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节-诗歌鉴赏-咏物诗...ppt
14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日日练 1,B CBCA,,,3.D( ① 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 界线: 多指两个地区分界的线,,② 越发: 同一事物不同阶段的比较 更加: 两种事物之间的比较③ 一饭千金:吃了别人一顿饭,就拿千金予以报答指受恩而厚报一掷千金:形容任意挥霍钱财 ),,4.D,,(A项“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应该用“痛心疾首”B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多指事情、希望),,C对象错误,“器宇轩昂”形容人气质、风度出众,不同一般D“如出一辙”,好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三、参考答案:超女王贝因整容而死,主治医生解说手术风险高,接受整形需慎行答题方法步骤:,,1. 准确简洁概括新闻的中心事件;,,2.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分析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实质,3.另外注意字数限制,,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早春寻李校书 元稹款款春风澹澹云,柳枝低作翠笼裙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带雾山莺啼尚早,穿沙芦笋叶才分今朝何事偏相觅,缭乱芳情最是君注】缭乱:激发,撩动。
本诗写景生动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写景手法进行赏析,请写出两种1)比喻:柳枝似裙子,梅花如鸡舌,江水似琼花,写出景物的美好的特征2)拟人:梅含鸡舌,江水弄潮,写出生机与活力3)动静结合:风、水、莺是动,柳枝、梅是静,,(4)远近结合:第一联是远景,第二联是近景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千秋岁①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②会,鹈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即金明池③鸩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同时,以乐景衬哀情:春色虽美,但词人远在他乡,孑然一身,形容憔悴,哪有对酒赏花的心情;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词人对往昔的回忆意对即可),,,第3节:梅兰竹菊寄胸怀,,,,----咏物诗鉴赏,【教学目标】:,,1、 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方法;,,2、明确咏物诗的设题类型和,规范,答题步骤。
鉴赏思路,物的特点,,人的情感,,,表现手法,,,鉴赏示例:,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1、形象特点:,,蝉在高高的树上饮着清露、高声鸣叫2,、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3、手法:,,,托物言志,,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1、形象特点,,梅花: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的环境中寂寞开放,无意与群芳争艳,泥土中依然保持自己的香气2、思想情感,,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即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3、手法分析:,,①托物言志,以物喻人②环境烘托,,,,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4分),,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2分,)采用细节描写, (,1分,)通过素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1分,),,(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1分,)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1分,)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雨 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2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2分,),,(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4分),,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 (,2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侧面,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2分,),,咏山泉 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这首诗不但写出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的能力, (,1分,)还写了山泉,恬澹清澈、安于寂寞,的品格1分,),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情怀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