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上语文-第4课《乡愁 》【教学课件】.pptx
38页4 乡愁,余光中,1.,诵读这首诗,,体会其回环往复的节奏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学习目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愁在一轮明月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乡愁在一封家书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愁在迷蒙的烟水中无形的乡愁在诗人的笔下呈现出万般形态,,在现代诗人余光中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诗歌乡愁乡愁是深切的思乡之情,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古人是如何表达乡愁的呢?,新课导入,走近作者,【余光中】,(1928,2017),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创作和翻译工作,将这四项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代表作】,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写作背景,余光中的一生常处于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聚散离合197,2,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邮,票(,),窄,窄(,),矮,矮(,),坟,墓,(,),海,峡,(,),字词梳理,yu,zhi,i,m,xi,【乡愁】,思乡的愁闷。
邮政部门发行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水道邮票】,【海峡】,字词梳理,乡,愁,余光中,自由朗读这首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朗诵课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情感基调是怀念惆怅的朗读语调应低沉缓慢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972,年,1,月,21,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972,年,1,月,21,日,乡,愁,余光中,朗诵课文,聆听范读,总结朗读要点,并跟读吟诵1.,诗歌讲究音韵美,默读诗句,感受第一节诗,中,的,“候”“愁”“头”这些文字在字音上有什么共同点,?,体会音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韵母都是,“,ou,”,在发音时,感觉声音刚要延展嘴唇却逐渐收拢,欲吐还休,有种浊浊、厚厚的感觉,这就与内心的愁绪相呼应。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为什么诗人在抒发思乡思亲的诗歌时会不约而同地用上“ou”这个韵?,体会音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先生乡愁这首诗总共 88 个字,但用“ou”韵的却有 14 次,这个韵的反复出现强化了忧伤情绪的表达在诗歌学习中,我们不要忽视文字的字音本身在表达情意或情绪上的作用体会音韵,3.,诗歌中不仅“ou”韵反复出现,四节诗的结构形式也是相同的,诗歌中上下句或者每一节诗相同位置的文字也是基本相同的,只是更换了其中的几个字,这种形式有怎样的效果?,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体会,音韵,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结构匀称整齐,每一小节都有重复或相似的诗句,形式上具有,回环往复,的美感,情意在反复中层层递进,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这样的写作手法为,重章叠句,。
体会音韵,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具有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重章叠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诗经,蒹葭,请同学们朗读整首诗,读出回环往复背后那百转千回的愁绪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余光中,体会音韵,乡愁原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但是在这首诗中仿佛触手可及,是因为它化作了什么?,品读诗歌,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感进行物化,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事物之上品读诗歌,1.,在这些事物上,诗人分别寄托了什么情感?,对母亲的思念,对妻子的挂念,对母亲的怀念,对大陆的想念,品读诗歌,2.,在这些意象前面,作者都用了哪些修饰语?这些修饰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量词、叠词,品读诗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都能突出所写事物之小。
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写作将凝重的乡愁浓缩于轻微细小的对象上,从而,反衬,出乡愁之浓,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都是,叠词,一方面增强了事物的形象性,,笔墨浅淡,突出邮票之小,船票之窄,坟墓之矮,海峡之浅然而,邮票虽小,却牵系着暖暖的母子情;船票虽窄,却负载着浓浓的夫妻情;坟墓虽矮,却承载着沉沉的丧母之痛;海峡虽小,却寄托深深的家国之思另外一方面,叠词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读来音韵悠长,更能烘托出乡愁绵长品读诗歌,3.,联系诗人的经历,思考他为什么会选取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意象?,1928年余光中在南京出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跟随母亲一路逃亡避难,最终落脚重庆,,进入一所寄宿学校求学,只能和母亲通信联系1949年,年初内战转剧,余光中同家人辗转南下,直至迁居台湾1956年,余光中结婚,婚后赴美留学,与妻子相隔万里,,受经济制约,便坐轮船往返1958年,,母亲病逝,母子永别1972年,,阔别大陆故乡20多年的他,在台北旧居写下此诗,,沉吟良久品读诗歌,这些意象与诗人人生中四个阶段的经历息息相关邮票象征“小时候”母子的分离,船票象征“长大后”夫妻的分离,坟墓象征“后来啊”母子的永别,海峡象征“而现在”两岸的相隔。
诗人正是通过这些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乡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使之具体可感,引起共鸣品读诗歌,意象是凝聚着诗人,独特,情感的事物它是作者个性化的抒情表达品读诗歌,1.,余光中曾说:“乡愁如果只有距离,没有沧桑,是单薄的诗中哪一节将乡愁推向深处?从中读出了什么?,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由生离写到死别,由思亲,思乡到思国,层层递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2.,联读比较,为什么海峡是“浅浅”的?体会诗人的情感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拓展延伸,当初我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在台湾我1949年离开大陆,1950年去的台湾我写这首诗的时候是40多岁,当时大陆正是“文革”期间,在政治运动中,两岸的走动很少我想念故乡,而不得回来,这样的一种怀乡、又带有挫折的心情,而且还看不出未来什么时候可以回来,甚至能不能回来都是问题在这种心情之下我写了这首诗当时差不多20分钟就写好了,并不是我才思敏捷,而是这种感觉在我心里已经酝酿了20年,我不过花20分钟把它记录下来。
助读资料一:余光中回顾乡愁创作心境,拓展延伸,在牛郎织女的故事里,因为一条银河,他们分隔两岸,含情脉脉相视无言河汉请且浅,相去复几许”,银河虽浅,然而可望却不可即,为这个伤感的故事又蒙上了一层痛苦而在余光中的眼里,祖国和台湾一衣带水,海峡很浅,却因为政治原因无法回到大陆,“浅浅”一词上是盘踞在自己心头数十年离乡别土的惆怅与无奈拓展延伸,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乡愁是一湾,深深,的海峡,乡愁是一湾,宽宽,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3.,从地理角度来看,台湾海峡平均水深约为60米,最窄处也有130公里从情感角度来看,诗人心中结着浓浓的乡愁那么“浅浅”一词可否换成“深深”或者“宽宽”?,拓展延伸,1949年,近两百万人突然之间被残酷的内战连根拔起,丢到了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甚至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的海岛台湾更没想到,这一去,他们就永远地留在这片土地,无论心中留有多少大陆的记忆从此,咫尺成天涯,他们有家不能回,望归不能归,成为“无根的一代”,助读资料二:龙应台北大演讲文明的力量:从乡愁到美丽岛,拓展延伸,余光中的尴尬身份,在大陆被称为“台湾诗人”,在台湾被称为“大陆流亡诗人”,拓展延伸,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余光中当我死时,助读资料三:余光中当我死时,两岸相隔,余光中于台湾遥望故土,身份尴尬,归期渺茫。
从黑发到白头,游子的漂泊之旅长达半个世纪无法排遣的思归情怀,只能结成浓浓的愁绪,散落在诗行里,萦回在文字间纵使是“宽宽“深深”的海峡也“载不动许多愁”于是,诗人期盼着,海峡“浅”一点,再“浅”一点,祖国早日统一,两岸开放交流,你来这头,我去那头这是余光中的思归梦,也是和他有着同样经历的那代有家不能回,望归不能归的台湾客的思归梦,“浅浅的海峡”里饱含着他们对祖国深沉的爱!,课堂小结,1.熟读并背诵余光中的乡愁2.请仿照乡愁的意象运用,尝试创作一首诗可写母爱、快乐、友谊、理想等),课堂作业,梦想,小时候,梦想是一只小小的纸船,它在水中漂,我安静地注视他,长大后,梦想是一只漂亮的风筝,他在空中飞,我努力地追赶他,后来啊,梦想是一片明亮的天空,它在忽远忽近,我伸手去触碰它,而现在,梦想是一张薄薄的通知书,他在等待我,我奋力去得到它,课堂作业,幸 福,小时候,,幸福是一个温暖的臂弯,,躺在里头,,暖在心头孩提时,,幸福是一只小小的风筝牵在手头,,乐在心头少年时,,幸福是一本厚厚的故事书,,沉浸在里头,,品味在心头现在啊,,幸福是那一片深深的学海,,嬉乐在后头,,希望在前头课堂作业,长大,小时候,长大是初中的晚自习,灯下有学习,课后有宵夜,后来啊,长大是外省的大学,踏出去是远方,回头来是家乡,工作后,长大是待咀嚼的课文,嚼碎了是教案,嚼不碎是熬夜,而现在,长大还是初中的晚自习,他们在月下背书,我在讲台上沉思,课堂作业,时 间,空 间,意 象 情 感,小时候 母子异地 邮票,母子之情,长大后 夫妻分离,船票 夫妻之爱,后 来 坟墓内外 坟墓 丧母之哀,现 在 海峡两岸,海峡 恋国之思,乡 愁,思念故土和亲人,期盼祖国的统一,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