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经典语句鉴赏(鲁人版必修1).doc
1页《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经典语句鉴赏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三天之后,在伦敦海格特公墓,恩格斯发表了一篇著名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话的最后,恩格斯用了一句话来评价伟大的战友: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马克思作为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理论家和革命者,他必须与各式各样腐朽落后的敌人斗争这无疑会招惹“许多敌人”的痛恨、迫害,他不得不从德国流亡到巴黎,再到布鲁塞尔,再到伦敦在某一个时刻,他成了所谓的“人民公敌” 然而这些敌人当中,却没有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关系区分敌友的“私敌”他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私念,有的是解放全人类的大公之志 “可能”和“未必”就是推测、猜测、不确定,但在这里传达的却是一种不容置疑的肯定,比用“完全”“一定”这些词语更委婉、更充分地展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宽广胸怀同时,这个句子有点我们传统对联的味道许多”对“一个”,“敌人”对“私敌”,简单明了,没有任何庸俗谄媚之词,却以十分简洁朴实的用语,巧妙地褒扬了马克思的伟大,深得原文之精髓翻译这些精辟而又含义深刻的悼念词,历来是比较困难的事情,甚至有些时候吃力不讨好《圣经•旧约》记载,曾有一时期,人类语言相通,便以为无所不能,因此想造一座塔,与天相通。
后来上帝变乱人们的语言和口音,使之无法交流合作,工程也随之半途而废由此,才引出来翻译的问题而在这里,这样的句子,这样的翻译,似乎让人完全意识不到巴别塔(“巴别”即“变乱”之意)的存在,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啊! 恩格斯的那句名言成了对具有大无畏斗争精神、光明磊落的道德情操、襟怀坦荡又不过多计较个人恩怨品质的人的最高评价与此同时,敌人也或多或少或快或慢正在被消解,正所谓“相逢一笑泯恩仇”从1840年开始,我们有过太多的耻辱我们的敌人曾经在我们的国土上无恶不作,罪恶罄竹难书,而现在我们却在一个地球村子里密切交往 如同这句精辟的译文一样,肯定和不肯定,公敌和私敌,有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弄明白我们的敌人究竟在哪里这,或许比回答我们的朋友在哪里更难陈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