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doc
3页试论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何一澜摘要:高职英语教学的专门原则虽然与一般教学原则有关联,但并不是一般教学原则的照 搬和重复高职英语教学原则应反映高职英语学科的特点、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点,还要 反映中国人教英语和学英语的特点通过观摩、学习并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实践,论文提出 上好高职英语课的一些基本教学原则关键词:高职 英语教学 教学原则 作者简介:何一澜(1983-),福建泉州人,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 高职英语教学,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福建 泉州362000 )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英语水平很好,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有的 教师英语水平虽一般,教学质最却高于常人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反旁?还有,在高职英语教 学中怎样处理英语和木族语的关系?怎样把英语课上成真正的英语课?作为高职院校英语 教师,如果对以上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高职英 语教学的专门原则虽然与一・般教学原则有关联,但并不是一般教学原则的照搬和重复高职 英语教学原则应反映高职英语学科的特点、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点,还要反映中国人教英 语和学英语的特点通过几年来观摩、学习其他老师的英语教学公开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 践,笔者悟出了一些英语教学要诀,并将其作为上好高职英语课的基木教学原则来遵循,效 果较好。
现不揣冒昧简述于下,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一、 英语教学尽可能不用汉语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用英语进行英语教学是实践性的具体表现,是英语教学 成败的关键用英语讲行英语教学的原则要求授课时教师基木上川英语讲述和对学生进行指 导,也要求学生基木上通过英语来提问并与教师进行交流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英语作 为交际丁•具来教和作为交际工具来学”的根本方面这样,英语既是教学的对象,乂是教学 的手段;教英语不只包括教学内容,也包括教学形式;从而体现出英语课不同于其他课的一 大特点如果一名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大量用汉语來教英语,必然会影响英语课的课堂气氛英语 课上英语气氛不浓,一是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影响学生英语语感的发展,三是影响教 学材料的复习巩固,四是影响英语教师白身英语水平的保持和提高这样,就很难保证高职 英语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也就很难说是把英语课上成了真正的英语课要贯彻用英语进行英语教学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具体应如何做呢?第一,要尽量使用 学生已学过的词汇及句型;第二,词汇及句型要随着教学的前进不断更新;第三,对不同系 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英语课要进行专门的课堂英语教学设计,并能做到新I口教材更替。
当然,强调用英语进行英语教学的原则,并不是要求教师绝对不许在英语课上说汉语 用英语教英语是从交际的角度来要求的,必须以学生能懂为标准为此,教师可配合以板书、 图片、多媒体、情景设置、体态语言等方面来降低语言难度,加强交际效果在非用汉语不 可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度地使用二、 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用英语进行思考,指的是没有木族语思考的介入,或者说本族语思考的介入被压缩到了 极不明显的程度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表达和理解,这是英语能 力真正流利、熟练的境界和标志引导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用英语进行思考,就务必要解决学生的“怕错”心理和“不熟练” 状况其实,我们平时在用汉语交际时,也有想一想再说的情况;或是把原来想说的话在心 里斟酌斟酌,换成另一种说法来表达由于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思考起来习以为常,于是不 会有精神负担但是在用英语交际时,学生普遍因为“怕错”而要想了又想,再加上词汇量 不多,句型不熟悉,所以就导致了要先把想说的话在心里用汉语想一遍,翻译成英语,而示 再表达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译”因此,要消除“心译”,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首 先就要消除学生的“怕错”心理怕错”是由于对英语这一门交际工具不熟练造成的, 因此,在LI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词汇量的扩充,增加3型练习的机会,特别是要增加 课堂情景交流的机会,训I练学生养成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的习惯。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还要加强英语逻笹性的练习,形成英语的思想定势 由于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定势主要是汉语,因此,英语思考的培养,就要研究和处理英汉两种 语言的关系经验证明,对学生来说,用英语思考嚴难、最常被卡住的地方,大多是英汉两 种语言和文化差异最大的地方,是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截然不同Z处,如there + be 结构、定语从句结构、地点状语从句结构等为了使学生用英语思考时思路通畅,就要把英 汉两种语言的差异点作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多多进行练习,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因此, 英语教学就需要以英汉对比为背景,实行有针对性的实践练习三、 重视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在学英语之前一直是用汉语思考,用汉语交际,汉语的语言习 惯也时刻在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产生着影响因此,英语教学必须重视汉语问题,正确对待 汉语从平时的观摩课可以发现,有的英语教师在备课时没有重视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把原木一堂生动活泼的英语实践课变成了一堂枯燥乏味的抽象理论课;而有的英语教师能通 过讲解和联系,把汉语和英语相同的表达习惯迁移到英语使用中来,提高了教学效率可见, 重视汉语的作用是我们英语教学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汉语和英语同样都是用来交际的人类语言,必然有其共同的规律;而汉语和英语又有不 同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模式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第一,在备课时,要结合汉 语和英语的特点及异同,在词性、词义、语法、句型上将汉语同英语进行具体而深刻的比较; 在上课时,要做到有异同就要对照讲解并进行反复练习第二,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白 觉比较两种语言的异同,把白学重点放在两种语言的对照掌握上第三,在课堂上要加强翻 译练习翻译实际上是进行英汉、汉英语言对比的一种形式通过翻译,特别是由英译汉再 到汉译英的还原对译,学生会门然而然地深刻领悟两种语言的异同,并在意识中形成这两种 语言相互转换的思维系统,从而在实践中表现出流利的言语行为四、 结合学习中西方文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英语教学方针是“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也就是说我们英语教师 不要一味地为学生呈现过多的抽象英语理论,不能把高职英语上成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 而在教材内容有限的基础上,如何安排好每一堂英语课,如何使学生在“够用”的程度上继 续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极大兴趣,这些才是我们高职英语教师需要下功夫的地方在这儿年的教学过稈中,笔者经常采用结合学习中西方文化的方法来扩大学生的知识 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
比如,在讲到西方教育体制的时候,英语 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追溯中国教育体制的演变过程,可以介绍封建社会时期的六艺(the six arts)> 八股文(Eight-part essay科举制(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和四书(Four Books) 五经(Five Classics),同时把这些内容尽量用英语呈现如四书:《论语》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x《孟了》Mencius、《大学》The Great Learningx《中庸》The Doctrine of the Meano 五经:《易经》The Book of Changes尚书》The Book of Documents诗经》The Book of Poetry> 《礼记》The Records of Ritesx《春秋》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o又如,在讲到西方文 化的时候,英语教师可以用英语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Opera),介绍京剧的 四种角色(the four types of the character roles in Beijing Opera)生、旦、净、丑;还可以介 绍不同的脸谱(Facial Painting)代表的不同含义,如红色(Red)象征忠勇、正义、威武、 庄严(royalty,叩rightness),大多用于富有血性的人物,如关羽;黑色(Black)表现公正无 私(stern),如包公,或表现暴躁、鲁莽、耿直(rough, honest),如张飞;黄色(Yellow) 表现性格猛烈、轻率(rashness, fieriness),如《南阳天》中的廉颇;白色(White)大多表 现阴险、狡猾、居心叵测(deceitful),如赵高;金、银色(Gold / Silver)—般用于佛祖.和神仙…类人物(gods / demons),如如来佛、一郎神,方时也用于- 如此等等。
些比较有法力的精怪如果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把中西方文化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用英语进行介 绍和讲解,学生不但能够学到很多课木以外的知识,扩大了视野,而且也教予学生学习语言 的核心意义——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只有在对文化热爱的基础上才能学好语言,用好语 言这样,也就能够从根木上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参考文献[1] Jane Willis. 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English [M].London: Longman, 1981.[2] Stephen D. Krashe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J. London: Pergamon Press, 1982.[3] 教冇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稈教学要求(试行)[S].上海:上海外语教疔出版社,2004.[4] 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 研究,2006(5):243・247.[5] 刘润清.英语教冇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6] 许芳梅.上海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J].教行发展研究,2004(12).[7]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