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doc
3页《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质量检测试题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与山顶洞人的社会生活最为接近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大坟口人2.考古发现我国古代最早使用骨针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3.“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辇”这种现象最早出现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4.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排列方法应当是 ①青铜时代 ②石器时代 ③铁器时代 ④彩陶时代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5.我国古代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氏族内部产生了贫富分化 B、掸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 C、生产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 D、人们按父亲血统确定亲属关系,6.20世纪80年代,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大型青铜铸像,反映了 A、夏朝青铜艺术成就 B、商朝青铜艺术成就 C、西周青铜艺术成就 D、商和西周两代艺术成就7,孔子认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对这一观点的证明是 · ①周王室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 ②三家分晋 ③田氏代齐 ④诸侯不再朝觐、纳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8.下列选项中,对“三家分晋”表述正确的是A、卿大夫取代国君掌握国政 B.晋国国君将土地传给三个儿子 C、天子将晋国分割为三,封给王族 D.诸侯之间争夺土地,瓜分晋国9.战国时期,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有 ①山戎 ②匈奴 ③东胡 ④羌 ⑤犬戎 A、①② B.④⑤ C、②④ D.②③10.《周易》与老子的学说一致之处是 A、都包含了关于迷信的内容 B、都反对社会变革 C、都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都认为人类社会是在不停地运动1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下最有实力的派别是 A、儒家 B、儒家和道家 C、道家 D、儒家和墨家12.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的作品是 A、《诗经》 B、《离骚》 C、《孟子》 D、《逍遥游》13.下列选项中,反映和代表了平民利益的思想是 A、法不阿贵 B、兼爱非攻 C.制天命而用之 D、民贵君轻14.下列水利工程,处于淮河流域的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芍陂 D、西门豹渠15.下列手工业技术,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是A、金银错技术 B、灌钢法 C、青铜铸造技术 D.夹纻技术123456789101112131415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故尧之治天下也,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大田师,奚仲为工。
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宜其用,用宜其人泽皋织肉,陵阪耕田得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是故离畔者寡而听从者众譬若播棋丸于地,圆者专泽,方者处高,各从其所安——《淮南子·齐家训》 回答: ①以上史实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管理层是怎样分工的? ②社会生产已有哪些门类?③怎样进行交易?社会状况如何?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卒受惩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回答: ①从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带来怎样的社会结果?(不得摘抄原文)为什么会出现“民勇于公战”的局面? ②太史公的评价是否有道理?为什么?③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三、问答题18.试结合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是一个经历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时期。
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CBADCBAADCDABCD16.①尧舜禹时代分工情况是:舜为司徒,主管行政;契为司马,主管军政;禹为司空,主管建筑工程;后稷为大田师,主管农业;奚仲为工,主管手工业②社会生产门类:农、牧、渔、樵、工艺③通过以物易物交易社会状况:人人安居乐业,各得其所17.①结果: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富足,遵纪守法原因: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功授爵②有一定道理因为商鞅作为法家人物,主张以严刑峻法统治人民③因为变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获得人民群众支持其人个性果断,坚持自己主张,严刑峻法是成功原因18.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经历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经济上,由于铁农具使用和牛耕推广,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阶级上,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逐步取代奴隶主与奴隶两大阶级之间矛盾军事上,春秋争霸战争逐步发展为战国兼并战争,最终演并为封建统一战争政治上,为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各国纷纷变法,经一百年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确立思想文化领域异常繁荣,出现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