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30108071
  • 上传时间:2021-12-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0.2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一、为什么历史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1. 什么是学生生活要让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首先我们要对学生生 活有一个理解和认识生活一一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学生生活一一学生在生存和发展中的各种活动学生在生存和发展中的活动包括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 方面学生生活在家庭环境中,但是他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社 会的,要让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就要把历史教学与学生 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也要 联系其家庭和社会生活实际2•历史教学为什么要贴近学生生活(1) 学生厌倦沉闷的历史课堂我们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 欢历史课学生所喜欢的历史是《三国演义》、《岳飞传》等 历史题材的电影、评书广播因为这些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 把那些原本遥远而陌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演绎得惟妙 惟肖、有血有肉学生不喜欢历史课主要是觉得死记硬背的 东西太多,没有意思他们最不喜欢的是老师对教材内容枯 燥无味的介绍学生厌倦枯燥无味的历史学习希望老师教 给他们生动而有趣的历史2) 新课程倡导历史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强调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结合,是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明确指出: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加强 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就历史学科来说,如何基于学生 个体生命发展的需求而建构历史课堂生活,成为历史教师探 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历史教师应该为之努力和实践 二、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与实践1,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历史什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所谓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创设 出类似史实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或由此启发学生思 维,引起联想历史是不能重演的,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堂 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就应当让历史“重演”在历史课堂 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切 身的体验与判断,感悟历史的价值与内涵怎样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呢…•利用知识虚拟情境案例1在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时,老师为学生虚 拟了这样一个历史场景假若坐着时空穿梭机,来到距今 70万到20万年前,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来考察北京人一 天的生活,你会观察到什么呢?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合理的想象,讲述北京人一天 的生活这个案例教师利用了学生对北京人的了解,虚拟了 一个情境,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讲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进行了一次北京人的生活体验。

      •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案例2在学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内容时,教师出示 了两幅“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让学生观察宣传画之后,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两幅’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 ”这两幅宣传画是大跃进时 期的真实写照,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浮夸现象, 为什么要浮夸?这种不实事求是的浮夸带来的是什么结 果?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从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历史图画引发 出来的,学生在学习中成为直接的观察者和参与者,透过这 两幅图画,理解了 “大跃进”时期的浮夸现象及其危害•角色扮演进入情境案例3在学习唐朝经济繁荣的内容时,一位教师为学生虚拟了 这样一个历史场景:“假设我们乘着时间隧道来到唐朝,我 们将怎样生活呢?你可以是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官吏、 皇帝等身份,基本要求是符合唐朝经济生活的实际 学生以不同身份讲述其生活生1:我是唐朝的农民,我用曲辕犁耕地,用筒车灌溉 庄稼,生产效率比以前提高了许多生2:我是唐朝的商人,经营高档陶瓷,我的店铺里有 三彩陶器、有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我的越窑青瓷是专 门从运河水路运到这里来的此案例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虚拟了历史情境,让 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去体验唐代的生产生活,使学生“神入” 其中,抓住了唐朝农业、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展开历史想象, 如同亲身经历了唐朝的盛世生活,增进了对唐朝盛世历史的 认识与把握,使学生对历史产生亲切感。

      2、巧设问题,让学生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历史与现实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过去了的现 实,现实是历史演变的结果从历史教学的角度来说,要使 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历史与 现实进行联系,引导学生从历史中看现实,从现实中看历史 这种联系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认识 现实案例4一位教师利用生活中的一个案例,设计了相关问题,让 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法家、儒家、墨家、道家的思想的体现, 并引发学生思考认识鉴古知今应与时俱进有一位贫穷的母亲,不忍心看着儿子挨饿,但是口袋里 实在没有钱,唯有在超市内偷点食物她偷取食物时被超市 职员发现,控告她店铺盗窃罪以下是市民的不同反应: A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偷东西就是触犯法律,理应被判监 巻oB虽然偷窃是违法的行为,但这位母亲为免儿子挨饿,才去 偷东西,这是出于爱子心切,有关方面给她警告和教育就够 了C人们应该相亲相爱,她偷东西是为了救活爱儿,动机是好 的况且这个超市每年都赚取丰厚利润,施舍一点给穷人也 没什么大不了的D在宇宙万物中,损失少许食物算得了什么,何必斤斤计较1、 上述四种言论或观点,各代表哪一家的思想.A法家B儒家C墨家 D道家 问题2、 如果由你来判决,会做出怎样的决定,为什么?..学生可自由作答。

      主张法治的,可指出奉公守法是每个 公民应有的责任,法外开恩只会养成侥幸的心态,破坏社 会秩序;主张从宽处理的,可指出人际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关 键每事都绳之以法,不知变通,最终只会增加民间的戾气, 导致社会不安这个案例的问题设计非常巧妙,它以生活中 的一个案例为问题背景,让学生理解法家、儒家、墨家和道 家思想,从而认识到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到了今天仍有实用 价值,但在鉴古,知今的同时,应该与时并进3、 开发资源,让学生在身边的生活中探讨历史历史教材是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历史 是“人”的历史,正是人的“生活”才构成了异彩纷呈的历 史画卷我们今天的生活实际上就是人类历史生活的一种延 续、进步和发展,而我们未来的生活也必然要从现在起步学生生活在社会中,他们虽然年纪小,但也具备一些知 识和生活经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开发一些适应学生 年龄特点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历史学 习,使历史教学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案例5一位教师在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内容时,精心选择 了教材之外的一些材料,并把它做成了示意图教师由示意图提出问题:“这个示意图说明了什么”? 学生由此清楚的认识了生产的全球化。

      教师选择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汽车,并把 汽车生产的相关资料用直观图示展示出来,作为学生历史学 习的材料,直观形象,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收到了很 好的教学效果案例6学生在学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内容时,教师把当今社 会人们对圆明园修复问题的争论引入课堂,提出问题:“你 对圆明园修复的问题有什么看法? ”学生各抒己见生1、我同意全面修复,因为这样可以重建我们的民族自尊 心生2、我反对修复,因为圆明园是一个耻辱,虽然圆明园曾 经辉煌过,况且把钱用在修复上,就不如把钱用在刀刃上, 用在这上面简直是浪费生3、我同意部分修复,因为这样就可以和原来残破的那些 形成对比,外国人也会看到中国不再弱小,不敢再侵略中国 生4、我反对现在修复,因为现在中国还不是很富裕,有钱 应该用在刀刃上,等将来我们强大了,我们要让外国人把抢 走的东西给送回来,到那时我们再全面修复生5、我同意修复,但不是用中国自己的钱,而是把外国人 抢走的东西拿回来,让他们给送回来打破的那些,谁打破 的让他们赔生6、如果我们修复的话,就会让外国人觉得我们欺负完你, 你们中国修复了就完了,会认为中国好欺负,他们可能还会 再来欺负你。

      如果不修复的话,中国子孙又会缺少民族自 尊,外国人也不会认为你有这个实力我的观点就是修复一 半,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再抢回它来这位教师在教学中 把现实中关于圆明园修复的问题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参与圆 明园修复问题的讨论,把历史学习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起 来,用他们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说明现实社会问题三、在历史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应注意的问题1、要有机结合,不要生拉硬拽任何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的意义,关键都是确立它们内在 的、本质的、有机的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也是这样,通 过实事求是的有机联系,使学生更好地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 现实,不能生拉硬拽、刻意渲染案例7一位教师在讲授了 "九一八”事变的内容之后,让学 生齐唱国歌,看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唱国歌有什么感受 随着音乐的响起,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从日军屠杀 中国人、东北三省沦亡到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教师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熟悉的国歌联系起来,旨在激发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人感觉实在生拉硬拽,刻意拔高 特别是大屏幕上出现的画面,距学习主题偏离得太远,九一 八事变和奥运会怎么能联系起来呢?真是令人费解这就是 生拉硬拽的结果2、 要具体生动,不要空泛议论历史知识和历史认识都是具体的,是来源于历史上曾是 活生生的人与事。

      学生要能够真正掌握知识和提高认识,其 前提是对历史事物的了解和理解学生只有具备了具体的知 识,才能生成相应的观念和认识,凭空议论是历史教学的大 忌案例8一位教师讲《五四运动》内容时,提出一个问题:“我 们今天应该怎样弘扬五四爱国精神有的学生说:“我们要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的说:“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 热爱祖国有的说:“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报效国家案 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要让学生弘扬五四爱国精神,出发 点是好的,但是教师的这种联系学生实际的做法,必然出现 学生空发议论的结果,因为教师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没有来 自于具体的史实3、 要方式多样,不要简单说教案例9学生在学习昭君出塞这一内容时,教师讲了这样一段 话,王昭君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换取了社会、国家的安定, 促进了民族团结,历史上像王昭君这样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牺 牲的人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今天只要祖国需要, 我们也应该为祖国做出牺牲和贡献,因为我们心中只有一个 声音,那就是“爱你,我的祖国此案例中教师的一番话, 充满激情,也很有教育意义,但是大而空的简单说教,不可 能收到实际效果四、互动对话怎样开发和利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教学资源•你对开发和利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素材有什么看法。

      你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哪些有益的尝试,有什么体 会和感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