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30年铁路建设回顾与思考范文.docx
10页改革开放30年铁路建设回顾与思考范文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对于中国铁路是很不寻常的30年,铁路在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铁路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铁路的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铁路这30年的历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基于以上考虑,我今天专门讲讲改革开放30年铁路的建设与发展30年铁路的建设时间跨度长,这里,我只是从有限的几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初步认识和思考,同大家一起研究讨论 一、30年铁路的发展与建设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铁路仍然是客运和货运兼顾的常规铁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常规铁路虽然基本形式相同,但在技术方面,包括机车和车辆、线路和轨道以及列车的编组和运行都各不相同因此,各国铁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修建或改造本国的铁路铁路运输的这些发展,成为铁路新发展时期的突出特点 中国铁路的发展中国从1876年修建淞沪铁路以来,到1981年止的12022内,共建铁路50181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平均每年只修建铁路 300余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对铁路的修建有了统筹规划,修建铁路的速度达到平均每年800余公里到1981年底中国大陆铁路营业里程为50181公里,其中双线铁路为8263公里,电气化铁路为1667公里铁路总延展里程为89580公里从1876年到1981年止,中国铁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即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 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在此以前,英国商人曾在北京宣武门外建筑一条 500米长的小铁路,只能供人玩赏 1881年河北省唐山开平矿务局为了运煤而修建了从唐山至胥各庄的唐胥铁路这条铁路长9.7公里,后展筑至天 ),称为京绥铁路 辛亥革命后,从1911年至1949年这38年内,修建铁路的技术力量有所发展 1913年日本从中华民国政府取得修建满蒙五条铁路的特权,即四洮、开海、长洮三条铁路的借款权及洮承、吉海两条铁路的借款优先权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开始侵入中国整个东北地区,强占东北铁路其中属于有借款权的有:吉长、四洮、洮昂、吉敦等线;属于有委托营业权的有:沈海、呼海、吉海、齐克、洮索及沈山等线;属于委托承建和经营的有敦图、拉哈、秦海等线。
1935年,苏联把中东铁路作价让给伪满政权此后日本将哈尔滨至长春段以及满洲里至绥芬河段分别于1935年、1936年和1937年改为标准轨距铁路孟家屯至旅顺间原修建为1524毫米轨距的铁路,日俄战争后,俄国将宽城子以南的南满支线转让给日本,日本则于1904~192022间将孟家屯至旅顺间铁路改为1067毫米轨距的窄轨铁路,192022又改为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铁路 1921~1930年的2022内,东北地方政府以地方拨款修建了沈海、呼海、吉海、齐克、洮索等线及大通支线以上是中国东北地区从1911~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前的铁路建设情况 1912年中国政府与比利时签订陇秦豫海铁路借款合同,将已建成的汴洛铁路向东展延至海州,向西展延至兰州,成为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称为陇海铁路这条铁路的开封至徐州段及洛阳至观音堂段于1915年完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工程停顿1921年起由荷兰、比利时两国分别担任东西段的展筑工程东段铁路及连云港港口工程由荷兰公司承建,于1925年通至海州;西段1934年通至西安,1936年通至宝鸡 1932年山西省地方政府开始修建大同至风陵渡的南北同蒲铁路,采用1000毫米轨距,于1935年完成。
北同蒲铁路自大同至太原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时期改为标准轨距;南同蒲铁路自太原至风陵渡于1956年改为标准轨距 粤汉铁路的株洲至韶关段工程艰巨1929年中国政府派鸿勋主持修建,于1936年完工从此,自武昌至广州的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并与广九线接轨 1930年浙江省地方政府开始修建杭州至江山的杭江铁路,于1933年完成,并建成金华至兰溪支线以后向西展延至江西省,称为浙赣铁路,于1936年通至南昌,1937年通至萍乡,与株萍铁路联接 1932年中国政府决定修建芜湖至孙家埠铁路,后又建筑芜湖至南京段1935年自南京至孙家埠全线建成通车1934年中国政府为将淮南煤矿所产煤炭运至长江边,决定修建从田家庵至裕溪口铁路,称为淮南铁路,于1935年完成通车 沪杭甬铁路的萧山至曹娥江段,于1936年继续开工,同时修建曹娥江桥,于1937年11月完成1933年浙江省地方政府为沟通钱塘江两岸交通拨款兴建钱塘江桥,桥址在杭州闸口,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于1935年开工,1937年9月完成至此,上海经杭州至宁波的沪杭甬铁路全线通车当时中国全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已经开始在抗战开始以前不久,中国政府修建的铁路还有苏州至嘉兴的铁路以减少绕经上海的运输量,于1936年建成通车,后于1944年拆除。
计划修建株洲至贵阳的湘黔铁路,于1937年开工,1938年从株洲铺轨至兰田后停工,并于1939年拆除1936年开始修建重庆至成都的成渝铁路,仅完成一部分路基工程和个别隧道和桥墩即停工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修建铁路有了一定的自主权,有自己的技术力量,也有一些统一的技术标准,并开始有了制造机车车辆的能力 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修建的铁路主要有湘桂铁路、滇缅铁路、叙昆铁路、湘黔铁路和陇海铁路的宝鸡至天水段湘桂铁路原计划从衡阳开始经桂林、柳州、南宁至友谊关衡桂段于1937年10月通车,1939年12月通至柳州后因战争原因,柳州至南宁段在建成柳州至来宾段后即停工,南宁至友谊关一段亦仅建成友谊关至明江段滇缅铁路是从昆明至中缅边境的铁路,采用1000毫米轨距,1940年从昆明至安宁段建成通车,安宁以西则因战争原因停工叙昆铁路是从昆明至叙府的铁路,也是采用1000毫米轨距,到1941年建成昆明至沾益段后停工湘黔铁路是从柳州至贵阳的标准轨距铁路,线路横越云贵大山脉,工程艰巨,1939年开工,1944年从柳州至都匀段建成通车后即停工陇海铁路宝鸡至天水段于1939年开工,1945年建成通车。
当时陇海西段未被日军侵占,铁路仍维持运营,为运营需要用煤,于1941年建成咸阳至同官煤矿的咸同支线 1937~1945年,日本在侵占东北和华北等地区修建新线如下:在华北地区有北京至古北口铁路、石家庄至德州铁路、新乡至开封铁路、东观至潞安铁路等,共长608公里;在东北地区有图佳、拉滨、长白等线,共长4752公里;在海南岛有榆林港至北黎铁路及八所至石碌铁路等共长254公里均为 1067毫米轨距的窄轨铁路 在台湾省,1907~1947年先后修建了台北至淡水、新竹至彰化等铁路,共长 645公里;基隆至台北等复线12022公里轨距均为1067毫米 中国从1876年修建第一条铁路到1945年这70年中,中国大陆共有铁路25523公里到 1949年可以通车的铁路为21989公里 新中国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修建铁路有了统筹的规划和统一的标准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从北向南推进,受到战争破坏的京包、陇海、京汉、南同蒲、浙赣、南浔及粤汉等铁路先后修复通车,并开展运输业务1949~1981年的32年内共修建了38条新干线和67条新支线为了加强既有线的运输能力,修建双线、扩建枢纽编组站、改善线路的平剖面及轨道结构、建设电气化铁路、设置自动闭塞,以及发展蒸汽、内燃、电力机车和车辆的制造业等,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内,先后建成的新干线有:成都至重庆、天水至兰州、来宾至凭祥、丰台至沙城、集宁至二连浩特、兰村至烟台、黎塘至湛江、宝鸡至成都以及鹰潭至厦门等铁路1958~1962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先后建成的新干线有:萧山至穿山、包头至兰州、南平至福州、北京至承德、兰州至西宁等铁路,并重建了柳州至贵阳的铁路1963~1965年的三年调整时期,先后建成的新干线有:兰州至乌鲁木齐、贵阳至重庆等铁路1966~1970年第三个五年计划期内修建的新干线有:贵阳至昆明、通辽至让葫芦、成都至昆明等铁路1971~1975年的第四个五年计划期内修建的新干线有:北京至原平、焦作至枝城、通县至古冶、株洲至贵阳等铁路1976~1980年的第五个五年计划期内修建的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