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级识别重性精神病标准解读.docx
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二级识别重性精神病标准解读 识别重性精神病 (二级书P18) 心境障碍 (一) 概念: 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耐久的情感或心境变更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的变更,可有精神病性病症,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片面可有残留病症或转变为慢性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心境障碍包括双相障碍、躁狂症和抑郁症等几个类型双相障碍具有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临床特征,既往称躁狂抑郁性精神病躁狂症或抑郁症是指仅有躁狂或抑郁发作,习惯上称为单项躁狂或单项抑郁临床上单项躁狂较少见 (二)临床表现: (1)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情况不相称,可以从高兴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就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展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病症 【病症标准】以心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例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四项) ① 留神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② 语言增多 ③ 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 ④ 自我评价过高或浮夸 ⑤ 精力充满、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宁静,或不断变更筹划或活动 ⑥ 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⑦ 睡眠需要裁减 ⑧ 性欲亢进 【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给别人造成危害或不良后果 1 【病程标准】 ① 符合病症标准或严重标准至少已经持续一周 ② 可有某些分裂病症,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病症 标准,在分裂症缓解后,得志躁狂发作标准至少一周 【摈弃标准】摈弃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 【说明】本躁狂发作标准仅适用于单次发作的诊断 ★1双相情感障碍(F31):见二级书P18 它的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展现两次)展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满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裁减(抑郁)发作期间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与其他心境障碍 ,本病男女性中的发病率较轻较为接近 混合型发作时双相障碍的亚型,指躁狂病症和抑郁病症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展现,临床上较为少见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向时发生,例如一个躁狂发生左的患者突然转为抑郁,几小时后又再复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患者既有抑郁的表现,如一个活动明显增多,讲话滔滔不绝的患者,同时有严重的消极想法;又如有抑郁心境的患者可有言语和动作增多但这种混合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相或抑郁相混合发作时临床上躁狂病症和抑郁病症均不典型,轻易误诊为分裂情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快速循环发作是指过去12个月中,至少有4项心境障碍发作,不管发作形式如何,但符合轻躁狂或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标准。
目前发作符合某一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 1、 双相障碍,目前为轻躁狂:目前发作符合轻躁狂标准,以前至少有一次标 准符合某一型抑郁标准 2、 双相障碍,目前为轻躁狂:目前发作符合轻抑郁标准,以前至少有一次发 作符合某一型躁狂发作标准 3、 双相障碍,目前为混合性发作:目前发作以躁狂和抑郁症混合或急速交替 (即在数小时内)为特征,至少持续2周在开和抑郁病症均很突出 4、 双相障碍,目前为快速循环发作: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有4次情感障碍 发作,每次发作符合轻躁狂或躁狂发作,轻抑郁或抑郁发作,或情感障碍 2 的混合性发作标准 ★2抑郁症—(F32) 见二级书P19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情况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观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以展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病症某些病例的焦虑或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病症标准】 ① 兴趣流失、无高兴感 ② 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③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④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⑤ 联想困难或自觉斟酌才能下降 ⑥ 反复展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⑦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⑧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⑨ 性欲减退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楚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①符合病症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经持续2周 ②可有某些分裂病症,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病症标准, 在分裂症缓解后,得志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摈弃标准】摈弃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说明】本躁狂发作标准仅适用于单次发作的诊断 (一) 环性心境障碍 (二) 恶劣心境 3 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惧怕,强近、疑病病症,或神经衰弱病症的精神障碍物本障碍物有确定人格根基工业,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病症没有可表明的器质性病变作根基工业,与病人的现烊情况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病症感到痛楚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根本完整,病程多迁延各种神经症性病症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 【病症标准】 至少有以下1项: ① 惧怕; ② 强迫病症; ③ 害怕发作; ④ ④焦虑; ⑤ 躯体形式病症; ⑥ 躯体化病症; ⑦ 疑病病症; ⑧ 神经衰弱病症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楚,促使其主动求医 【病程标准】 符合病症标准至少已3个月,害怕障碍另有规定 【摈弃标准】 摈弃器质性精神障碍物、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物、 各种精神病性障碍物,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物等。
★3惧怕障碍:(包括广场可怕和社交可怕) —F40 见二级书P19 概念: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情况为主的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惧怕发作,惧怕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病症病人全力回避所畏缩的客体或情况,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 【诊断标准】 ①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②以惧怕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 A 对某些客体或情况有猛烈惧怕,惧怕的程度与实际危害不相称; B 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病症; C 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4 D 知道惧怕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操纵; ③对惧怕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务必是或曾经是突出病症; ④摈弃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 ⑴ 场所惧怕症: F40.0 【诊断标准】 ①符合惧怕症的诊断标准; ②畏缩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环境,如广场、闭室、黑暗场所、拥挤的场所、交通工具(如拥挤的船舱、火车车厢)等,其关键临床特征之一是过分惦记处于上述情境时没有即刻能用的出口; ③ 摈弃其他惧怕障碍物 (2) 社交惧怕症(社会焦虑惧怕症): F40.1 【诊断标准】 ① 符合惧怕症的诊断标准; ②畏缩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如在公共场合进食或说话、聚会、开会,或怕自己作出一些难受的行为等)和人际接触(如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怕与他人目光对视,或怕在与人群相对时被人扫视等); ③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畏缩批评; ④ 摈弃其他惧怕障碍。
特定的惧怕症 —F40.2 特定的(单项)惧怕障碍 【诊断标准】 ①符合惧怕症的诊断标准; ②畏缩对象是场所惧怕和社交惧怕未包括的特定和体或情境,如动和(如昆虫、鼠、蛇等)、高处、黑暗、雷电、鲜血、外伤、打针、手术,或尖锐锋利物品等; ② 摈弃其他惧怕障碍 5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