“整贷直发”模式,增强就业孵化力,为创业者成功创业奠定基础 (四)加快农业经营增收一是加快园区或集聚区建设提升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的整体水平,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步伐组建小分队外出招商,利用合肥、上海、中国国际农交会的平台,积极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初步形成淮南市五大农产品加工园区或集聚区二是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进一步推进村、乡镇、县区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初步形成政府鉴证、管理规范的土地流转模式积极扶持农村土地托管工作,促进建点扩面2013 年,全市农村新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5 万亩三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开展示范社评选,推动合作社各项工作规范运作积极开展宣传工作编撰了《春吹花竞放—淮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采录》加强对合作社建设精品示范基地的引导,帮助合作社选择产品品质高、效益好的品种开展生产四是确立发展目标初步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千、百、亿”提升工程意见》,进一步推动农业增收四是开展家庭农场示范点建设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发展,促进种养大户向示范家庭农场发展打造龙头企业以土地流转和品牌建设为带动,合作社以产业服务为主导,家庭农产以产业生产为效益的采煤沉陷区建设新模式。

      三、收入倍增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职教园区建设、现代农业生态科技园建设领导小组等落实倍增工作相关具体任务的工作机构 23 个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先后多次研究部署倍增相关工作,对宜家工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卫生体制改革等进行专题研究、重点推进,切实加强了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和实施 (二)分解目标任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讨论倍增规划的具体内容,并就指导意见中具体实施项目进行有效分解,拟定工作计划,确立实施步骤,印发任务分解和重点工作推进表,做到任务分解到岗位、责任落实到个人、措施细化到环节,增强了倍增规划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三)创新宣传形式不断改进宣传方式方法,把收入倍增各项指标、具体政策、目标任务等完整告知群众,让群众了解收入倍增,认真梳理出现的好经验好做法,重点宣传收入倍增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典型工作 (四)狠抓协调推进建立健全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合力攻坚的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加强分类指导、加大检查力度,扎实推进收入倍增实施 (五)加大重点工作扶持力度通过全力推进土地托管、流转、置换等规模化农业,巩固提升曹庵草莓、潘集瓜果等传统农产业,积极发展壮大水产等养殖产业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加快就业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加大创业补助优惠,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等方式多渠道开创业就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清醒地看到,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偏重结构有待优化,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多我们在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农业产业化进程速度不快,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农业龙头企业实力普遍不强,产业化经营层次低,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一是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偏重,结构有待优化从调查情况来看,淮南市城镇居民收入对工资性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收困难呈现加重之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基数的不断调整,我市经济增长和转型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居民增收内生动力不足三是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的工作任务将更为艰巨繁重为更好地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工作的有力实施,下一步,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健全监测评估机制继续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健全监测评估机制,在每个季度初,监测评估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二)稳定经济增长继续运用贴息、担保和创投等市场化手段,引导金融机构提升对中小企业、“三农”等领域的金融服务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运用高新技术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