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SA管理办法.docx
5页1 目的规定测量系统分析和评价方法,以及明确测量系统的接收准则,从而确保测量数据的有效性2 范围2.1 综合性能检测设备每次校准之后2.2 购或制检测设备验收时2.3 APQP 试生产把握打算中规定使用的检测设备且最近一次 MSA 评价半年以上者2.4 顾客有要求时3 术语3.1 测量系统(Measurement system,简称 MSA):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3.2 重复性〔EV〕: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指由同一位检验员,承受同一量具,屡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3.3 再现性〔AV〕: 再现性(Reproductivity) 是指由不同检验员用同一量具,屡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3.4 区分率〔Resolution〕:测量系统检出并照实指示被测特性中微小变化的力气3.5 计量型测量系统:测量系统测量结果可用具体的连续的数值来表述,这样的测量系统称之为计量型测量系统;3.6 计数型测量系统: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用定性的数据来表述,如用通过或不能通过塞规的方式来描述一只圆棒直径尺寸,这样的测量系统称之为计数型测量系统。
计量型测量系统和计数型测量系统的分析将用到不同的方法3.7 R&R:重复性与再现性3.8 PV:零件变差3.9 TV:总变差4 职责4.1 质量治理部负责编制产品量产阶段 MSA 打算,负责组织实施、数据分析及改进以及记录存档;产品开发工程组质量工程师负责产品 MSA 打算制定、组织实施、数据分析存档;质量治理部负责测量数据记录;质量治理部经理负责测量系统使用的批准4.2 生产部、质量治理部等使用部门负责按 MSA 打算要求进展实际操作及数据的提报5 内容5.1 打算编写:质量治理部责产品 MSA 打算编制;负责量产产品周期 MSA 打算、客户要求 MSA 打算、检测设备 MSA 打算编制5.2 测量系统分析打算由质量治理部经理批准5.3 质量治理部将批准后的“MSA 打算”分发相关部门5.4 MSA 打算实施5.4.1 测量系统分析时机:在下述四种状况下必需进展测量系统分析5.4.1.1 产品开发时;5.4.1.2 购量具或经修理过的量具投入使用前;5.4.1.3 定期做,公司规定产品关键工序的量检具每年进展一次全面的测量系统分析 ,分析范围掩盖全部合格在用的不同型号规格的量具5.4.1.4 顾客有要求时。
5.4.2 测量系统分析条件5.4.2.1 测量操作必需标准化;5.4.2.2 操作员必需是经培训合格人员;5.4.2.3 测量仪器必需是检定合格状态;5.4.2.4 质量特性测量值可重复5.4.3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均值和极差法〕5.4.3.1 本公司计量型设备见《检验设备仪器清单》5.4.3.2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方法承受均值和极差法5.4.3.3 具体操作步骤5.4.3.3.1 检测设备的选定:周期 MSA 分析由质量治理部按《检验设备仪器周期检定打算表》,产品 MSA 分析、购或制检测设备验收产品开发工程组按试生产把握打算来选定其最小读数需为公差范围的 1/10~1/5 .5.4.3.3.2 评价人的选定:由使用部门从日常操作该检测设备的人员中选择 2~3 人进展测量,质量治理部指定记录人员进展记录,进展计算并评价分析5.4.3.3.3 测量参数的选定由质量治理部依据 MSA 打算,填写在《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报告》的表格中5.4.3.3.4 被测零件的选定由质量治理部记录人员和评价人一起选取具有代表整个生产过程的 10 个零件〔其中有一件特性为最高极限,有一件特性为最低极限〕;然后由记录人员按 1 到 10 给零件编号,在测量时评价人不能看到这些编号,测量 3 次。
5.4.3.3.5 让评价人 A 以随机的挨次测量 10 个零件;再让评价人 B 和 C 测量这 10 个零件并相互不能看对方的数据,由记录人员对数据进展记录产品检测有方向性时,必需标记好测量部位评价人测量的特性应为同一部位,同一特性5.4.3.3.6 使用不同的随机测量挨次重复上述操作三次,把数据填入对应的记录中留意零件编号与尺寸相对应,不能把二号零件的数据填入四号零件的记录中5.4.3.3.7 假设评价人在不同的班次,可以使用一个替换的方法让评价人A 测量 10 个零件,并将读数记录下来;然后让评价人 A 按不同的挨次重测量,由记录人员将结果记录下来;评价人 B 和 C 也同样做5.4.3.4 由记录人员将数据输入软件, 计算出 GR&R 值5.4.4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大样法〕5.4.4.1 本公司的计数型检测设备见《检具清单》5.4.4.2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本公司承受大样法5.4.4.3 具体操作步骤5.4.4.3.1 检测设备的选定:由质量治理部按《检验设备仪器周期检定打算表》及试生产把握打算中的规定来选定5.4.4.3.2 评价人的选定:由使用部门从日常操作该检测设备的人员中选择三名进展测量,由质量治理部的记录人员进展记录,由质量工程师进展评价5.4.4.3.3 被测零件的选定:先用计量型检测设备测量 50 个零件,由记录人员编号。
5.4.4.3.4 由三名评价人随机对零件进展测量(每人三次),记录人员将结果进展记录5.4.4.3.5 测量时留意: 1〕评价人自己在全部试验上都全都 2〕评价人在全部试验上都与基准全都 3〕全部评价人自己保持全都,两两间全都 4〕全部评价人自己和两两间全都并且与基准全都5〕UCL 和 LCI 分别是上、下置信区间边界限5.5 评审5.5.1 R&R 的承受准则,质量治理部经理最终批准测量系统的适用性5.5.1.1 R&R<10%,测量系统可承受5.5.1.2 10%< R&R<30%,要依据该检测设备的重要性和其本钱以及修理费用,同时考虑有无顾客埋怨等状况,综合起来打算是否对该测量系统进展改进,可有条件承受5.5.1.3 R&R>30%,该测量系统必需改进,不能承受5.5.2 假设需对测量系统实行改进措施时,确定要先分析EV 和 AV 值,找出真正缘由前方可实行措施改进后的测量系统还需作 MSA,直到可承受.5.5.2.1 当重复性 AV 变差值大于再现性 EV 时1)量具的构造需设计增加;2) 量具的夹紧或零件定位的方式(检验点)需加以改善;3) 量具应加以保养。
5.5.2.2 当再现性 EV 变差值大于重复性 AV 时1) 作业员对量具的操作数据读取方式应加强教育,作业标准应再明确订定或修订;2) 可能需要某些夹具帮助操作,使其更具全都性的使用量具;3) 量具与夹具校验频率于入厂及送修订正后须再做测量系统分析,并作记录5.5.2.3 假设根号下计算值为负数,则评价人变差(AV)缺省为零5.5.2.4 假设过程变差,并且其值以 6 个标准差为根底 ,即测量数据的变差很小,且集中于规格中心值,但 R&R 很大时,则它可用公差 T/6 取代量具争论总变差(TV)5.5.2.5 假设有数据值大于 R 把握限时,需重测量,直到满足该条件5.5.3 大样法承受准则及评价:推断测量系统有效性漏发警报的比例误 发 警 报 的比例评价人可承受≥90%≤2%≤5%评价人可承受的边缘-可能需改进≥80%≤5%≤10%评价人不行承受-需改进<80%>5%>10%5.5.4 当顾客有特别要求时,按顾客要求执行5.6 需改进的测量系统由质量治理部依据《订正和预防措施把握程序》编制“8D 报告”,实施改进5.5.1 改进后的测量系统由质量治理部重制定分析打算并实施,直至测量系统被接收;5.5.2 如相关资料需更改,由质量治理部负责。
5.6 质量治理部将测量系统分析的相关记录按《质量记录把握程序》进展保存6 质量记录序号 记录名称 记录编码 保存期 记录保存部门1 检验设备仪器清单2 检验设备仪器周期检定打算表3 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报告RC-S11-01 RC-S11-02 RC-S11-043 年 质量治理部3 年 质量治理部3 年 质量治理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