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对外开放后福建侨乡的经济发展与海外华侨华人的经济作用——以晋江市为中心.doc

24页
  • 卖家[上传人]:e****s
  • 文档编号:254537132
  • 上传时间:2022-02-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0.50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对外开放后福建侨乡的经济发展与海外华侨华人的经济作用——以晋江市为中心2007年1期(总第165期)南洋资料译丛SOUTHEASTASIANSTUDIESNO.i2007GeneralNo.i65对外开放后福建侨乡的经济发展与海外华侨华人的经济作用一以晋江市为中心[日】山岸猛-土上_l.刖罱福建省晋江市(1992年由县改为市,以下称为"市")的乡镇企业自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显着的发展.人们一般称之为"晋江模式".晋江主要通过农民联合筹集资金,使乡镇企业取得了迅速发展.该地区是着名的侨乡,海外亲属对这一地区的支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该市(不包括石狮)1998年的人口是83.42万人,其中归国华侨,华侨华人亲属为57.87万人,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晋江人(后文统称为海外华人)为76.35万人.晋江市位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和厦门市之间的沿海地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市接邻,距金门岛只有7公里.新中国成立后,该地区的归侨,侨眷与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的关系仍然主要通过经济纽带一"侨汇"维持着.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后,这一经济纽带有了迅速的加强,从而带来了使晋江市整体经济水平提高到中国最高水平的效果.本文将阐明对外开放之后晋江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对晋江的经济支援状况.为此,首先概述一下晋江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就华侨华人对晋江市的汇款,物资赠送,投资等的状况及其为加大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加以考察.一.晋江市乡镇企业的发展与侨乡8O年代初晋江市在行政上属于晋江地区,自1985年5月归属于泉州市.1987年,位于晋江县内的部分地区——石狮镇,蚶江镇,永宁镇,祥芝乡作为石狮市分离出来.石狮市也是着名的侨乡,是服饰等驰名全国市场的地区.1992年春,晋江县成为福建省管辖的市,由泉州市代为管理.晋江市的基础条件是人口比耕地面积多,1965—1978年,晋江县的农村劳动者从28.76万人增至34.12万人,但农业劳动者的人均耕地面积却从1.85亩减至1.55亩,长期处于粮食自给困难的状态.文革时代按照"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工业,为了农业而搞好工业"的口号,在高度的指令性经济体制下寻找劳动力过剩的出路,以机械,食品,建材等为主的人民公社,生产队的企业(乡镇企业的前身)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农工副业产值从1965年的377万元增至1978年的3128万元,年递增率为17.7%.尽管如此,也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7.5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入了人称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开放时期,乡镇企业的发展日趋显着.晋江市是着名的侨乡,因此晋江籍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很多.据1988年的统计,晋江籍CW石狮市)华侨华人约为95万人.按国家,地区来看,菲律宾65万人,印尼9.5万人,马来西亚7.5万人,新加坡4.5万人,缅甸1.3万人,泰国0.5万人,越南1万人,日本0.1万人,美国0.5万人,加拿大0.2万人,澳大利亚0.1万人等.香港,澳门的晋江籍人是29.8万人.另外,据说从中国大陆到台湾的晋江籍人也非常多.根据1988年的统计数字,晋江籍CW石狮市)台湾同胞是130万余人.表l1978年一l992年晋江的劳动力人数(单位:人)注:1988年以后人口大为减少是因为1987年12月23日原属晋江县的石狮镇,永宁镇,蚶江镇,祥芝乡这三镇一乡成为石狮市,作为省辖县级市分开了.资料来源:<中国国情丛书一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晋江卷>,第25,147页.①<福建经济年鉴1989>,第776页;②<同前1990》,第640页;③<同前1991》,第648页;④《同前1992》,第598页;⑤《同前l993》,第677页;⑥《同前1989》,第535页;⑦<同前1990》,第463页;⑧<同前1993》,第673页.对外开放以后,该市与海外华人密切联系,利用"三闲"(资金,房屋,劳动力)兴办乡镇企业,以利用外资的"三来一补"将其发展成为企业,乃至"三资"企业,现在正致力于土地开发.1990年晋江市整体乡镇企业的总产值是17亿元(工业产值16.23亿元),占晋江市整体工农业总产值的85.4%,乡镇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91%.农业产值和工业产值的比例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时的61.5对38.5到1990年的1o.98对89.o2,工业的比重大为增加.乡镇企业的劳动力吸收数量也从1978年的51961人增至1987年的177i00人,在农村劳动力中所占的比率从15.2%提高到了42.6%(参照表1).二.乡镇企业的发展与侨资的利用1.乡镇企业与三资企业晋江市乡镇企业的发展一般说来是利用"三闲",经历"三来一补"逐步向"三资"企业发展的过程.所谓"三闲"系指①未利用的资金,②未利用的建筑物,③未利用的劳动力.整个中国大陆都存在③的剩余劳动力.①和②与作为侨乡的晋江市有着很大的关系.即利用居住在海外的亲戚朋友的汇款及他们在故乡晋江市所拥有的房屋和让他们的亲属购置的房屋这样一种特殊的优势.1985年以前,晋江市整体为乡镇企业化筹集到的资金总额是2.446亿元,1986年达到了3.4亿元.其中侨资(来自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的资金)占了一半以上.晋江市1978年的财政收入为1476万元,有73万元的赤字,但1990年财政收入达到了1.5亿元,位居全国2353个县的第52位.该市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从1978年的107元增至1990年的1012元.这样的发展与乡镇企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给乡镇企业带来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外资"的利用.8o年代初开始引进"三来一补"企业,而正式的外资利用则始于三资企业的引进.1983年三资企业兴起,1990年之前便有380家得到批准,其中有219家开业,实际利用外资额为5.5155亿元(外汇券).到次年的1991年8月,该市得到批准的三资企业是445家,总额为8.8亿元,利用外资额达到了7.12亿元,占整个福建省的10%,占整个泉州市的三分之一.到了两年后的1993年8月底,晋江市得到批准的三资企业达到了1358家,利用外资额达到了75.5亿元.其中1992年1月至1993年2月新批准的三资企业是514家,占福建省的首位,合同投资总额为47.89亿元,其中利用外资额骤增至40.3亿元.其原因之一是1992年春县改市后,投资环境(电力,交通,通讯,供水等)的改善进一步加速,投资额有了增加.晋江市整体的三资企业的总产值1993年2月为18.1亿元,占了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33%.J比外,投入到晋江市的外资可以认为大部分是来自海外华人的资金.关于福建省整70体的外资,根据《福建经济年鉴1993》,1992年底之前在该省实际利用外资32.5亿美元当中,有68%以上是海外华人的资金(侨港资金).而且在1988年以后,包括晋江市在内的闽南地区的台湾资本有了迅速的增加.由于台湾当局的"三不"政策,1987年底之前台湾企业(台商)对福建的投资只有4000万美元,而且大部分台湾企业都以香港企业或外国企业的身分进行投资.1988年开始台湾企业对福建省的投资迅速增加,全省1991年底之前台湾企业的投资项目累计达到了1167项,合同投资额达24.99亿美元.在1992年度各国,各地区对福建省的投资当中,台湾仅次于首位的香港列第二位.就晋江市来看,台湾的晋江籍人超过了i00万人,截至1991年,该市的来自台湾的投资额为2.27亿元(外汇券),占泉州市整体的三分之一.其中近一半(1.12亿元)是台湾企业全额出资(独资).2.股份制的侨资所带来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模式比较有名的有:以集团企业为主体取得发展的"苏南类型(模式)",以家庭工业为主体取得发展的"温州类型",以及通过股份制给乡镇企业带来发展的"晋江类型"(有时也叫"泉州类型").晋江(泉州)类型的主角是侨属侨眷.这种形态是私人相互拿出资金,固定资产,劳动力等兴办企业的方法,是以"专业户"为基础而产生的新型经济联合体.表21981—1987年晋江农民联合企业发展状况乡镇企业总数(家)194419362271396855815418农民联合企业数(家)133544714279539974329乡镇企业占农民联合企业的比率(t)7280931.4470.4471.6279.9农民联合企业职工人数(人)1018618940215807945296233113628同上人数占乡镇企业工人总数8.85183517.5749.3258.3667.66的比率(%)农民联合企业的平均职工数(人)743530282426农民联合企业收入总额(万元)188144285397321274693254738占同上乡镇企业整体的比率(%)10.9823.9221.9557.9364.0567.88农民联合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元)555.6739.8932.4809.5资料来源:<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晋江卷》,第132,389,402页.从表2可以知道,改革开放以后,以农民集资为基础的企业兴办取得了发展.至1985年该市兴办了3997家农民共同筹集资金等创办的"集资企业",这种企业占该市全部乡镇企业数的71.62%,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64%,集资企业的职工人数占乡镇企业总职工人数的58.4%,达到了96200人.就泉州市整体来看,至1988年侨属侨眷以这种方法创办了5480家侨资企业,吸收了2o万人劳动力,年产值达到了5亿余元.其代表性的镇71是陈埭镇.该镇是80年代初期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项南称赞为"侨乡一枝花",福建省头一个产值达亿元的镇.这些企业是由几户到十几户的农民合作兴办的联办乡镇企业.根据改革开放以后至1986年前半年的统计,在该镇的457个乡镇企业中,有404个,88.4%是农民集资兴办的乡镇企业.农民联合兴办的企业有各种各样,农民之间联合是主要的,另外还有农民和外商直接合作经营等.合作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生产,销售方面的全面合作,也有资金,技术,国定资产,劳动力等的单项或数项的合作.72表3海外华人赠送给泉州市,晋江市眷属的小型生产设备福建省1986泉州200其中晋江3717929福建省2081988泉州其中晋江112762171福建省1992泉州其中晋江资料来源:《福建经济年鉴》1985年度以后各年度版;《福建侨报》,1994年2月6日;《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晋江卷》,第384页.①:《福建日报》,1991年2月12日.总之,晋江市总人口的69.3To(1987年)是侨属侨眷.来自海外的汇款,物资赠送等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79年至1987年期间晋江市的侨属侨眷投资兴办的企业达到了3325个,占了该市群众集资兴办的企业数的60%.政府仅对海外华人出于建设侨乡经济的目的赠送小型生产设备实行特别优惠措施.从1984年开始,政府对海外华人赠送给故乡的2万元以下的小型生产设备实行了特别减税的措施.自1988年开始对1O万元以下的小型生产设备实行特别优惠措施(免除进口关税等).由于这种政策,海外亲属开始向侨乡寄来小型生产设备.这似乎也被看作一种"合作"的形态.表3是海外亲属赠送给晋江市的小型生产设备的数量.从该表来看,海外亲属赠送给泉州市地区的小型生产设备近年来占了福建省整体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