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水乡周庄之十二坊.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9056314
  • 上传时间:2017-09-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2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水乡周庄之十二坊贞丰文化街位于中市街东,以“贞丰十二坊”为代表,游客可以通过“贞丰十二坊”的锦缂堂、绣艺坊、木器坊、豆腐坊、铁铺坊、鞋艺坊、竹编坊、核雕坊、酒作坊、土布坊、砖坯坊、席艺坊……近距离感受、体验传统的周庄文化周庄原住民用原汁原味的艺术,亲手呈献朴素醇厚的水乡锦缂堂、绣艺坊、木器坊、豆腐坊、铁铺坊、鞋艺坊、竹编坊、核雕坊、酒作坊、土布坊、砖坯坊、席艺坊…… 每一坊都是典型的周庄,原住民用原汁原味的艺术,亲手呈献朴素醇厚的水乡经过岁月打磨的特色手艺,水乡原味淳朴的生活情调,让人们都大开眼界酒作坊“一缸酒,经过发酵、沉酿,最终能够品尝,一共需要四年时间 ”在有着百年历史的源丰顺酒作坊里,酿酒师傅一边倒上几杯黄酒给我们品尝,一边告诉我们传统酿酒工艺源丰顺酿酒的工艺为其家族祖传,始于道光年间,酒香飘过两百年原料采用水乡特有的精糯米,经过浸米——蒸饭——入缸发酵——开耙——上榨——澄清——煎酒——罐装,八道工序方能出酒店内提供豆腐、阿婆菜、花生、茴香豆、牛肉、萝卜、熏青豆等下酒菜院子里,成百只被清洗干净的青瓷瓶就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满缸雪白、喷香的新糯米浸在水里把水倒掉,几位中年人又联手将这缸米抬到屋内放进特制容器里,开始了漫长的酿酒过程。

      经过浸米,蒸饭,摊饭,落缸,开耙,压榨,生清,煎酒,装坛等近十道家族祖传酿酒工序,才酿制出水乡风味的“万三黄酒” 、 “十月白” “用糯米酿制的白酒色清味美,农历十月酿制的口感最好,所以叫十月白 ”一边听着酿酒师傅讲述酿酒的故事,一边就着豆腐、阿婆菜、花生、茴香豆等下酒菜品尝美酒,酒香入喉更醉人锦缂(kè)堂缂(kè)丝,又称“刻丝” ,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的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缂丝织造技艺”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第四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豆腐坊经过这家原汁原味的小店,有人正在体验手推磨磨豆腐阿伯阿婆正在做豆腐花、炸油条,还有人围坐在四方桌前,等待着吃豆花喝豆浆自己也来一份,用小勺子慢慢品尝添加了小虾米、咸菜、紫菜的豆腐花,醇正的味道迅速满足口腹之欲核雕坊核雕是民间微型雕刻工艺,这里的核雕都是用橄榄核雕刻而成,主要是以18 罗汉为元素的挂件,也有诗文、渔家乐、百花篮等题材的作品50 岁左右的马师傅开门收徒,经常指导学徒们的手艺,已经不轻易出手了闲下来的时候,马师傅喜欢在门口跟邻居下象棋。

      店门口的《核舟记》是镇店之宝,这样精品,马师傅需要细致做工 30 多天才能完成坊里的核雕做工细腻,表情细腻,眉毛、胡子做的细致生动,栩栩如生马师傅还会教你如何鉴别核雕的真伪一看大小;二看色泽,深红色的至少要放到五年以上;三看雕工,南北工艺有所区别马师傅还收藏了很多的宝贝,一般不向外人展露铁铺坊手工打制铁器件已传承千年,匠师们站在熊熊的火炉房,挥起铁锤,叮叮当当,锤打出钳钩镰铲风箱急,炉火旺,舀一匙铁水,补进铁锅破漏处,让人看得出神早上七八点钟,铁匠坊的火炉开始亮起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在早晨的古镇里清脆悦耳 “世上有三难,摇船、打铁、磨豆腐” ,已经 70 多岁的戴师傅从十三岁开始学打铁,说起自己的打铁史,他笑着用这句谚语来总结现在能吃苦的人不多了,戴师傅收了一个徒弟,如今已经出师在这间铁匠坊,不论春夏秋冬,都是风箱急,炉火旺,戴师傅抡起铁锤,站在熊熊的火炉房,挥着铁锤,叮叮当当,火星四射,在汗水中锤打出钳钩镰铲戴师傅告诉我们,至今周庄不少农家对这些铁器仍有需求,是种菜、栽花的必备工具 土布坊原汁原味的传统手工艺再现,纺车织机、阿婆灵动双手和富有节奏的织声,构成了极具江南韵味的土布织造图。

      站在门口看着一件件土布纯棉旗袍、马褂、裤子,从头发花白的老手艺人手里制作出来,就像是欣赏一件件心爱的艺术品墙壁上挂着的一件件色调古朴雅致,款式经典耐看的水乡旗袍,以及络绎不绝试穿衣服的女子,就是老人家精湛手艺的明证不太忙的时间,热情的阿婆阿婆很乐意教人学坊布,用着吴侬软语,亲自示范怎么用纺织机,怎么染布,一道道经久流传的水乡人家坊布技艺,被阿婆阿伯信手拈来自古周庄便是棉作地区,从事植棉、纺纱、织布的农家甚多,所产纱的棉布有綦子布(白棉纱间以青棉纱织作小方块成棋盘纹,可作毛巾) 、雪里青布(青白棉纱逐一间织而成)等鞋艺坊绣花鞋也被世人誉称为“中国鞋” ,在不盈方尺的鞋材上飞针走线绣花鞋的刺绣修饰手法沿袭了东方装饰唯美的审美风尚,注重鞋面的章法和鞋帮的铺陈,并配以鞋口、鞋底的工艺饰条60 多岁的缪奶奶,穿着小花布衣衫,扎着两个小辫子,戴着一架老花镜,认真的绣着小布鞋,不盈方尺的鞋材上飞针走线每一只绣花鞋都是老奶奶手工制作,从鞋底、鞋帮到鞋面,连布料上的虎头龙纹绣花都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一双双虎头鞋,都是正宗的千层底布鞋,不仅精致还耐穿每一位家长看在眼里,爱在心里,都忙着为自家的小孩子买上一双。

      绣艺坊锦绣江南,当然离不开赫赫有名的苏绣了苏绣是江南女孩一生中最最美丽的情结,这里苏绣简介上的每个文字,都是江南女孩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一位水灵清澈的江南女孩,戴着眼镜,沉浸在苏绣的世界里,绷布、绷架、苏针、花线,穿针走线后,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绣品就诞生了苏绣艺舍主营苏式手工绣,山水、亭台、花鸟、人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工零剪、戏衣、挂屏应有尽有手法之精,十指春风,就连挂在门口关于苏绣的简介上的每个字,都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其中以“双面绣”作品最为精美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苏绣大师姚惠芬的作品,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偶遇艺舍的主人呢,有机缘、兴趣的话,记得趁机请教一二木器坊一大早起来,街上还没有多少人的时候,木器坊的师傅就骑在长凳上, “哧溜——哧溜——”地舞着刨花始刨木,40 多岁的师傅已经有了 30 多年的手艺了师傅对自己的手艺特别自豪,做手艺时非常专注,偶尔提起器具,眯起右眼瞄一眼,显得特专业长凳上留下的许多斧凿刀痕,也告诉我们师傅的手艺也来之不易爱笑的师傅很爽快地答应教上一两手窍门,在亲身示范下,一块块的木块做好之后,再拼接起来,严丝合缝,滴水不漏这些经过细细打磨后的木桶,可以作为装饰品摆放起来,带着传统朴素的味道。

      师傅们以樟木为原料,以山水、花鸟为吉祥图案,用精巧的工艺雕刻成笔筒、摆件、木质家具、花板等,融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从圆木到成品,从自然到艺术,从粗糙到精细,一片片木屑,都让驻足观赏的人惊叹竹编坊“嘶嘶”劈竹子的声音、 “当当”钉竹篦子的声音从坊里传来,低头编筐笼的几位阿伯不善言辞,聚精会神地忙着编手上的竹片这是世代相传的竹编手艺,技艺熟练,心灵手巧的阿伯用不起眼的竹木为原料,充满想象力地编织成一个个精巧玲珑的艺术品店里墙上挂满了竹箩、竹桶、竹筐,桌上摆满了精美的笔筒、摆件几片棕榈叶在艺人灵活的双手里几经翻转,一只惟妙惟肖、展翅欲飞的蜻蜓就放在了已经摆满十二生肖以及各种小动物的台上周庄竹编历史悠久,清代就形成“篾竹埭” ,编制筐、箕、箩、匾、榻、桶、席、篮等生产和生活用具,以坚实、细密耐用而闻名四邻八乡最令人称奇的是竹编艺匠手中的竹刀能把竹片分劈五层青黄篾片,所编箩筐筛匾,形态各异,细密精良砖坯坊“这些砖瓦放在家里的屋顶上、船上,还有富人家的亭台廊轩、瓦饰的花墙花窗 ”张阿伯一边制作砖坯,一边对着摆放整齐的砖瓦介绍它们的用途张阿伯是周庄砖坯艺人,少年时就精通青瓦制作手艺这间周庄民间常见的砖坯艺坊,展示了周庄最传统的打泥制坯工具,还将周庄人传统烧砖制瓦手艺通过艺人的言传身教展示出来。

      笨手笨脚的年轻人摆弄着陌生的工具,张阿伯笑呵呵地在一旁指点,说道紧要处,还会亲身示范一下席艺坊柔韧的草,在经过巧手的魔法,变成了具有艺术味道的手工制品,也许比巴黎流行的时尚还要具有艺术的味道店家从小就有开始做手工席艺,以编草席为主,店里还有很多手工编制的包包、草席、鞋子、稻草人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