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认知到情境:学习范式的变革.docx
3页从认知到情境:学习范式的变革一、 什么是学习:从获得表征到参与实践学习的实质是什么?这是任何学习理论都不可回避的根本性问题认知理论认为,学习 的实质就是获得符号性的表征或结构、并应用这些表征或结构的过程学习更多的是发生在 学习者个人内部的一种活动情境理论则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 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学习更多的是发 生在社会环境中的一种活动从获得表征的认知观点转向参与实践的情境观点,这与研究者的哲学思想的变化有直接 关系认知理论的哲学思想是一种主观/客观的二元论,尽管承认学习者与环境之间具有相 互作用,但彼此是独立的,思维、学习与发展等都被看作是发生于个体内部的过程,物理与 社会环境仅是外部的影响因素情境理论的哲学思想更多的是多元论或转换论,认为个体 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动态的整体或系统,而个体、个体的心理活动以及环境等都是 该系统的构成成分个体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个体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与环境保持动态适 应的过程,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如个体通过在纸上做记录、与他人讨论、寻求外界帮助等 多种方式来利用环境资源进行学习或解决问题;个体用语言来表达通过主动探究所得到的结 果,用语言来协调和适应社会实践活动,而不只是对客观规律加以描述;通过与某一特定群 体中的其他成员之间的协调、互动,个体的社会角色或身份发生改变。
二、 学什么:从认知能力取向到实践能力和社会化取向认知理论强调,无论学什么,都是以形成认知能力为根本出发点,认知能力是个体适应 环境的关键要素情境理论认为,认知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脱离具体的实践环境,一方 面认知能力难以真正形成,另一方面即使形成,也毫无用武之地只有围绕着促进实践能 力的形成、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这样一种核心目标来探讨学什么的问题,才能真正地使个 体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三、 怎么学:从个人建构到相互作用认知理论强调个体通过主动的心理建构活动,来获得那种能真实反映客观规律的认知结 构,形成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情境理论则认为,脱离个体生活的真实环境来谈论 学习或能力是毫无意义的,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能力以及社会化的必经途径个 体在参与团体的实践活动中,团体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传递团体的经验与社会规 范,使个体不断地建构实践能力,建构自己在团体中的身份与关系反过来,个体又作为 团体中的一个成员,塑造和发展着团体通过这种持续、循环的相互作用,个体与团体不 断地发展、进步着四、教育应用:从学校定向到社会定向认知理论与情境理论在学习观上的不同也直接决定其教育理念及其价值取向的不同。
在 学习环境的设置方面,认知理论强调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去建构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比 如利用各种直观的、可操作的具体材料或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或利用计算机给学生提 供具有交互动功能的物理环境或模拟情境,使学生对概念、原理等有深层次的理解情境理 论则强调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力图为学生提供这样一种环境: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进 行探究性学习,并支持其确立积极的身份比如应用小组讲座与合作学习、课堂交谈、支 架式教学、认知学徒等方式,使学生不只是注意结果的正确与否,而更关心如何达到相互 理解、如何参与团体的实践活动在制定学科课程时,认知理论强调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有组织的概念结构,并与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相符认知理论还强调各种学习策略与思维技能,并把它们作为常规课程中的 重要成分,结合具体的学科内容加以教学而情境理论认为,概念与原理等学科内容的学 习是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活动方式进行的,学校的课程除了体现该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外, 还应该体现学生参与活动的类型与方式如恰当地使用某一学科所特有的表述或交谈方式, 包括如何应用课程的专业术语来提出问题、建构假想、提供证据、进行解释或讨论等再 比如,课程中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使学生实践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
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估时,认知理论强调要考察学生对某一学科领域基本原理的 理解程度以及能否应用恰当的方法与策略解决该领域的问题,为此,应更多地采用操作性的、 真实性的评价与认知理论所倡导的评价原则相似,情境理论也强调学习成效的评价应该 结合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以评价学习学生的探究能力及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此外, 情境理论特别强调学生参与评价,认为学生不只是一个被评价者,而且应该参与到对自己、 对他人、对团体的有意义的评价过程中来、进而培养其准确的判断力和责任感,加强对团 体做出贡献的意识五、结语:从分化、对立到整合、互补认知学习理论发展至今仍是具有优势的一个学派而情境学习理论则处于发展的初级阶 段,许多方面有待完善与具体化但从二者对学习的论述来看,情境理论似乎具有更强的整 合特性,对以往的理论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扩充性比如认知理论强调从个体内部认知结构 及其形成的角度来研究学习,包括符号的表征、转换以及表达等具体过程情境理论则更关 注学习活动系统,关注由个体、团体以及环境资源等构成的系统的特征、关注系统中各个成 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再比如,认知理论更适合解释对某一特定领域的概念与原理的理解等, 而情境理论并非针对某一特定领域的具体任务,而是指向于所有的领域。
虽然情境理论在某些方面比认知理论更为合理,但由于情境理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 段,因此在某些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与证实比如,该理论没有明确地说明在各种复杂的学 习环境中有效教学支持的特征缺乏有效的教学支持,学生将一无所获此外,虽然参与复 杂的真实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但由于学生已有经验、动机水平、认识信 念等的差异,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从中获得最大效益总之,应该对情境学习进行更多的 研究,并把认知学习理论和行为学习理论中的有效学习和教学形式补充到情境学习理论中 来摘自《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姚梅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