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修《憎苍蝇赋》原文及翻译译文.docx
25页欧阳修《憎苍蝇赋》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憎苍蝇赋》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欧阳修《憎苍蝇赋》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憎苍蝇赋》原文及翻译欧阳修 原文: 苍蝇,苍蝇,吾嗟尔之为生!既无蜂蚕之毒尾,又无蚊虻之利嘴幸不为人之畏,胡不为人之喜?尔形一至眇尔欲易盈杯盡残迈石占几余腥所希杪忽过则难胜若何求丙不足乃终日而营营?逐气寻香,无处不到,顷刻而集,谁相告报?其在物也虽微,其为害也至要 若乃华檢广厦,珍簟方床,炎风之煥,夏日之长,神昏气蹙,流汗成浆,委四支而莫举,目毛两目其茫洋惟高枕之一觉,寒烦畝①之暂忘念于尔而何负,乃于吾而见殃?寻头扑面,入袖穿裳,或集眉端,或沿眼眶,目欲瞑而复警,臂已痹而犹攘于此之时,孔子何由见周公于仿佛,庄生安得与蝴蝶而飞扬?徒使苍头丫髻,巨扇挥,咸头垂而腕脱,每立寐而颠僵此其为害者一也 又如峻宇高堂,嘉宾上客,沽酒申脯,铺筵设席聊娱一日之余闲,奈尔众多之莫敌!或集器皿,或屯几格或醉醇酎,因之没溺;或投热羹,遂丧其魄谆虽死而不悔,亦可戒夫贪得尤忌赤头,号为景迹②,一有沾污,人皆不食。
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聚散倏忽,往来络绎方其宾主献酬,衣冠俨饰,使吾挥手顿足,改容失色于此之时,王衍何暇于清谈,贾谊堪为之太息!此其为害者二也 又如醯醯之品,酱驚之制,及时月而收藏,谨瓶罂冬固济,乃众力乡、攻钻,极百端而窥觊至于大裁肥牲,嘉肴美味,盖藏稍露于罅隙,守者或时而假寐,才稍怠于防严,已辄遗其种类莫不养息蕃滋,菇审败坏使亲朋卒至,索尔以无欢;臧获怀忧,因之而得罪此其为害者三也是皆大者,余悉难名呜呼!《止棘》之诗,垂之六经,于此见诗人之博物,比兴之为精宜乎以尔刺谗人之乱国,诚可嫉而可憎! (选自《欧阳修集》) 【注]1①烦歆(__ao):炎热歆:气上升的样子②景迹:宋元时为盗贼所立的特殊户籍,即今所云有过前科被记录在案者的档案凡案籍人,其居处门首立红泥粉壁,并具姓名、犯事情由,每月分上、下半月,面见官府接受督察 译文: 苍蝇啊,苍蝇啊,我真为你的生命感到可怜!你既没有黄蜂、蝎子的毒尾巴,又没有蚊子、牛虻尖利的嘴巴,有幸没有令人畏惧,却为什么不讨人们的喜欢?你的体型实在太小,你的欲望很容易满足,酒杯饭盂中的残汤剩菜,案板上面的一点余腥,你的欲望十分有限,太多了你还无法承受。
你那点要求哪儿不能满足,为什么还要一天到晚到处钻营?追逐气味寻觅芳香,几乎没有你不到之处,片刻就能集结成群,是谁为你们通报的信息?你作为动物确实太小,可是为害却不能算小 比如在雕梁画栋的大厦里,在铺着华美竹席的大床上,闷热的风在不断熏蒸,夏日的漫长,令人头昏脑涨、喘气都难,大汗淋漓如同水浆,放松四肢难以抬举,两眼昏吒看不清东西,那时只想好好地大睡一觉,以求将烦闷炎热暂时忘在脑后我对于你们有什么亏负,为何使我此时大受其殃?围着额头扑向脸面,钻入衣袖潜进下裳,有的汇集在眉头,有的沿着眼眶乱爬,眼睛本欲闭合而重新睁开,两臂早已无力还得用力挥动在这个时候,即便是孔子,又怎能恍恍惚惚见到周公?即便是庄子,又怎能伴着蝴蝶自在地飞扬?白白指使丫鬟和小厮,将巨大的扇子用力挥扬,他们都已经垂下头来,腕力用尽,经常是站着就睡着、睡着便要栽倒这是你们造成的祸害之一 又比如在雄壮的屋宇高高的华堂,坐满了嘉宾贵客,买来美酒摆上肉食,铺好锦褥锦席,打算在闲暇之日极尽欢愉,怎奈你们成群结伙令人无力招架!有的集结在器皿上,有的屯聚在几案和笼子上有的已经熏醉,有的正在畅饮,因为酒力的缘故有的大醉失常;有的掉到灼热的羹中,随即丧命。
我想你们即使这样死了虽然没什么后悔,但仍旧可以给那些贪得无厌的家伙一个警示尤其怕那些红头大苍蝇,人们称之为“景迹”,一旦食物被它们沾污,所有的人都不会再吃却为什么能够招引同类汇集成群,摇着脑袋鼓动翅膀,聚合分散往往就在瞬息之间,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当主人与宾客互相敬酒,衣冠楚楚一身齐整,此时你们使我必须挥手跺脚,脸色顿时变得不雅在这个时候,王衍哪里还有工夫款款清谈,贾谊也会为你们深深叹息!这是你们造成的祸害之二 再比如腌制的成肉和酿制的酱酢,到了日期前来收藏,一定要把瓶瓶罐罐的开口处仔细盖紧,你们还会集中全力进攻钻营,想方设法窥探觊觎至于那些大块的肥肉,以及佳肴美味,收藏得稍有一点空隙,或者是守护者短暂打盹,戒备刚刚有所放松,你们已经在做着繁殖后代的丑事,没有一个不是生养蕃息,对食物肆意地进行毁坏使得亲朋好友突然到家,情绪骤然间变得很坏;奴婢小厮们也都战战兢兢,担心你们的恶行而使他们受到责罚这是你们造成的祸害之三 这些都是你们的大罪,其余小过难以遍举啊,“止棘”的诗歌,载于圣人的六经之中,由此可见古代诗人是何等博物,比兴的手法用得相当之精把你们比做谗害他人祸乱国家的东西真是太恰当了,你们实在是既令人恶心又令人憎恨! 欧阳修《憎苍蝇赋》 2、欧阳修《本论》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本论》原文及翻译欧阳修 原文: 天下之事有本末,其为治者有先后。
尧、舜之书略矣后世之治天下,未尝不取法于三代者,以其推本末而知所先后也三王之为治也,以理数均天下,以爵地等邦国,以井田域民,以职事任官天下音定数,邦国有定制,民有定业,官有定职使下之共上,勤而不困;上之治下,简而不劳财足于用而可以备天灾也,兵足以御患而不至于为患也凡此具矣,然后饰礼乐、兴仁义以教道之是以其政易行,其民易使,风俗淳厚,而王道成矣虽有荒子孱孙继之,犹七八百岁而后已 夫三王之为治,岂有异于人哉?财必取于民,官必养于禄禁暴必以兵,防民必以刑,与后世之治者大抵同也然后世常多乱败,而三王独能安全者,何也?三王善推本末,知所先后,而为之有条理后之有天下者,孰不欲安且治乎?用心益劳而政益不就,認認然常恐乱败及之,而辄以至焉者,何也?以其不推本末,不知先后 而于今之务众矣,所当先者五也其二者有司之所知,其三者则未之思也足天下之用,莫先乎财;系天下之安危,莫先乎兵此有司之所知也然财丰矣,取之无限而用之无度,则下益屈而上益劳兵强矣,而不知所以用之,则兵骄而生祸所以节财、用兵者,莫先乎立制制已具备,兵已可使,财已足用,所以共守之者,莫先乎任人是故均财而节兵,立法以制之,任贤以守法,尊名以厉贤,此五者相为用,有天下者之常务,当今之世所先,而执事者之所忽也。
今四海之内非有乱也,上之政令非有暴也,天时水旱非有大故也,君臣上下非不和也以晏然至广之天下,无一间隙之端,而南夷敢杀天子之命吏,西夷敢有崛强之王,北夷敢有抗礼之帝者,何也?生齿之数日益众,土地之产日益广,公家之用日益急,四夷不服,中国不尊,天下不实者,何也?以五者之不备故也 今宋之为宋,八十年矣外平僭乱,无抗敌之国;内削方镇,无强叛之臣天下为一,海内晏然为国不为不久,天下不为不广也方今承三圣之基业,据万乘之尊名,以有四海一家之天下;尽大禹贡赋之地莫不内输,惟上之所取,不可谓乏财六尺之卒,荷戈胜甲,力穀五石之弩、弯二石之弓者数百万,惟上制而令之,不可谓乏兵中外之官居职者数千员,官三班吏部常积者又数百,三岁一诏布衣,而应诏者万余人,试礼部者七八千,惟上之择,不可谓乏贤民不见兵革于今几四十年矣,外振兵武,攘夷狄,内修法度,兴德化,惟上之所为,不可谓无暇以天子之慈圣仁俭,得一二明智之臣相与而谋之,天下积聚,可如文、景之富;制礼,作乐,可如成周之盛;奋发威烈,以耀名誉,可如汉武帝、唐太宗之显赫论道德,可兴尧、舜之治然而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
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此甚可叹也是所谓居得致之位当可致之时又有能致之资然谁惮而久不为乎! (《欧阳修散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删节)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主次轻重,治国的方法也应分先后缓急记载尧、舜的书交字简略后代治理天下,没有不效法夏、商、周三代的,因为三代治理国家能够推究事情的主次,知道办事的先后夏禹、商汤、周文武三王治理天下时,制定赋税来平均天下的负担,用爵位和封地来区分诸侯国等级,建立井田制使百姓定居,根据职责任命官吏国家有一定的贡赋收入,诸侯国有一定的制度,百姓有一定的职业,官吏有一定的职责使百姓供养朝廷,虽勤劳但不穷困;朝廷治理地方百姓,简便却不劳累财力足够使用并可用来防备天灾;军队足以抵御外患但又不至于成为祸患这一切具备了,然后制定礼乐,倡导仁义来教导百姓因此,政令就容易推行,百姓就容易指使,社会风气淳朴敦厚,王道便形成了即使有荒淫懦弱的儿孙继位,也能传七八百年才会完结 三王治理国家,难道与常人会有什么不同吗?他们的财物一定从百姓那里取得,官吏一定从俸禄中得到供养镇压暴乱必定依靠军队,防范百姓必定使用刑法,这一切都同后世治国的人大体相似然而后世常常多混乱失败,三王却能够安定,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三王善于推究事情的主次轻重,知道办事的先后缓急,因而做事有条有理。
后代的统治者,谁不想天下安定而且治理得好呢?他们用尽心机,越是劳苦政事越不能成功,忧心忡忡地常常害怕暴乱失败的发生,而暴乱失败却总是发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推究事情的主次轻重,不知办事的先后缓急 当代要做的事情很多,应该先做的有五件其中有两件是主管官吏知道的事情,其他三件却还没有想到它们满足天下的用度,没有比财物更要紧的;维系天下的安危,没有比军队更重要的这该是主管官吏知道的事情然而,即使财物丰富了,如果征收没有止境、花费也没有限度,那么百姓越来越贫困、官府便越来越劳累军队强大了,却不懂得用它的方法,那么兵士便会骄横而产生祸乱节省财力、善于用兵的方法,没有比建立制度更紧要的了制度已经具备,军队已经可以驱使,财物已经足够之后,能够守住这种情况的方法,没有比任用贤人更紧要的了所以调剂财物节制军队,制定法令来控制它们,任用贤人来保持法制的推行,尊重名位来劝勉贤才,这五件事相互作用,是统治天下的人经常要做的,也是当代最紧要的事情,却被执政的人忽视了 现在全国并没有暴乱,皇上的政令并没有残暴之处,并没有大的水旱灾害,君臣上下也不是不和凭着这么安稳广大的天下,又没有一点事故,而南夷有人竟敢杀害皇帝任命的大官,西夷有人竟敢反叛称王,北夷有人竟敢僭号称帝分廷抗礼,为什么呢?人口的数目一天天增多,土地的出产一天天丰富,公家的消耗一天天窘急,以至四方异族不归服,中央朝廷不被尊重,天下财源不充实,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五件事没有做好才这样啊。
宋朝自建立以来,到现在八十年了对外平定了割据称王的混乱局面,再没有与朝廷抗衡的国家;对内削弱了藩镇,没有强悍的反叛大臣天下一统,全国平安建立国家不是不久,天下不是不广大现在继承三代圣主打下的基业,凭着皇帝的威名,据有四海一统的天下,从前大禹征收贡赋的所有土地没有不向朝廷纳税的,听凭朝廷去征收,不能说缺乏财物身长六尺的士兵,握着戈矛穿着铠甲,力量能开足五百斤的强弩、拉满二百斤的弓的人有几百万,专听朝廷的控制和命令,不能说缺乏士兵朝廷内外的官员,在职的人有几千名,三班院和吏部还常常有几百名官员等待派遣,三年进行一次科举考试,应考的人有一万多,其中赴礼部考进士的有七八千,专听朝廷挑选,不可以说缺少贤才百姓没有见到战争差不多有四十年了,对外振作军威,驱逐敌人,对内完善法令制度,提倡道德教化,专等朝廷去做,不可以说没有时间凭着皇上的仁慈、圣明、俭朴,得到一两个明智的大臣一起来谋划,那么,国家的积蓄,可以像汉文帝、汉景帝时那么富足;制作礼乐,可以像周朝那么兴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