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门科学发展探索之旅.doc
4页荆门科学发展探索之旅——从化工城市到宜居城市荆门人最引以为自豪的什么?是化工上世纪70年代,随着荆门石化总厂的兴建,随着葛洲坝 荆门水泥厂、荆门热电厂等一大批中省企业的落户,荆门成为一座不折不扣的化工城化工,曾经 是荆门市的经济命脉,它们提供的工业增加值和税收,一渡占据了荆门市工业增加值和税收的大半 壁江山30年的改革开放,在荆门的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厚彩的一笔: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 420多亿元,是1978年的45倍;财政收入29. 35亿元,是1978年的20. 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居 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652元和11075元,比1986年分别增加了39. 8倍和13. 5倍这其中,化工功不可没荆门人最感到沮丧的什么?还是化工在带来高额工业增加值和高额税收的同时,化工也同时 带来了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保护环境”、“拯救地球”,当这些词语连普通老百姓都经 常挂在嘴边时,人们不禁要问:化工城的明天在哪里?循环经济引领工业借势转身工业文明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从荆门石化总厂的烟囱开始冒烟,荆门这个昔日的农业小县 就逐渐告别几千年的农耕生活,开始了向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跨越。
1978年,荆门的规模工业增加值仅2. 3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6%; 1995年,工业增加值首次 超过农业,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2007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22. 81亿元,比1978年增长29. 2 倍这一时期,荆门企业的竞争力、扩张力不断增强,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年销僖收入达到200亿元, 葛洲坝集团水泥厂成为全国最大的特种水泥生产基地,金龙泉集I才I规模和效益均跃居同行业前10名, 洋丰集团跻身中国化肥行业三十强、磷复肥行业前三名,京山轻机纸制品包装机械占据全国市场70% 以上的份额,天茂集团布洛芬生产能力居全球第一位;这一时期,荆门工业从单一的石油化工,发 展成为以化工、建材、食品、能源、机电为支柱的工业体系,荆门正在成为湖北重要的化工基地、 建材基地这一时期,荆门地方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批骨干企业迅速崛起1987年,地方 企业实现总产值超过中省企业,形成了地方工业和中省企业良性互动、共兴俱荣的局面这一时期,荆门工业产品从地方走向全国,名牌之路迈出铿锵步伐,“金龙泉”牌啤酒、“国 宝”牌大米、“洋丰”牌过磷酸钙先后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荆门也因此被福布斯评为中国 内地最适宜办工厂的20个城市之一。
30年来,荆门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2007年,三 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 6 : 38. 1 : 37. 3,工业占据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进入新世纪后,人们也越来越清晰地看到:高能耗、高污染,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 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O近年,荆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四个层面整体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地域层面,以建立可 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为重点,着力构建区域产业共生体系、资源共享体系和生态共容体系;在产业 层面,以集群发展为里点,培育和发展循环工业,打造六大“百亿产业”,以绿色环保为方向,培 育和发展生态农业,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培育和发展生态旅游业,同时,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把一、 二、三产业连接起来,在三次产业之间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公性循环格局;在企业层面,以 清洁生产为重点,引导企业追求“绿色产值”,生产“绿色产品”,增加“绿色利润”;在社会层 面,以绿色消费为重点,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理念和相关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 家庭2007年,荆门全市万元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比“十五”末下降9. 7%和13. 1%; S02 和C0D排放量分别比“十五”末下降6. 6%和3. 3%0全市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实现产值25亿多元, 综合利用率达到75%。
各类企业通过上循环经济项日建立内部循环链,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12亿元 近年,荆门市还规划建设了一批工业循环产业园、农业循环示范园,围绕化工、建材、食品和机电 产业抓配套、抓延伸、抓拓展,吸引了一大批亿元项目落户,总投资超过80亿元去年,荆门被批 准成为我省唯一的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市产业化使农业大市悄然变脸荆门农业资源禀赋优越,全市人均耕地面积1.3亩,为全省之最荆门水资源丰富,全市有较大 河流23条、大小湖泊58个,各类水库556座荆门农业生物资源2400余种,其中农牧特产生物资源683 种,林业生物资源509种,水生资源400余种,中药材资源569种,农作物害虫天敌生物资源200多种, 微生物资源25种目前,全市已建成防洪、排涝、抗旱三大工程体系,有效灌溉面积311万亩,旱涝 保收面积260万亩,全市农机耕整水平达89. 6%,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60吼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荆门都是一个农业大市多年来,荆门农民的人均传粮数,均稳居我省前“三甲”,荆门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我国重要的 商品粮生产基地然血,在计划经济时代,农业是“奉献产业”,农业大市的农民,不仅没有享受到农业大市的 任何好处,反尔要作出更多的奉献和牺牲。
农业大市农业的出路何在?农业大市的农民出路何在?从进入新世纪起,荆门历届市委、市政 府都在苦苦思索和探寻解决这些问题荆门是我省最早提出并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城市之一,该市探索出的“公司+科研+基地+ 农户”模式,按工业化标准进行农作物生产,育种、插秧、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一-直到收割, 全部按标准化程序进行,以确保原材料的优质化湖北国宝桥米公司已建成10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全面推行定单生产,为“一袋米”工程提供 稳定可靠的优质粮源;通过整合,国宝桥米集团年产量已达到56万吨,年产值超过15亿元中粮祥 瑞公司入主荆门后,打造“湖北一壶油”工程,已形成年处理油菜籽50万吨、年产精炼油20万吨能 力的油脂加工产业o 2007年,中粮祥瑞公司已与荆门及周边地区油脂协会签订“收购定单”和协议 80万亩、15万吨,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目前,荆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达102家,全市80%以上的农户参与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初步建成了以优质水稻、双低油菜、优质棉、优质水果、优质水产品等八大优势产业基地和以花生、 大豆、食用菌、家禽、牛羊、蜂产品、花卉苗木等为主的八大特色产品基地,农产品优质率达到80% 以上。
2007年,荆门农民人均收入突破4600元大关,农业产业化,使荆门正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一 大踏步迈进和谐发展造宜居之城工业的漂亮转身和农业的悄然变脸,为荆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典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30年前,荆门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人口不足100万,国土面积仅4412平方公里,仅靠 —■条铁路和一•条国道与外界相连如今公路四通八达,襄荆、荆宜、随岳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 武荆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铁路纵横交错,焦柳、长荆、荆沙铁路在境内交汇;水运条件得天独 厚,空运条件日益改善,古人描绘的“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正在成为现实30年来,荆门的城市形象日新月异,城区面积山小变大,过去中心城区面积仅12平方公里、人 口仅8. 2万,如今面积扩展到44. 6平方公里、人口增长到30.44万,两城区、东城区、南城区三个组 团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人居环境山劣变优,过去污染严重的水泥厂、磷肥厂厂区已改造 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广场,污水横流的竹皮河已治理成荆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整个城市已成 为名副其实的花园之城;城市-功能山弱变强,商贸、餐饮等第三产业兴旺繁荣,集中供水、供热、 供气能力大大提高,污水和垃圾处理逐步配套;城市品位由低变高,市体育文化中心、体育场、博 物馆相继建成,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增添了城市魅力。
2007年,荆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075元,是1978年的39. 7倍;衣 民人均纯收入4652元,是1978年的40. 8倍;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27. 1平方米和 37. 1平方米,荆门300万人民过上了衣食无虞的小康生活荆门还在我省率先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了城镇职工基 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了 “全民医保”荆门的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一批知名文化品牌逐步形成 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在全社会进一步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公 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风尚正在逐步形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全省地级市中第一个实现“普九”目标;荆楚理工学院的成立,更是结 束了荆门没有本科大学的历史;龙泉中学发展成为全省著名的高级中学,每年向北大、清华输送的 优秀学子位居全省前列文化艺术、体育竞技成绩显著,高标准承办了第八界中国艺术节分会场活 动,《闹龙舟》、《十二月等郎》等大型现代花鼓戏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大奖;残疾人奥 运会冠军、亚运会冠军中都有荆门体育健儿的身影。
荣誉荆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 •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城市全 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生态示范试点城市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全国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魅力荆门荆门位于湖北中部,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现 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和屈家岭管理区,地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300万荆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星罗根布,出土文物异彩纷呈中国历史第一县—— 权县建立于此,郭店楚简、战国古尸等轰动世界的历史文物出土于此,也界文化遗产明显陵和楚汉 古某群、屈家岭文化遗址等分布于此这里养育了道教创始人之一老莱子、一代楚辞文学家宋玉、 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楚国歌舞艺术家莫愁女等著名历史人物,留下了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等千古传颂的历史典故荆门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23种主要矿产具有广阔的开发价值和经济价值,主要矿产累托石 储量居全国之首,石膏、磷块岩、白云岩、石灰岩储量居全省第一位荆门工业体系日臻完备已形成以化工、食品、建材和机电为特色的工业布局,拥有以荆门石 化总厂、荆门热电厂、葛洲坝水泥厂为代表的中央、省属企业,以金龙泉啤酒集团、京山轻机、洋 丰集团、宝源木业为代表的地方大中型骨干企业。
荆门农业生态环境优越、综合优势突出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水稻、棉 花、油料、水果、生猪和水产品产量均居湖北省前列荆门处于楚文化、三国文化、三峡旅游线的交汇处,得中独厚、山川秀美,有国家一级旅游景 点60多处,最近被列入湖北生态旅游圈明显陵文化内油深厚,建筑风格独具匠心,植被保存完好 大洪山风景区云蒸霞蔚,钟灵毓秀,令人留连忘返漳河、温洪风景区碧波万顷,岛幽林深,恰似 人间瑶池荆门交通枢纽优势明显焦柳铁路和长荆铁路在境内纵横交错,已建成通车的襄荆、荆宜、随 岳高速和正在建设中武荆高速公路在此交织成网临长江、踞汉江,南水北调中线的江汉运河贯穿 境内,水运资源得天独厚东距武汉天河机场180公里,北距襄樊机场90公里,西距宜昌三峡机场90 公里,航空条件尤为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