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央视节目“你幸福了吗?”.doc
3页浅谈央视节目“你幸福吗? ”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走基层百姓心声》系列栏廿,记 者奔赴全国各地採访了各类职业的普通百姓,以“你幸福吗”的问句为主打,一 时间,各类“神冋覆”层出不穷,折射出人生百态,引发网友热议,更引发了我 们的思考在郑州一火车票代售处,一 18岁的大学生被问:“你觉得幸福吗? ” “幸福 啊” “你觉得幸福是甚麽呢? ” “每天把该做的事做完之後,舒舒服服地玩 就是幸福 “最想要甚麽? ” “最想要甚麽……女朋友 “那最坏的事呢? ” “最坏的事是为接受你的採访,队被人插了一对年轻夫妇受访时,丈夫先说: “我很幸福,幸福就是两个人相爱当回答他俩最大的遗憾时,妻子则答:“他 没给我买大房了,我们的房了太小了有位售货员说:“幸福就是快乐,幸福不 光是挣钱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不是吗? ”,但问到大多数的打工仔和农民, 他们的一致冋答就是:“赚到更多的钱就是幸福对于这一系列的冋答,间接反映了时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在浙江海宁採访时 一位大爷的回答被奉为“神谕”记者:“大爷,您今天收了多少瓶子? ”答「'73 岁问:“您收了多少个瓶了了? ”答:“我现在(靠)吃政府的低保,650块一个 月,政府好。
问:“您觉得您幸福吗? ”老人:“我耳朵不好对此,我想说的 是这种情况有两种:一是记者觉得有这样的人,他们的精神境界已远远超击物质, 认为捡垃圾过牛活是很幸福的,因为他们很自由;再者就是记者根本就没有思考, 认为一个73岁时还在靠捡瓶子吃低保度日的老人会幸福另一则“我姓曾”的回答也受到网友热捧山西太原清徐县北营村的一位务 工人员面对提问先是推脱:“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但记者追问:“您幸 福吗? ”这位原务工人员上下打量了一番记者,然后答道:“我姓曾对于这答 非所问的解读,我想一定充满无尽的辛酸和沉重他的第一反应竞然是姓氏,却 丝毫没想到“幸福”这个词语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需耍和利益不同,阶级立场不同,人们的价值观 往往不一样低端收入人群为物质上能不能得到改善而焦虑,小康群体为情感上 的问题而焦虑,有社会责任心的高收入群体则为社会问题而焦虑不同的价值观 对个人与社会冇着不同的导向作用,除此Z外,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活动以及人和道路的选择,也貝有普遍的、显著的导向作用我们一定耍树 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自 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的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的社会 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这两个方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个人 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耍地位;其次,社会 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基本前提和条件为什么大多数的低收入者或者部分高收入的民众把幸福建立在多挣钱上,我 想更多的是他们忽略了社会价值的幸福感,他们把大多数快乐建立在自我物质生 活的满足上了,因此才有了那么多的焦虑同时这也折射岀了民生问题,贫富差 距的拉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医疗保障问题,看病难,看病贵,人们不得不多 挣钱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其次生产安全问题,食品安全,农民工工作环境的安 全问题一直怵I扰着大众,幸福或许对于有些人来说还是一个很遥远的话题要想 真正提高大多数人民的幸福感,我想政府应该解决他们的首要问题,减轻他们的 负担,让他们减少对生活的忧虑,发自内心的幸福,而不是在镜头而前,而对突 然的询问不知所措,或许仅仅就是敷衍一句“我很幸福但是通过“你幸福吗? ”这期节目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与思考,在祖国 的转型期,关键期,让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让国家也认识到这个问题是很重要 的,我们不应该一味的追求GDP的增长,正如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所说的 那样: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 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才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 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來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人的上层建筑 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 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如果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则会阻碍社 会的发展,因此在关键期了解大众们的价值取向是一件很迫切的事正确而充分 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文化 之中蕴含着人类的智慧,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因此“你幸福吗? ”这句话在祖 国的大江南北,世界各地追问其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暂且忽略它的结果, 仅仅对这个问题花一些时间思考就能有所感悟,我们每天在忙碌着什么,我们做 的事情到底为了什么?或许冇些浮躁的你,哪一天被问及“你幸福吗? ”你才会 静下心來思考口己的人生,思考这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