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时代的寝殿造庄园.docx
11页原创翻译非首发】平安时代的寝殿造庄园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 表主题<< 1 2 >> Pages: ( 2 total )正田琴美 2009-10-03 21:59原文网址为 该文章首发于日本古代史论坛因为本人对于该主题接触并不多,对于这种类型的建筑也只能凭借一点回忆和参考文章中的 图片而产生一些布局概念,再加上文章中建筑类的日语音译的专有名词过多,翻译中或许会 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之处,还希望大家指出纠正寝殿造建筑整体图[attachment=82065]寝殿造是活跃于平安时代的一种建筑风格,上图是平安时代都城贵族宅邸的一种典型式样, 而此样式在地方也无疑是被模仿和复制的对象这一建筑风格的最为明显的特征便是其总是 面对着南方的中心建筑,以及以令人吃惊的排布方式建起的、各种各样的非露天的走廊和桥 梁连接起来、并环绕着主体建筑排列的次要建筑这一建筑模式的核心建筑便是寝殿本身,这也是“寝殿造”这一建筑风格得名的原因这个 名称按照字面意思翻译过来便是“用来睡眠的大厅”,这便是对该建筑功能的描述对于整个 宅邸的主人来说,相对于其他附属建筑而言,寝殿无疑是整个宅邸建筑群中最为主要的住宅 建筑。
这一时期的此种建筑的建筑风格大都是单层的,用木制的支柱架起使其脱离地面而同时以 木制的板材作为建筑的地板那时还没有我们今天所谓的榻榻米地板,平安时代的榻榻米是 根据睡眠场所不同或者临时的坐席要求而不断移动的建筑的屋顶全部是用厚木板制造的, 其中较好的例子是以丝柏木的板瓦覆盖屋顶,而相对较差的则甚至有茅草覆盖而草草了事 此时的房屋屋檐上还并没有陶瓷质地的瓦存在,而大多数的陶瓷瓦可能都被节省并用在了屋 脊之上对于寝殿造建筑样式的研究一直以来存在着许多困难,其中一点便是关于这种建筑类型多必 须包含的内容并没有硬性的规定诚然,在寝殿造这一建筑样式的建筑学意义上,存在着一 种类似柏拉图哲学式的建筑理念这种理念与架构安妮女王式建筑、科德角式建筑以及联邦 式的房屋建筑的建筑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保存下来的这类建筑的图片所展示出的 是各种各样的、不尽相同却都具有代表性的细节特征,很少有个体能够将其所有特征都展示 出来而作为该类型建筑的代表而存在从对各种各样的寝殿造形式的建筑的外形描述上来看,使该类型日式建筑区别于其他建筑模 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每对房屋支柱之间的空间,这一空间翻译成英文往往被称为“柱间间 距”,它是决定建筑或房屋尺寸大小的重要因素。
这种支柱间的空间排列大都是按照一种固定 的网格状模式布置的这种柱间间距的测量标准是计算由一根柱子的中心点到下一根的中心 点之间的距离而日本平安时代建筑的测量数据——至少就已知的寝殿造建筑规格标准而言 ——这一间距为日制单位的一丈,即十尺这便意味着两个柱子之间的间距实际上是九尺建筑结构 组正整个寝殿造建筑整体的各种各样的元素构成分别是:寝殿、对屋(侧面的楼阁或者次要 的建筑)、渡殿(有屋顶和房间分割的链接各个建筑的走廊)、透渡殿(连接建筑的有顶的桥 梁)、廊(两翼的走廊)、钓殿(钓鱼的楼阁)这些部分将在下文逐一介绍当然,在这些建筑之外还有其他的附属建筑物以及附属结构存在,例如储存间、厨房、马厩、 盥洗室、浴室等等但这些都不是寝殿造建筑的基础性、定义性元素相比而言,上一段列 出的各种建筑元素才是最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寝殿[attachment=82066] 寝殿位置示意图整个寝殿造建筑宅邸整体的核心就是寝殿本身[attachment=82067]寝殿的平面图图片的英文单词翻译moya 母屋 nurigome 塗篭 hishashi 厢(括号里各个方向分别是东南西北厢) tsumado 妻户 wataridono 渡殿 sukiwatadono 透渡殿 shoji 障子 sunko 簀子 higashikushi no ma 階隠之間 kazahashi 階 楼梯日本[attachment=82098] 整个寝殿的模型外景 在寝殿的中心区域,即寝殿的核心部分,是被称为母屋的空间,这一空间大约有两柱间距(即 18 尺)深,5 柱间距宽。
而母屋本身又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单独的,两柱间距乘以两柱 间距面积大的房间区域被单独划分出来,该区域被称为“塗篭”这是一个家里内部的私人房 间,也通常是存放家中收藏的大量奇珍异宝的场所同时,这个房间也有作为宅邸主人私人 卧室的功能与寝殿中其余房间不同的是,该房间是唯一用坚固的、泥灰材料制成的、不可 移动的墙壁包围起来的房间,只有一扇单独的门做进出之用即使如此,我也没用在这个房 间的建造上寻找出任何一种规律或者法则就现今日本所有重建的寝殿而言,我所能发现的 唯一共同点就是塗篭都处于西边——母屋的尽头处母屋的其余部分——整个房屋的核心,是作为整个宅邸最为主要的居住空间而存在的如果 宅邸的主人拥有适当的身份地位,那么代表其身份地位他的坐席(御帳台)便会摆放在此处, 以供宅邸主人睡觉休息之用这一房间最具代表的特征为其空间整体向北延伸,在进出的地 方放置可以滑动的,彩绘的被称为障子的门扉而母屋的南面一般总是向着廂的一面敞开 [attachment=82068]整个寝殿的平面图[att achmen t=82069]御帳台[attachment=82070]塗篭另外不得不提到的是今天在日本被称为拉阖门的这种东西,这是一种坚固的,带有木制材料 组成的方格并在正反两面都覆盖纸质材料(通常有彩绘组成的图案)的门,这种拉阖门在历 史上被称为障子——所以在本文之中,我们是有后者作为这种门的代称。
该词所指的就是这 种结实的,不透明的门在寝殿这一建筑形式诞生之初,半透明的,可以让光线射入的纸还 尚未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母屋本身是被一个大约一个柱间距宽度的被称为廂的空间所环绕,廂是一个在高度上低于母 屋的台阶面,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环绕着母屋的廂分别被称为“东廂”“西廂”“南廂”“北廂” (本人翻译到这里真的感受到西方人用英语写日语音译专有名词的痛苦了)而四个廂又可以 用屏风或者帘幕分割独立出来作为有着单独功能的房间,也可以在其上铺上榻榻米以供坐卧 休息之功用在这里列出母屋和两侧的廂的长度,具有代表性的寝殿(不包括四周环绕的阳台走廊)其总 长度是7个柱间距(70尺左右,除去阳台走廊的宽度)其深度(用得原词是dep th,应该指 的是纵深)约5个柱间距,(50 尺)有的时候,寝殿的尺寸会更大一些,而唯一扩大寝殿面 积的方法是拉宽柱间距,但即使如此,这个拓宽柱间距的过程也不是随意的,而是有其自身 习惯和规定的[attachment=82071]厢有的时候会出现一种单独的次一级的廂,这种廂被称为孫廂其长度一般延伸为整个建筑物 的长度,而宽度大约是一个柱间距如果在寝殿中有一个单独的孫廂存在,它必然会坐落在 整个庭院的最远端(指寝殿的北面,西阳台的东面、东阳台的西面)。
孫廂也可以修建在寝殿 的另一面,但是就所知的典型例子看来,一般不会修建在面向庭院的方向孫廂会被用障子 或临时用屏风或者帘幕和其他的廂分割开来在廂的建筑设计上也有一些比较罕见的例子,有些次一级的廂被造得大约有两个柱间距的宽 度(这是以一些格外的大的寝殿为例),这种两个柱间距宽度的廂(被称为“広廂”)通常占 据着和上段中提到的孫廂一样的位置,位于其他廂和阳台之间和孫廂一样,広廂并不需要 环绕整个建筑物一周拿京都御所的紫宸殿为例,只有南北两侧才在南廂北廂之外存在着広 廂而特例是有一个四周都被広廂环绕的神殿,由于此原因使整个建筑的尺寸达到了十一柱 间距的长度,纵深宽度也达到了九个柱间距廂(包括孫廂和広廂)也被一个比它更低一层的,延伸出去的一层结构所包围这一比廂更 低一层的建筑结构被称为簀子或阳台即使簀子仍然是在整个寝殿的屋檐之下,但是从建筑 技术层面上讲,其已然是属于主体建筑之外的部分了簀子的地面一般设计的比较苗条狭窄, 以防止雨天时雨水沿着屋檐流进房屋之中它可以供人们坐下休息,也可以在庭院中有社交 活动发生时起到连通寝殿和庭院的走廊的作用寝殿的主楼梯从簀子的正前方延伸下来,这种楼梯大约有一个柱间距的宽度,并且在楼梯末 端到达地面时有一个水平的铺着地板的平台与其相连。
这一平台被称为“階”,平台大约延伸 到局楼梯底部五步的距离,这样可以使尊贵的客人在马车到达主人的宅邸时有落脚之处 [attachment=82072]階[attachment=82073]階隐之间[attachment=82074]在楼梯上端的,簀子的后部,在廂的最中心区域的一个柱间距范围的空间被称为“指庇之间”, 这个区域的功能是作“招待用地”存在的——即主人在郑重接待来访客人时或者观看在庭院 中央进行的表演活动时所落座之处一般会放置两铺榻榻米以供屋主人落座,而之后会在榻 榻米两侧摆放一些帘幕、屏风、架子在四个方向上的廂和簀子两两相交的交叉点上长宽各几柱间距的范围内开设有门道,这种被 称为“妻户”的门是由一对坚固的木门板组成的,以合页为轴向外打开的门这种名为妻户 的门在东西两个方向的廂的两头(即组成矩形的围绕母屋一周的廂的四个顶点上)成对出现 门外通向连接寝殿和对屋的户外走廊,如果在寝殿的北面也建筑有对屋,那么通向北面对屋 的一对门(即妻户)会出现在寝殿的背面[attachment=82099] 陈列在寝殿内阻挡视线的屏风 此外剩余的面积,即除去妻户门道占用的面积以外整圈廂的外围都是没有固定的墙壁的,而 是从簀子开始使用类似百叶窗式的“格子”,本身用蔀戸将其分隔为一个个单独的木格,而在 其涂有黑漆的木格子之间也存在有坚硬的木质或者泥灰质地的板材夹层。
依照其位置的不同, 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种称为“一枚格子”——即只有一个覆盖一整个墙体范围,从地板延伸 到屋顶的格子,而另外一种则被称为“二枚格子”——该类型的格子在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上面一部分连接在门楣上,而使其可以打开并固定在簀子顶部的正下方下面的一部分既可 以在原地用钉子固定起来,同时也可以移动以此种方式,无论是格子的上层、下层或是整 体,都可以移动或者留在原处在白天、或者炎热的夏季夜晚,可以让其保持打开的状态 而在大多数夜晚,寒冷的天气或是严冬,格子会关闭并固定起来当格子全部关闭起来的时 候,唯一进入建筑物内部的方式便是通过妻户了[attachment=82111]寝殿的妻户[attachment=82076] 有关二枚格子开闭的状态示意图 此外,在廂和簀子之间还另外存在着一道幕帘式的屏障,这种幕帘被称为是“御簾”,其与日 本现今的竹帘多少有些类似御簾固定附着于内层障子的门楣,并在外侧可移动的障子的门 楣上将其悬挂起来御簾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人们视觉上的美观,另外随着障子的移动,御 簾同时也起到了允许光线射入放假内部阴暗角落以及在理论上防止偷窥的作用 [attachment=82106]御簾对屋[attachment=82077]对屋位置示意图寝殿造建筑形式中的对屋,通常被翻译作“亭台楼阁”的形式,但有时,也会按照其日语字 面含义翻译为“对面的房屋”(得名于其于寝殿面对面的位置特点)。
该建筑是附属于寝殿的 次一级建筑,并通过有顶的走廊(可以是渡殿也可以是透渡殿,亦可是两种建筑模式的综合 体)与寝殿相连接就此而言,对屋和寝殿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有规律可寻的举“东之对” (意为东边的楼阁)为例,便是在寝殿东边的对屋以此类推,西之对时寝殿西边的对屋, 北之对时寝殿北面的对屋(对以上一段话很汗„„)而寝殿造建筑模式的自然布局禁止在寝 殿的南边修建对屋如果在东边出现了次一级的对屋,那么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