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中级复习指南--实务-第五章-书刊校对.doc
10页第一节第一节 校对工作的规范和程序校对工作的规范和程序※ 校对工作的操作工序(掌握)※ 校对操作模式(熟悉) ★ 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教材删,课件保留) (一)责任校对制度: 按《图书质量保障体系》 (第十一条)规定: 1.责任校对须由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2.责校应参与本稿件校对工作,重点是承担稿件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 3.责校承担各校次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并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 责任校对应该具备中级以上职业资格 ★ 补充:出版工作实践中,可采用责任校对与集体交叉校对相结合的方式贯彻“责任校对 制度” 具体做法:由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不同专长的校对人员分别进行不同校次的校对, 由责校承担文字技术整理、监督检查各校次质量和通读检查等工作 (二)三校一读制度: 按《图书质量保障体系》 (第十一条)规定:1.初校、二校、三校和一次通读检查后,书刊 才能付印;2.重点书刊、工具书等,应增加校次;3.终校必须由出版社具有中级以上具有出 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第十一条 坚持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专业校对是出版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直接影响图书的质量出版社应配备足够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负责专业 校对工作。
出版社每出一种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为责任校 对, 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并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 一般图书的专业校对应不低于三个校次,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终校必 须由本社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聘请的社外校对人员,必须具有 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和丰富的校对经验对采用现代排版技术的图书,还要通读付印软片 或软片样 ((2015 年多选题)年多选题) 44. “三校一读”制度的内容包括( )等答案:ABD A.书刊必须至少经过三次校对和一次通读检查 B.重点书刊要增加校次 C.一本图书(或期刊)的校样可以由一个人包校 D.终校须由出版单位内具备中级及以上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E.责任校对必须通读一校样 知识点一、校对工作的操作工序知识点一、校对工作的操作工序 ※ 基本操作工序:誊样、核红、文字技术整理是可穿插进行的校对工序 初校:誊样 二校:核红(校次间核红、付印清样核红) 三校:文字技术整理 通读:对片 ▲《初级》有关校对工序的内容: 初校:也称“一校” ,是指对排版单位初次打出的校样(称为“初校样”或“初样” )进行 第一次校对。
校对者必须依据原稿逐一核对校样,订正排版时产生的文字、标点符号、图 表、公式等方面的差错以及版式错误;同时尽量发现原稿中的各种差错和欠妥之处,提出 疑问就是说,从初校开始,校对者就要履行校异同和校是非的职责 ▲《初级》有关校对工序的内容: 二校:二校是指对一种书刊校样的第二次校对一般而言,初校、二校使用同一份校样,所以二校者在校对过程中,除了履行上述的校异同、校是非职责之外,还要核对初校者的 校改之处是否正确 ▲《初级》有关校对工序的内容: 三校:三校是指对一种书刊校样的第三次校对三校者面对的校样一般是新打出的二校样 三校者应先据初校样进行核红,然后依据原稿对二校样进行校对,继续履行校异同、校是 非职责 ▲《初级》有关校对工序的内容: 通读:是指脱离原稿审读校样通读者面对的一般是已经三校过的二校样;有时二校样改 动很多,就要先改样,通读者面对的就是新打出的三校样如果是二校样,通读者可以直 接开始通读,在通读过程中同时注意核实前面校次的改动之处如果是三校样,通读者要 先核红,然后再开始通读 ▲《初级》有关校对工序的内容:通读除了要核查前几校遗留的差错外,还要重点寻找校 样(必要时核对原稿)中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语言文字、逻辑等方面的 错误。
▲《初级》有关校对工序的内容: 对片:是指将排版单位输出的胶片与付印清样核对输出的胶片必须与付印清样核对一遍, 以防止出片过程中胶片的内容出错(版式变动、造字变异等)或者胶片本身受损这就是 对片的目的对片工作可由责任编辑或校对承担,也可由出版部门的责任技术编辑承担 1.誊样:又称“过红” “过录” “誊录” “并样” ,是在结束某次校样的校对之前,将几份校 样(作者、编辑看的副样)上确认需作的改动誊抄至一份校样(校对看的正样)上一般 由责编负责,但责校必须复核检查 2.核红:又称“核对” “对红” “复红” ,指检查核对前次校样上色笔批改处在后次校样上是 否已经改正,并校正其未改或错改处分校次间核红和付印清样核红两种 (1)校次间核红:将排版单位改样后打出新校样与退交改样的前校样进行核对连校模式 中一般由三校核;校一次改一次模式,二校必须先核红再校对,三校应该核对前两次校样2)付印清样核红:将排版单位根据付印样改样后打出的新校样与付印样进行核对 ◆ 付印清样核红注意事项:一般由专人先核对一次,再由责校复核一次,最后交责编审核 认定,重要书刊或者有重大修改的校样还需经复审和终审认定注意以下六点: ①除核对前次校样上修改处在新校样上是否改正,还应注意新校样每个页面四周、各行起 止文字是否与前次校样一致,如有变化,需找出原因,改正可能的差错; ②若付印样存在捅行、捅版情况,对付印清样不能仅仅核对改动之处,还要对牵连到的相 关字、行、面作全面核对; ③若发现应改未改或不应改而改的地方,必须在上下各三行中检查一遍,以免改错地方; ④若页码或版面有变动,应检查目录、书眉、索引中是否已做相应改动; ⑤有时付印样无错,但由于计算机运行中发生错误而出现差错,发现一处应作全面检查。
⑥核红时发现付印清样有较多差错或重要差错,应要求排版人员改正后并对涉及改版页面 出新样核红,发生捅版,应核对所有牵连页面 (2014 年单选题) 15.关于核红的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C A.初校样、二校样及以后的每次校样都需要核红 B.对同一份校样,校对人员可以自由选择先核红还是先校对 C.无论之前出过几次校样,校对人员都必须将新校样与所有的历次校样进行核红 D.核红时不得使用色笔在校样上做标记知识点二、校对操作模式知识点二、校对操作模式 基本、分校、连校、人机结合 1.基本模式:初校→改版→核红+二校+誊样→改版→核红+三校+文字技术整理→改版 →核红+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版→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特点:环节多,改版多,质量好,周期长、成本高 2.分校模式: 初校+二校+誊样+文字技术整理→改版→核红+三校+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版→付 印清样核红→付印 特点:环节少,改版少,周期短,能保证质量 3.连校模式:初校+二校+三校+誊样+文字技术整理→改版→核红+通读+文字技术整 理→改版→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特点:环节少,改版少,周期短,不能保证质量 4.人机结合校对模式:是计算机校对软件推广应用于出版业后所形成的模式。
原稿载体不 同,具体流程也有所不同,一般可分为纸质原稿方式和无纸化(电子原稿)方式两种 (详 见本章第五节)特点:加快校对速度,可保证质量 ((2012 年单选题)年单选题) 15.校对的一般操作模式中没有( ) 答案:B A.连校模式 B.选校模式 C.分校模式 D.人机结合校对模式第二节第二节 校对工作的职责与校对管理校对工作的职责与校对管理※ 各校次校对工作的职责(补充内容)※ 责任校对的职责(掌握) ※ 校对量化管理(了解)※ 社外校对管理(了解)※ 各校次工作的职责(补充内容) 校异同和校是非是各校次校对人员共同的职责 (一)初校职责:依据原稿核对校样,完成校异同的任务,做到灭错率在规定值之内,同 时兼顾校是非 ※ 各校次工作的职责(补充内容) (二)二校职责:依据原稿核校,完成校异同的任务,消灭初校遗留错误,并核对改处是 否正确,同时兼顾校是非若二校面对的是一校后改版打印的二校样,则先核红 ※ 各校次工作的职责(补充内容) (三)三校职责:依据原稿核对校样,完成校异同的任务,消灭初、二校可能遗留的错误, 同时兼顾校是非若三校面对的是改版打印的新校样,则先核红 ※ 各校次工作的职责(补充内容) (四)通读职责:脱离原稿通读、检查校样,重点做好校是非工作,兼顾校异同。
消灭校对过程(誊样、校次间核红)各种错误(格式差错、图表与文注不符等) ,尤要注意 隐性的政治性、思想性差错以及科学文化上的知识性差错,似是而非的病句与其他语法错 误,人名、地名、书刊等前后统一 知识点一、责任校对的职责(校查理读)知识点一、责任校对的职责(校查理读) ◆参与各校次校对 ◆检查校改质量:监督检查各校次校改是否正确、规范,有无笔误等,汇总疑问与责编 和出版部门商量解决 ◆负责文字技术整理 ◆通读付印样:专业性较强书刊(工具书、古籍、科技书刊、外文书等) ,责校通读,还可 通过领导聘请专业编辑或资深校对帮助通读 (2013 年单选题)16.关于出版物责任校对的说法,错误的是( ) 答案:C A.责任校对应是出版单位的专职校对人员 B.责任校对要承担文字技术整理工作 C.责任校对应及时解决其他校对人员的质 D.责任校对须具备中级及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2014 年多选题)年多选题) 50.责任校对的职责包括( )等答案:CDE A.负责完成校异同工作 B.负责最后一个校次的全部校对工作 C.负责汇总质疑,与编辑部门联系解决 D.负责文字技术整理 E.负责通读付印样 ((2015 年多选题)年多选题) 46.责任校对的主要职责包括( )等。
答案:BCD(“校查理读” ) A.登记各校次人员的工作量 B.检查各校次的校改质量 C.通读付印样 D.进行文字技术整理 E.确定是否采纳副样的修改 知识点二、校对量化管理知识点二、校对量化管理 1.任务量化管理:又称定额管理,即给校对人员规定校对工作量定额,以字数为单位有 日定额和月定额应合理确定工作量定额 2.质量量化管理:将校对质量进行量化对不同校次规定“灭错率”或遗留差错率经过 三校,原则上要消灭全部残存差错 知识点三、社外校对管理知识点三、社外校对管理 社外校对简称“外校” ,是指出版单位约请社外人员帮助进行校对工作 外校管理从几方面入手: 1.选用合适人才,组建素质高、符合需要、相对稳定的外校队伍; 2.对社外校对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符合要求方可安排校对任务; 3.为外校人员配备必要的工具书,指导并要求其正确使用; 4.建立原稿与校样管理制度,以明确责任; 5.安排本单位专职校对人员检查、监督外校人员工作质量,督促外校人员提高质量; 6.实行计件付酬和质量量化考核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及时淘汰不合格人员; 7.以人为本,尊重外校人员,及时发放校对费,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8.优先考虑与专业校对机构合作,统一实施外校全程监控。
特别提示:外校人员只能承担一校、二校(自然不能担任责校) 第三节第三节 文字技术整理文字技术整理※ 文字技术整理的概念、作用(熟悉)※ 文字技术整理的任务(掌握) 文字技术整理简称“技术整理” “整理” ,指主要从体例格式方面检查和整理全部书刊校样 的工作由责任校对承担 知识点一、文字技术整理的作用知识点一、文字技术整理的作用 使整部校样在退改前和付印前达到体例上的一致,从而保证书刊成品质量 1.弥补版式设计工作的疏漏;2.改正排版造成的差错;3.保持多人校对时的体例格式统一 ((2013 年单选题)年单选题) 17.关于文字技术整理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答案:B A.文字技术整理可以弥补版式设计人员的疏漏 B.文字技术整理可以调整书稿篇幅,使总印张数量便于印装 C.文字技术整理可以改正排版造成的差错 D.文字技术整理可以在多人校对时保障体例统一 知识点二、文字技术整理的任务(六大任务) ①检查原稿和校样是否齐全②核对页码是否衔接③核对相关文字④检查版面格式 ⑤检查复核校改之处⑥检查页面的下转上接之处(页面下转上接,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