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个行政建制2.doc
8页武威历史上的第一个行政建制――休屠(王)民勤县地方志办公室 孙明远 15193530366 4136815远古时期,武威三县一区的地界上,先后生活着犬戎、乌孙、月氏等古代部落据《水经》记载,民勤早期的湖泊叫潴野(今青土湖的前身),其上游的河流叫谷水(今石羊河的前身)史学界认为,武威境内古代河流湖泊的命名与这些古代部落的名称有一定的关系战国、秦汉之际,匈奴民族崛起,统一了以内蒙、外蒙为中心,北至贝加尔湖,南到长城,西至天山东麓,东接大兴安岭的广袤原野,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与雄踞中原的周王室各诸侯及秦、汉中央政权分庭抗礼在武威的历史长河中,史书记载最早的行政建制,就出现在这一时期,即匈奴王庭的休屠王匈奴休屠王的领地,中心区域是祁连山下几条内流河发育而成的绿洲,永登、天祝、古浪、凉州、民勤、永昌、金昌、山丹以及阿拉善左右旗的部分地域均在其有效统治范围之内,他的政治影响最远可西达盐泽(罗布泊) 由于河西走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畜牧业,也由于休屠王经营得法,接受了先进的汉文化,修筑了休屠城、姑臧城,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逐渐被匈奴王庭所倚重,将神圣的“祭天金人”交给休屠王保管,将每年的祭天大典“蹛林”定于休屠王领地举行。
同时,休屠王积极与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羌族部落,发展友好关系,共同防御中原政权的秦汉势力向西北发展楚汉战争结束后,休屠王、浑邪王、羌人常常纵马越过长城,屡屡“问鼎”中原大汉政权,并索要“贡献”和和亲公主,跟山西、陕北、燕山以北的匈奴左方王将遥相呼应,形成左右两个铁钳一样的双臂,对西汉政权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以至于到了汉武帝时期,决心要消灭休屠王、浑邪王,以“断匈奴右臂”休屠王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休屠城,休屠城在凉州、民勤、永昌三县区交界地带的蔡旗堡或者三岔堡休屠城,雄踞古代东西交流的咽喉要道,“南蔽姑臧,西援张掖,翼带河西,控临绝塞”,北控大漠,贯通东西,胡汉商旅纷繁络绎而且祁连谷水泽润而成的内陆湖泊潴野,又是可耕可渔的“ 塞上奥区” 休屠城便是重要的军队商旅粮草饮用水的生产和补给场所,是河西走廊的政治文化中心它先后充当了西汉、东汉、魏晋的休屠县、武威郡、晏然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两千多年过去了,匈奴休屠王、休屠城,已经成为历史记忆,好像被逐渐淡忘了但是作为武威历史上最早的行政建制――休屠王,它的政治文化影响,却深深地印在了当地的地名、史书、传说乃至生活习俗里面,永远无法磨灭:因为休屠王的名字,早年的潴野泽被后世称为休屠泽,进而根据谐音称为青土湖或者青头湖;匈奴人的祁连天山,现在仍然叫做祁连山;民勤人相信青土湖在月明星稀的静夜,如果有水的话,一定能够听得见匈奴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民勤人坚持认为,青土湖的前身白亭海,就是当年苏武牧羊的北海,苏武山上的野鸽子墩是苏武登临眺望长安的望乡台,许多行政区划的地名也叫做羊路乡、苏武乡、景苏镇;民勤人生了男孩子,一定要在门楣上挂上弓箭的图腾,宣称自家有了“弯弓射雕”的英雄;大年初一,民勤人家家户户,都要模仿匈奴祭天师的祝祷模式,燎天篷“祭天”;武威民间则在正月初一黎明时分赶着牛羊“出行”;古浪县的名字,曾经叫做胥次(匈奴语:公主),相传休屠王的一个公主曾在此驻牧;凉州城里的海臧湖,也可能是姑臧、盖臧的谐音……休屠王太子在大汉中央政府做了辅政大臣后,被后世尊为“天马之父”“马王爷”,出土于武威的铜奔马又被尊为“中国旅游标志”……武威历史上最早的行政建制是匈奴的“休屠王”,而不是大汉的“武威郡”。
武威历史上的第二个行政建制------武威郡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西汉与西域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派遣唐蒙至夜郎,在西南先后建立 7 郡;派遣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设置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 4 郡,由此建成版图辽阔的统一国家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 121 年),霍去病率兵从陇西出发征讨匈奴,打到了民勤境内,缴获了驻牧于休屠泽的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县境归入西汉版图前 102 年左右,汉在今薛百乡政府驻地西南置宣威县,在泉山镇政府驻地以西的连古城、三角城一带置武威县宣威”和“武威”都含有向匈奴人扬威的意思前 68 年,汉又在武威县所在地置武威郡西汉在本地置县以后,推行屯田制,开始大规模移民开发参与屯田的除了驻扎在当地的军队之外,还有从内地来的移民他们一面兴修水利,开垦农田,一面修亭燧,筑长城,大兴国防建设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很快便赢来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到东汉时,宣威县、武威县已发展成 2 个拥有 1 万多户、近 5 万人的大县到了 220 年,曹魏政府迁武威郡至姑藏县(今武威市区),但民勤境内仍设宣威、武威二县直至西晋时,才撤销武威县,并入宣威县,归武威郡所辖。
武威”这个名字自始至此,一直在民勤地区延用了三百二十多年武威郡在今民勤城北 70 华里之处,是当时长安通向西域的必经之地和粮草淡水补给的重镇,是大漠南通祁连山西羌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京畿长安通向西域的必经之地张骞出使西域越腾格里沙漠沿巴丹吉林沙漠西行到达西域各国,汉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沿张骞开辟的道路,在浩瀚的休屠泽歇脚沿龙城古道来到大漠以北的匈奴王庭在这条国际交通大动脉上,西域诸国的信使、远渡重洋的传教士、传经布道的僧侣、牵驼的把式、赶驴的脚户、背井离乡的流民、操不同口音携各色货物的军商洋行大行其道,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便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在黄河以西,沙漠绵亘之处沙漠中点缀着大大小小的绿洲,长途跋涉最为重要、最受青睐的运输工具是“沙漠之舟”——骆驼商旅往来,踏平坎坷成大道,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有迹可循的“沙漠绿洲路”这就是“ 丝绸之路”的雏形腾格里沙漠从地形看,是四周围绕山地的一个盆地,东部和南部有高山类型之贺兰山和长岭山,其西部以及北部主要被一些形体低矮的蚀余山岭所环绕,如阿拉古山、苏武山、狼刨泉山、北山、独青山、下立马山和巴音诺尔公梁等盆地周围海拔在 1500 米~1800 米左右,中部如园湖、三道湖、擦汉盐池一带,海拔在 1200 米左右,是一个略向北倾斜的高原式盆地。
腾格里沙漠境内,主要被多种形成类型的沙丘所覆盖流动沙丘,一般说来,沙丘与沙丘之间总是有一定距离的,各沙丘随着西北风的吹揭,不断向东南移动搬迁沙丘虽遭受着自然力的侵袭,但它的空间与其他沙丘的相对位置却没有大的改变这类地形在古籍中统称“沙流” 另外尚有大大小小的湖盆、草湖、盐湖、碱湖、山地、平原穿插其间不论草湖、盐湖和碱湖,其周围多是固定、半固定的丛草沙堆,形成了沙漠与湖盆的自然分界线湖盆与湖盆连接起来,便给人们拟定了前进的标的,形似沙漠中的“走廊”腾格里沙漠里按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等不同条件,生长着荒漠、半荒漠植物,有芦草、骆驼刺、白茨、芨芨、梭梭、红柳、沙米、沙葱等植被率一般在 30%以上,一些放牧利用率比较低的无水草场,植被甚至高于 60%.一年四季在白茨根下面多生锁阳,且出产较多;是牲畜的好饲料,亦可供人解渴充饥西汉武帝时,为了联络月氏、乌孙对付匈奴,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其出使西域路线离不开居延人从黄河以东之宁夏盐池县一带向黄河以西的迁徙之路张骞出陇西西上,就是从景泰县境向北绕过无水的高大沙丘,再向西进入腾格里沙漠的湖盆之中这里沙丘小,地形平,水草丰茂,便于通行走出腾格里沙漠,绕过休屠泽(唐代改称白亭海),然后沿阿拉善坦地南,龙首山、合黎山北的夹道西过弱水,直至西域这条路线的东端。
张骞不论从河套地区南行,或者从景泰北上西行,都是经腾格里沙漠到达民勤西部地区的因要穿越腾格里沙漠必须避开沙漠南北两端无水的大沙丘,只有从民勤西到弱水沿途草场丰美,红柳生长茂盛,给张骞一行提供了制造射猎工具的原料用红柳造弓制箭,射禽猎兽,解决了途中缺食的困难,也就顺利地到达西域了古代的箭杆多是南方的竹子做的,类似竹子的材料可用来做箭的,在北方只有红柳红柳有几种功用,既可做箭,又可做弓,即使在无金属箭头的情况下,削尖的红柳也可射伤弱小的动物张骞出使西域,苏武来往于匈奴,玄装西行取经,马可波罗东来,都在古“丝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浩翰的戈壁沙滩上飘荡着悠然悦耳的驼铃声,列队的骆驼负着重载,迈着稳健匀称的步伐,迎来朝阳,走进晚霞…… 这情景,定会引起你对丝绸之路的无限憧憬,定会联想到古武威郡(今民勤县)作为丝路重镇的昔日繁华到了唐朝,中原政权在这里设置“白亭军”,驻扎了 3000 兵马,并号召移民垦田也许是因为垦殖不利的原因,也许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旋即被降为白亭守捉(戍、军和守捉都属于边防军的军事建置,也兼理民政)唐人虽然在县境内移民开发,但是并没有留下突出的遗迹近代历史上,民勤县的军事交通地位仍然十分重要,抗战时期民勤的骆驼运输队运送过抗战物资,也运送过战地记者。
现在,古武威郡——民勤县,在民左公路(甘肃民勤——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开通以后,便可以连通北京到乌鲁木齐新丝绸之路北路的交通大动脉,将再度成为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驿站”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是一条情感交流之路,是脚印压着脚印踏出来的,而每一个脚印都重复着同样的精神如果人类在将来陷入迷失,或有什么困惑,一定能够在这条古老的道路中找到答案,因此而心境豁朗,阔步向前! 相关连接“天马之父”金日石单祭天金人、休屠国、休屠城、休屠王,在匈奴政权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另一个层面上讲却对中原西汉王朝刘氏政权产生着巨大的负面影响休屠城距西汉王朝都城长安只有900 公里,汉武帝刘彻决心要“断匈奴右臂”——摧毁匈奴政权中以休屠王为中心的河西统治集团于是大胆启用少年“超人”骠骑将军霍去病,运用非常规战术,打败了休屠王,夺走了匈奴王庭的祭天法器“祭天金人”,并供在甘泉宫炫耀庆贺,沉重地打击了匈奴政权与之争雄的信心不久,休屠王被浑邪王杀了,休屠王阏氏(王后)和王太子金日石单、小王子金伦也被浑邪王挟持了,并被作为见面礼,献给了汉武帝昔日匈奴休屠王的太子金日石单,一朝沦为西汉宫廷的养马奴隶,仇恨,郁闷,痛苦,徬徨,他与汉武帝刘彻有着杀父之仇,可谓不共戴天。
金日石单月亮仙子一样美丽高贵的母亲同样忍受着丧夫亡国的刻骨仇恨,但是他们在成为奴隶之后做了一番深刻的反思他们用当时盛行的黄老道家“天人合一”学说和孔孟儒家“ 仁政” 治国安民理念重新审视匈奴各部落兼并战争的残酷和匈汉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统治集团的权力欲望,寻常百姓的生命生活,美丽富饶的山河湖泽,让他们彻夜难眠他们下决心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警示世人,并试图感化战争发动者,使他们的良心发现,停止因为权利欲望膨胀而发动的草菅人命的战争;停止因为区区局部眼前利益而焚烧美丽的草原、芦荡和森林的暴行,顺应天意,实行仁政,开创和谐发展的社会局面金日石单当了马奴之后,用心爱马,以身比马,潜心钻研相马、养马、训马技术,以此排遣对父亲和故乡的怀念他喂养调教出的骏马,体格高大健壮,奔跑迅捷有力,引起了汉武帝刘彻的注意一天,皇上带领一班绝色后宫美女视察皇家骏马饲养场,饥渴难耐的众马奴借机偷窥这些女人惟独“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的金日石单一个人勾着头从容走过,目不斜视这让汉武帝非常吃惊,也感到此人非常安全青春年少,人壮气盛,而不贪图非份之色,不觊觎帝王威仪,难得忠厚,于是汉武帝刘彻拜金日石单为“马监”,相当于皇家军马场场长。
以后几年的时间,金日石单荣升侍中(皇上的贴身侍卫),即而又荣升驸马都尉、光禄大夫,跟随皇帝左右汉武帝因其父休屠王“作金人以为匈奴祭天主”的缘故,赐金日*姓金,并绘制金日石单 母亲的画像《休屠王阏氏》,跟汉家众先贤一起供奉在甘泉宫,让他们享受等同于皇室宗亲王公大臣的至高政治待遇,以示亲善大度和与解民族矛盾的诚意,又做《天马歌》,抒发一代名君的政治家胸怀: 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障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驰万里,今安匹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