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碳汇资源发展对策.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78619626
  • 上传时间:2022-04-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碳汇资源发展对策三江源地区广布高原森林、湿地和草地等主要碳汇资 源,是全球重要“碳库”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也决定了三江 源碳汇资源在青海乃至全国中的重要地位2011年11月16 日,国务院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 确定了三江源地区植被覆盖度、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的工作 目标,这为三江源碳汇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契机青海省应 借助这一契机,将试验区建设和碳汇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 来,为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和全球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做出新 的贡献一、三江源地区碳汇资源分布碳汇是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 汇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如海洋、土壤、岩石 和生物体目前,三江源地区的碳汇主要表现为各类生态系 统中的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 质而固定下来,包括森林、草地和湿地资源一)森林资源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主体研究认为,森林 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 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 氧气,在所有固碳地中碳汇功能最强[1]然而,由于三江 源地区高寒干燥的严酷自然条件,森林资源相对其他碳汇资 源较少,分布也不均匀据统计,三江源地区森林有林地面 积虽占全省的72%,但多零星分布于高山峡谷间,为草地所 包围,呈“孤岛状”分布[2]。

      尽管森林面积有限,林分状 况不佳,但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涵养水源、 调节区域气候、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 作用,也为林业碳汇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二) 草地资源青海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地是主要植被类型据统 计,全省拥有天然草地5. 47亿亩,约占辖区总面积的51%[3] 三江源地区植被以草甸为主,主要包括高寒草甸、高寒草原、 低湿草甸、沼泽,以及温性草原和灌丛等这些植被具有巨 大的固碳能力据中科院西北高原生态研究所研究,青藏高 原草地生态系统每年的固碳能力达1000万吨,相当于减少 二氧化碳排放4600万吨[3]此外,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 建设工程的有效实施,全区草场退化趋势已经得到初步遏 制,草地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对三江源地区提高固碳能力具 有重要意义三) 湿地资源湿地和水域面积是三江源地区地貌的又一重要特点据 统计,全区湿地面积达7. 33万平方公里,占该区域总面积 的20. 2%o其中,河流180余条,水流面积0. 16万平方公里; 各类大小湖泊约16000个,总面积0.51万平方公里,沼泽 面积达6. 66万平方公里,另有雪山、冰川面积2400平方公 里[4]。

      湿地系统的保护对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气 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三江源地区的重要碳汇资源此 外,根据《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 中的规定:到2020年,三江源地区植被平均覆盖度显著提 高25-30个百分点,区域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改善,也将为三 江源碳汇资源开发打下良好基础二、碳汇资源开发需要注意的问题(一)金融层面1•调动金融机构的参与意识碳汇资源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政策、技术、资 本的综合支持,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金融支持,尤其是碳 金融相关业务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形成商业银行、投资银 行、保险机构、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碳金融服务 体系国内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已陆续开展碳 金融相关业务,比如绿色信贷、碳买卖代理、碳资产质押授 信、清洁发展机制(C1 eanDeve 1 opmentMechanism, CDM)项 目融资等[5],但具体到青海省内的金融机构,碳金融活动 目前还仅仅停留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面的绿色信贷业 务,其他业务参与程度明显不足,这将严重制约三江源碳汇 资源的开发进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政策 激励措施不是十分到位,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业务的外部动 力不足;二是青海省是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相比东中部地 区,金融机构碳金融业务相关部门和人才短缺,制约了碳金 融业务的开展;三是金融机构对碳金融业务的利润空间、运 作模式、风险管理等指标不熟悉,风险规避意识使其不敢贸 然介入其中。

      三江源碳汇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健全相应的 政策体系,调动全省金融机构的参与意识,加快建立符合三 江源特点的金融支持机构,提升三江源碳汇资源开发中的金 融服务水平2.激活碳汇交易市场碳汇交易市场是发挥碳汇资源潜力的重要机制,也是碳 汇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碳汇交易不等同于碳交易, 只是其中一种①目前,我国基于CDM的项目,大多是温室 气体减排项目,碳汇造林和再造林项目的实施并不理想,这 主要是源于技术方面的制约:一是在相同经济投入条件下, 造林和再造林吸附各种温室气体生成的减排量远远小于其 他类型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因此这类碳汇项目带来的减排量 转让收益普遍低于其他类型项目;二是森林生长周期较长, 林业生产效益还因病虫害等因素呈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因 此,基于投资项目的回报周期和回报率两个方面的考虑,目 前绝大多数国外资源只是看好碳汇项目,而并非必选项目 [6]据统计,截至2011年8月17 0,国家发改委批准的 CDM项目达3240项,而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只有4项(见表1) 青海省作为碳汇资源大省,已获批准的CDM项目27项,尚 无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家部署,将 在北京、重庆、上海、天津、湖北和广东等六省市试点开展 碳交易工作,并没有在全国铺开,因此,青海省碳汇资源开 发应着眼未来,加快专项研究工作,依靠金融机构参与建设 完善本省碳交易平台,尤其是碳汇交易制度,把生态利益转 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从而为将来率先开展碳汇交易积累资 本。

      二)社会层面1•加大碳源排放控制一个地区的碳源通常是指这个地区所有温室气体的排 放源头,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土地利用变化、人畜呼吸、生 物质转化过程等诸多范围,其中,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 天然气)燃烧是温室气体不断增加的主因据测算,2010年, 全省化石能源燃烧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0.08亿吨,其中第 一产业约占0. 7%,第二产业占80. 2%,第三产业占11. 2%, 居民生活消费占7. 9%工业是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的主要 排放源,占排放总量的79. 0%,单位GDP化石燃料燃烧二氧 化碳排放0.66吨/万元,比2005年降低约48%,在国内属于 相对低碳地区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全省能源消费总 量持续增长,尤其是化石能源占据较大比重,每年均在50% 以上(见表2)另据统计,尽管全省单位GDP能耗呈逐年下 降趋势,但仍然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2),这无疑加 大了青海省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压力因此,碳源和碳汇作 为两个相对的概念,需要给予同时关注区域碳汇潜力能否 进行交易取决于本地区的碳平衡能力,如果青海省碳源控制 不力,碳排放量持续增长,既不利于《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 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中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也 会削弱三江源地区作为青海省碳汇基地的势能。

      在注重碳汇 资源开发的同时,要加大碳源排放的控制力度,才能有效推 动三江源碳汇资源走向市场交易舞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