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格的统一性.docx
2页人格的统一性人格的统一性讲的是个体人格在内部各种因素之上和个体处于不同事态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完整、一致性,而独特性则是个体与个体相比较而表现出的不同从本质上说,没有人格的统一性就没有人格的独特性,因为统一性是各种因素的综合特征,是知、情、意、行的基本色调,各个人统率自己心理内容的方式、能力、结果不同,才表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格特点没有统率的能力也就谈不上独特性反过来,独特性就是一个人统一人格的特点所以,没有独特性的人格实际上是支离破碎的,他只是根据外界的权威和力量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说得更明确一点,没有独特性人格的人,即是没有自己的思考和主张的人他们的言行特征是服从,或服从一个神,或服从一个权威,或服从一种规范,或服从一种意识形态,总之, “服从”是他的人格特征,他没有一定独立性此外,体质、气质与人格会文化、不同的环境里,同样或相近的体质、气质的类型,在表现形式、表现强度上却完全有可能大相径庭这是因为,人格的统一性还包括人的生理特性和社会特性的统一在这两者之间,有人强调生理特性的主导作用,有人强调社会特性的主导作用,正好说明这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它们对于人格的影响都应予以重视比如中国人和美国人参加同一竞选。
假如美国人取得了竞选的胜利,则会表现出公开的兴奋甚至狂喜,而中国人获胜则多半不会这样表现,通常会以温和的微笑表达对别人“抬爱”的感谢受到挫败的情形也同样如此,美国人会公开表现得很懊丧,并表示要东山再起;中国人则往往不大愿公开流露自己的懊丧情感,而宁可到非公开场合去大哭一场,还会把受挫的原因归咎于外部西方人善于自我推荐,自己为自己做广告,承许诺言;而东方虽有毛遂自荐的说法,但真实的情况往往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在中国,常常是把十分能力说成五分,认为是稳健谦虚,说到八分就是骄傲,如果敢说十分那简直是狂妄但是西方正好相反,有十分说十分,委以相应的职责;有十分说八分,等而下之;有十分说五分,只能再见了这些,则是与体质、气质无多大关系,而是社会因素在起作用的结果一个女人人格的形成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女人的角色社会化过程我们每个女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特定的社会角色,一个个固定的社会角色组成了一个和谐的社会整体所谓社会角色,也就是社会所期望于你形成的样子当你的行为举止与社会期望相吻合时,你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会感到舒适自在;反之,如果你的行为悖于社会期望,斥你,你也会感到紧张、焦虑而不安。
一个女人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场合的不同,不断变换着自己的角色面貌比如一位中年女子,对丈夫来说,她是妻子;对子女来说,她是母亲;对父母来说,她是女儿;对上级来说,她是下属;对同组成员来说,她是同事;在医院她是病人或医生,在路上她是行人,在商店她是顾客……所有这些,社会都有相应的约定俗成的期望、要求、规范当然,女人所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并不是地位均衡的,人们首先有一些基本角色,特别是有关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角色,这些角色要求为一个人抹上了一层基本色调在封建社会里,臣之忠、子之孝是这一基调的主色彩,个体消融在以服从为核心的伦理关系中,独特的人格力量没有表现的机会所以中国角色社会化的过程是以牺牲个体人格为代价的另外,各种角色之间也不完全是一致的,不同的角色要求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比如忠孝之间、公德与私德之间就经常存在这种矛盾自古以来讲的“忠孝不能两全”就最典型地反映了这种情况为国捐躯便不能对父母尽孝,这是最极端的冲突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这是世界性的法则,在中国也难有例外但是,我们也不能排除,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存在的另一种现象:自以为是在尽职尽责,但实际上是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为条件的,如果从平等的观念说,任何人都不能有这种权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