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贵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908668
  • 上传时间:2018-09-0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0.1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贵论 文 题 目粮仓温度循环检测与报警系统设计研究作者姓名所属院、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姓名、职称预计字数1300字开题日期6 月 1日选题的根据:1)说明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俗话说的好“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足见粮食对国家的重要性,首先在国防方面影响,一旦发生战争,国外切断粮食来源就得靠自身供应;其次,对国家稳定的影响,粮食市人民生存之本,具有一定的粮食储备将是人民解决温饱问题的有力保障;最后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农产品是作为各种工业产品的原料,充足的粮食供应对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有着意义重大但是, 粮食能否长期良好存储,此时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粮食的存储条件看,影响粮食安全储存的主要参数是粮食的温度和湿度这两者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粮食在正常储藏过程中,含水量一般在12%以下是安全的,不会发生温度突变,一旦粮库进水, 结露等是粮食的含水量达到20%以上时, 由于粮粒受潮胚芽萌发,新陈代谢加快而产生呼吸热是局部粮食温度突然升高,必然引起粮食霉变,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设计出一种经济适用的粮仓温湿度智能检测及报警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对粮食的存储和管理有着重大的意义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国外对粮仓等温度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

      先是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80 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度测控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对于温度测控技术的研究较晚,始于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吸收发达国家温度测控技术的基础上,才掌握了温度室内微机控制技术,该技术仅限于对温度的单项环境因子的控制我国温度测控设施计算机应用,在总体上正从消化吸收、简单应用阶段向实用化、综合性应用阶段过渡和发展在技术上, 以单片机控制的单参数单回路系统居多,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多参数综合控制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温度测量控制现状还远远没有达到工厂化的程度,生产实际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存在着装备配套能力差,产业化程度低,环境控制水平落后,软硬件资源不能共享和可靠性差等缺点鉴于现今大多数粮仓都还在使用传统的机械式的温度检测仪表已有较长久的历史,传统的机械氏温度检测仪具有价格便宜,耐用的特点,但是其不足之处较多,测量不精准,不能实现智能化控制,不易于管理等 近几年来, 由于微电子的进步以及计算及应用的日益广泛,智能化测量仪表已经取得惊人的进步。

      以单片机主导的温度控制器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机械式温度检测仪常规电子电路可以容易的将计算机技术与测量技术相结合,为实现高精度,高智能化、易管理做好铺路,而单片机的使用使其成可能我认为应在单片机这块领域进行深挖,着力于粮仓温度全方位、全自动测量设计,较大的减少人力和人为测量不精准等因素主要内容:根据粮库的实际情况,研摸出一套较适用于各种粮仓的温度监控及报警系统,确定整个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了解温度对储藏粮食的影响,了解掌握温度传感器的组成及原理利用温度传感器的性能来考虑设计过方案,从性价比的角度进行粮仓布局设计利用汇编语言对粮仓温度监控系统进行软件设置,分析在一般情况,粮仓温度监控系统理论上的误差分析,证明此温度监控系统的测量误差满足国家粮食贮备具提出的设计要求,最后确定设计方案及流程设计原理: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粮仓温度进行采样和转换送入单片机,并与设定的报警温度上下限值进行比较,通过LED 显示器显示出来,如果不再限制范围内,一方面由LED 闪出警告灯并让蜂鸣器发出警报信号测量布局:1、单点几多点测温,在仓库中设立网式布局,并对个交叉点进行编号,用鼠标直接点击相应的编号可以直接了解此区域的温度情况。

      2、全库测温,对个点温度进行多次的测量,将各点的平均温度累加在除以点数便得全库温度的基本情况测量管理:通过单片机与电脑连接,直接用电鼠标和键盘进行管理和控制研究方法:1、 走访较近的粮库进行实地了解与考察,从温度环境, 粮库设计模式等各方面进行数据记录及分析2、查阅读有关书籍, 借助于网上数字图书管收集资料,对课题进行研究分析,形成系统的外部资料,把握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动向及研究理论3、利用软技术进行设计仿真与测试,通过仿真测试来进一步寻求设计方案4、通过与指导教师交流,在其安排和帮助下解决难题和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完成课题设计即实现仿真效果5、归纳系统的研究过程,撰写论文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1~2 周:确定设计研究方向,收集相关资料3~4 周:做开题报告5~6 周:选择传感器,并学利用传感器相应原理公式进行编写单片机内相关转换程序7~8 周:选择采样保持器与AD 转换器,设计信号调理与放大电路9~11 周:设计声光报警器,各模块接口原理连接及画系统硬件连接图12~15 周:系统主体软件设计,系统可靠性设计,修改设计,及仿真测试16~17 周:整体仿真调试,输出装订18 周:撰写论文。

      主要参考资料:[1]潘松,黄继业 .EDA 技术与 VHDL[M] 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 2009.8 [2]裘雪红,李伯成,刘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第二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0 [3]谢维成,杨加国 .单片机原理应用及C51程序设计 [M]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7 [4]周民德 .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M]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1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手写)签名:(亲笔签名)年月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