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部编版初中下册九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深圳专用)01(考试版).docx
12页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深圳专用)01语 文(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书写(3分)见字如面,写一笔好字,赏心悦目,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徜徉吧…… 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整洁一、基础(25分)阅读下面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1-3题(7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意味着自信自立、不屈不挠,既没有面对困难絮絮叨叨的抱怨,也没有附庸风雅、矫(①)揉造作的伪饰,更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地盲从。
它意味着无论欢乐抑或忧戚,既要乐观地怀有面对未来奋斗终身,又要拥有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了可望而不可jí(②)的梦想,背离桑梓,不懈追求;仁人志士为了安定和谐的未来,马革裹尸,前仆后继;就连yǔ(③)偻提携也会高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自强不息是对心灵的历练,是对德行的培养,我们要做自强不息的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纵使前路坎坷,你我永不言弃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①矫揉造作( ) ②可望而不可jí( ) ③yǔ( )偻提携2.对于语段中几个词语,大家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附庸风雅”是一个褒义词,指的是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建有力,永无止息C.“历练”这里指的是经历和锻炼,也可以指经历的事情多而有经验D.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3.语段中的划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班级开展“少年当自强”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4-6题8分)4.你在运用搜集到的材料写作演讲稿时,发现下列诗句有一项不能体现这种“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请选出这一项( )(2分)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C.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5.在列举事例时,为了句式整齐,演讲时更有气势,请将下文补充完整3分)邓稼先心怀祖国,鞠躬尽瘁,无愧“两弹元勋”; ① , ② , ③ 6.小深同学想以《少年志当存高远》为题写一篇演讲稿,他就选材问题邀请你参加组内讨论3分)小深:我搜集了两则材料:一个是周恩来少年时勤奋苦学,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另一个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仍想收复失地的故事大家觉得我的演讲稿中用哪一个材料更合适呢?小圳:我认为用周恩来的故事更合适小语:我不同意小圳的观点,我觉得陆游的故事更好组长:大家在发表意见的时候除了要明确观点,还要说出一点依据下面请你来说说你: 7.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0分)(1)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2)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3) ,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4) ,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6)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7)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启迪我们即使前路坎坷,未来仍可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8)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作战目的和自己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47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1题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恕①,字道原,筠州②人恕为学,自历数、地理、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③借览次道日具馔④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家素贫,毫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悉封还之 (选自《刘恕传》) [注]①刘恕:《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②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⑨枉道:绕道④馔:zhuàn,饭食。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衾拥覆 B.或遇其叱咄/或异二者之为 C.家素贫/可以调素琴 D.司马光遗以衣袜/父母岁有裘葛之遗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②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10.在求学的过程中,宋濂和刘恕遇到了哪些共同的困难?根据提示填空3分)困难解决办法人物性格①宋濂: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刘恕: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生活之苦宋濂:③安贫乐道清贫自守刘恕:毫妄取于人,悉封还之11.读了[甲]文,很多人并不赞成这种师生关系,认为先达的态度倨傲粗暴,而作者又过于谦卑恭敬,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3分)(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2-16题14分)【材料1】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适合自己年龄、阅历的书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读书时的选择很重要如此说来,读与不读要有所推敲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要学会选择,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材料2】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上有矫健的雄姿、舞台上有曼妙的身姿、T型台时尚的风姿……,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
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充盈我们的心灵连绵不断的阅读还可以潜移默化养就读书人的高贵气质,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材料3】怎样开卷更有益?开卷,要做到略读和精读相结合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浅尝不就是蜻蜓点水吗?有些知识只要知道就行;狼吞不就是鲸吞吗?有些知识要求迅疾、新鲜;有些知识需要细嚼烂咽,如经典思想需要品读,要品读,需要把心静下去,需要把时间投入进去,使之消融于我的精神之中开卷,要做到权衡和思考,“权衡”与“思考”,所谓“权衡”即比较,可把书与书的知识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书与实际知识进行比较;可以古今知识比较,也可以中外知识比较,文化、制度、思想、建筑等等无不可以比较,所谓思考,即通过人的读书,开掘人的潜能,用知识帮助人去想问题,想现实的,想过去的,想未来的,大至宇宙,小至方法,无所不思,无所不虑,这样的思考,也是一种思考的积淀,达到一定的量时,思考才会精妙起来。
开卷,要将读到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连接起来,书本是死的,但书中的智慧是“活”的,通过读者的大脑,在与实际生活融会运用的过程中,会产生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反应,能够催化出最佳的工作实效开卷不能本末倒置如果登岸舍筏,为知识而知识,将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12.材料1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3.根据材料1的内容,说说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阅读3分)14.简要分析材料2的论证思路3分)15.下列最适合作材料3最后一段论据的一项是( )(2分)A.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别林斯基)B.无论你读到了多少知识,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萨迪)C.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D.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16.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几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7-19题13分)母亲的手 庄因①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