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辍学”反弹对“双高普九”的困扰及原因分析.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1768****007
  • 文档编号:240543673
  • 上传时间:2022-01-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51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辍学”反弹对“双高普九”的困扰及原因分析 自实施义务教化以来,控辍工作取得了肯定成果,但辍学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甚至出现反弹现象辍学缘由是多方面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辍学”反弹的主流缘由不是贫困,而是受学习困难和新读书无用论等因素的影响教化论坛小康社会/“辍学”反弹/控辍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比1989年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1]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是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康素养得到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化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化的机会,基本普及中学阶段教化,消退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十六大报告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价值之所在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就是报告中提出的接着“普九”基础教化阶段的“普九”任务有无落实,“双高”标准是否达到,“控辍”存在哪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的,这一系列问题是我们应直面并亟需解决的。

          一、义务教化阶段“控辍”的现状  1.实施义务教化以来,辍学问题得到有效限制  我国有着13亿人口,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普九”是整个教化的一个难点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化法》,正式以法律形式确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化”短短15年时间,我国教化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都有了明显提高1985年,全国小学在校生13370.2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5.9%;2000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为12156.7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1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由68.4%上升到94.89%,15年提高了26.49个百分点到2000年底在85%的地区基本实现了“普九”这对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无疑是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过去10年中国的基础教化对全世界小学入学儿童的比例从80%增加到84%做出了重要贡献[2]  据相关数据显示,入学率逐年提高,辍学率逐步降低,升学率稳步上升,巩固率逐步增加,这在小学阶段体现得尤为明显  如:1988年小学入学率为97.15%,1989年为97.44%,比上年增加了0.3个百分点;1990年小学入学率为97.8%,比1989年增加了0.4个百分点。

      1987-1988年流失率平均为3.3%,1988-1989年流失率平均为3.2%,降低了0.1个百分点升学率1988年为70.4%,1989年为71.5%,比上一年增长1.1个百分点1988年巩固率为96.90%,1989年为97.08%,比上年有所增长[3]  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初中入学率逐年上升,增幅较大据不完全统计,初中入学率1986年为56.86%,1992年为73%,1997年为87.1%,1999年达到88.6%,呈直线上升趋势升学率总体上也呈上升态势,1988年为38.0%,1992年为43.6%,1995年达到50.3%[4]  实施义务教化以后,困扰中小学教化的几个突出问题,正在向好的方面转变大多数地区老师的待遇有所改善,少数地区有了明显的改善;中小学老师队伍基本稳定,一度严峻外流的状况得到缓解;中小学老师的学历达标率逐年上升,民办老师已基本成为历史名词;中小学生中途辍学扩散的势头有所限制我国结束了基础教化自发、自流、无人管的状态教化所具有的强制性、义务性特点明显体现出来,这和教化的发达程度亲密相关  2.辍学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在实施“普九”过程中,中小学生入学率逐年增长、升学率逐步上升、辍学率有所降低。

      但是,学生流失、辍学现象并没有完全限制住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对193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义务教化水平定在9年或9年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共136个当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第134位而事实上,许多国家离所定的目标相差甚远在有资料可查的142个国家和地区中,当年我国中等教化“毛入学率”占世界第66位,与当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比,这个位置是不低的20世纪90年头初,我国政府根据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状况,把2000年实施基本“普九”任务的地区分为三类即占人口覆盖率85%的地区要求达到“普九”目标;占人口覆盖率10%左右的经济比较困难的地区,则要求普及初等教化,即“普六”;占人口5%左右经济很不发达的特殊贫困的地区,只要求普及初小,即“普三”或“普四”所以,到2000年底,事实上全国还有522个县(旗、场)没有达到“普九”[5]即没有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化的地区仍存在着辍学现象  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普及初等教化所下的定义,“普及”是要求“净入学率”达100%事实上,包括美国在内各国都很难完全达到(发达国家初等教化的比例为98%,我国在2000年达到99.1%)假如按这个标准,即使已经有85%的地区达标,也只能说是“基本”实现了“普九”。

      我国“普九”是以县为“人口地区单位”进行验收的验收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要求该县初中的“毛入学率”达到肯定水平(通常要求在95%以上),如通过验收,这个地区(县)总人口就全部列入已达到“普九”要求,所以事实上这85%的地区还有一小部分适龄孩子并没有进入初中就读,再加上各种缘由引起的辍学,使一部分初中生并没有读完初中就离开了学校据有关统计显示,1997年招收的初一新生为1836.47万人,到2000年毕业时为1633.45万人,也就是说有超过10%的学生中途辍学了[5]  另外,还有个别地区是依靠虚报数字来突击通过验收达标的,如有的农村中学年辍学率高达20%以上,在检查时却说限制在2%以内[6]  由此可见,我国的“两基”任务基本实现,但“双高”(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化标准并没有达到在向“双高”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肯定数量、不行忽视的辍学问题,这严峻影响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3.近年来,辍学现象起先出现令人忧虑的反弹  从1986年颁布《义务教化法》,特殊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到上世纪末“基本‘普九’,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以来,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普九”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

      我国“普九”的人口覆盖率已达85%,国民受教化年限达8年左右,青壮年文盲比1990年削减了4100万人,[7]我国是这个时期全世界人口大国普及全民教化成果最好的国家之一但是,我们也要从中看到凸显出来的问题  在不少农村地区特殊是边远地区,中小学生尤其是初中在校生辍学率又连年回升1997年辍学率为3.14%,1998年辍学率为3.23%,1999年升至3.28%,农村初中辍学率至2001年已高达5.47%,每年约有100多万人辍学[8]这些数字(实际数字可能会明显超过这些)是令人震惊的,但我们必需冷静地去面对、分析并解决  农村是我国教化的重点和难点农村中小学生占全国总数的75%十五”期间又是我国初中学龄人口入学高峰期一些教化专家指出,在国家全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学问经济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下,辍学率的上升是一股“文化沙尘暴”,其结果必将使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人力资源这一世纪工程落实    二、辍学问题产生的缘由  1.从总体上说,辍学问题表现出下列状况  (1)与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有关经济是基础,经济越是贫困,教化就越是落后经济不发达,就制约了教化的发展规模、速度,普及九年义务教化的难度相对也就越大。

      从我国区域来看,由东向西,从南向北,沿海到内地,城市到乡村,随着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学生的流失率也随之改变  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平均只有75%的人口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化,大大落后于全国,特殊是东部地区还有7个省区未完成扫盲任务西部未实现“两基”的391个县中,有22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9]  尤其是在老、少、边、穷等地,如某山区初中生一学期费用将近700元但有些山区家庭的年收入仅几百元,无法承受学生每年1400元的费用而目前当地小学巩固率高(巩固率为95%,但仅仅是普及六年的义务教化的巩固率),主要得益于寄宿制,学生有补助,否则山区要流失2/3的学生[10]那么,可想而知,假如是“普九”的话,流失率又会是多少呢?  2001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宁波为3.8万名学生减免了1200万元杂费、代管费和其它费用,使义务教化阶段辍学率降到0.08%[11]  我们认为学生辍学问题是与经济不发达分不开的  (2)与学习者学习状况有关辍学现象的日益严峻,给“普九”带来极大冲击调查发觉,随着“普九”的实施和初中的免试入学,入学后无法消退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初中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比例明显加大。

      这些学生因学习跟不上,渐渐产生厌学畏学心情,以致于逃学、辍学  近年来,辍学率明显上升,主要表现是辍学的高峰在初中阶段,严峻困扰了“两基”、“双高”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某省的个别辍学生高发区,2000年初中生保留率仅达94%一些农村中小学的辍学率呈回升趋势,初三时的辍学率由以往的15%上升到30%左右,部分乡镇甚至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初三辍学率竟高达50%以上,远远高于“普九”验收规定的3%底线在对该省6个乡的中学进行调查时发觉,在3年前入学、2002年毕业的初中生中,“3年累计辍学率高达37%,其中最重的两所学校达到46%和49%,较轻的两所学校是26%和29%,另外两个乡中学分别为41%和30%2000年该省人大执法检查组对其6个市的12个县(市、区)、24个乡(镇)进行了实地检查,从被检查的状况看,从初中入学到初中毕业辍学率在10%以上的有12个乡镇,其中辍学率超过25%的竟有5个乡镇[12]  辍学高峰在阶段分布上有不同特点据一些初中老师分析,辍学的第一次高峰是在初一下学期,初一新生的学习欲望是很高的,但因为初中课程门类多、难度大,学校缺乏对学生有效和有力的学习指导,使一部分学生因不适应初中学习而辍学。

      其次次高峰是初二下学期这一时期,学生成果两极分化明显,老师在教学上只注意中、上等学生,对学困生另眼看待,使他们心灵上受到损害,于是爽性弃学第三次高峰是三年级下学期初这时学生面临中考,学校按成果分流,重新编班,被分流的学生承受着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不少学生因此辍学回家  (3)与家长受教化状况有关联合国开发安排署负责人马克·马洛赫·布朗说:“在实施行之有效的资助政策的同时,必需使父母参加进来,使之懂得孩子的将来是最重要的,懂得他们的付出是有益的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透露,至少有47%的儿童因家庭压力而离开学校父母受教化的程度对孩子持续接受教化有很大的影响在非洲和亚洲南部,有50%的女孩从未上学在人口众多的国家,如每年有420万儿童不能入学、35万儿童过早离开学校的埃及,通过成人基础教化安排的实施,父母参加教化获得了胜利由此可以说明,家长在子女受教化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行低估的,尤其是家长的受教化程度也干脆影响了子女的受教化状况家长的受教化水平越高,越懂得教化的重要性,对子女的受教化状况会更加关注,子女辍学的概率会越低  (4)与新读书无用论抬头有关据调查,认为读书出路不大而辍学者占流失者比重较大。

      单一追求升学的教化目标,使不少学生因升学无望,自暴自弃,以至辍学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为严峻目前,中专类学校对学生已无太大的吸引力学生、家长所期望的升学目标就是重点中学,但农村的学习环境与城市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农村学生很难竞争过城市学生,能考上城市重点中学的学生很少许多学生看到这样的现实,便产生放弃学习的想法而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实行诸如分快慢班、特别关照所谓“尖子生”等手段,造成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